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探讨

2018-01-15 23:39周启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政府审计数据分析大数据

周启彬

[提要] 新形势下,实现政府审计监督全覆盖,大数据审计是必由之路。本文在对大数据特点、大数据时代对政府审计的影响,以及当前政府实施大数据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政府审计机关在大数据环境下为提升政府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应采取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等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审计;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9日

一、大数据概念、特点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是当前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焦点。大数据的实质是在数据传输、收集、储存的基础上,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并由此获得凭直觉难以发现的有用信息,从而揭示数据隐藏的历史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大数据主要有以下特征: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

二、大数据时代对政府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审计,必然是政府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方向之一,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大数据时代给审计工作转型升级、职能发挥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是推动国家治理、实现审计监督覆盖的必由之路。

用大数据开展政府审计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迫切需要。面对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国家也相应制定了系列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第十九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推进对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这是国家首次将大数据审计列为审计信息化重点,也为我们明确了今后审计信息化工作的任务。

运用大数据开展政府审计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有效路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58号)中明确审计目标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好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查找和发现问题,必须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依托其快速数据处理能力,具备较强的数据采集、整理、转换和程序化、模块化比对、分析功能,采取“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方式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运用大数据开展政府审计,可以进一步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使得审计范围横向和纵向大幅度延伸。审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计账簿和具体某一单位,可以把离散存储于不同部门、系统中的海量数据归集起来,对多种领域的数据同时进行分析,并进行深度挖掘,提高工作效率。审计还可以通过对相关领域长年累月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连续对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跟踪审计和评估或挖掘出某种群体行为的特点,从而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提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潜在规律,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关键依据,有利于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提高政府预测以及应急响应能力,使审计更好服务于国家治理。

三、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政府审计机关数据平台建设滞后,人才缺乏,分析手段有限,大数据审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数据不连续性,基础数据环境薄弱,尚未建立相应数据平台。大数据审计,离开数据源,一切都是空谈。目前,地方审计机关尚未形成数据采集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完整的数据平台,数据还孤立地存在于各部门。审计大部分数据的采集都是从具体实施的审计项目获取,数据不能及时更新,零散,相互之间缺乏关联。而大数据的优势只有在数据关联、汇聚、融合后才能体现出来。

(二)人才匮乏,运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受到制约。大数据应用需要同时精通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审计队伍中数据挖掘人才相对匮乏。目前审计队伍,知识结构都较为单一,大多对审计业务比较熟悉,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难以胜任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工作。

(三)数据分析缺少思路和工具。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的核心,目前大数据审计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没有较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审计人员在大数据分析上也缺乏一定的思路。目前,可供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分析的工具只有AO和数据查询软件,只能实现一般的关系型查询分析,无法真正从大数据中找到蕴含的价值。

四、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运用大数据搞好审计工作是各级审计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笔者建议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制度保障,建立数据采集长效机制,创建审计数据平台。审计机关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从法律上、制度上规范国家审计范围内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各类电子数据的规范性以及报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制度保障下,各地审计机关应加强与经常性被审计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加快研究审计数据的报送制度,大力推进联网审计,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逐步建立起电子数据报送的长效机制,让静止、碎片化的数据动态、连续化,创建审计数据平台,为大数据审计创建基础数据环境。

(二)转变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审计能力。一是转变思维。开展大数据审计的关键是审计工作中审计思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政府审计已经逐步介入国家治理的纵向和横向各方面,面对海量的被审计数据,审计工作的重点不仅需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与合规性,还需要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审计分析思路上下工夫,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判断;二是要调整人员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数据环境对审计机关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一大批核查问题、计算机应用、分析研究和精通管理的行家,必须大力培养适应大数据环境要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审计人才,为大数据审计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建立高效的数据分析团队,提高大数据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审计机关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分析团队,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真正在国家审计领域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批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掘数据分析模型或系统化的软件。

审计机关应在构建审计数据中心和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及在原有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建立由精通审计、计算机、网络、数据挖掘等专家构成的專业的“大数据”分析团队;建立数据先行审计机制,使数据分析在审计工作前运行,按照“集中分析、分散核实”的审计方式开展;在获取到尽可能全面、详尽的数据基础上,运用审计数据分析的前沿理念和技术,构建数据模型,开展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并根据具体的行业政策和实际情况,不断地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和修正,结合数据可视化等展示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环境下综合分析的优势,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

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将被审单位、审计人员、审计成果、审计问题、审计整改等进行关联,并进行信息化存储和备案,提高审计分析结果的应用。

运用大数据开展政府审计、深化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面对大数据时代给政府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加快制度建设,建立人才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审计分析水平,并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努力当好财政资金“安全卫士”,逐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58号).2015.

[2]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2014.

[3]杨丽,王涛.“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J].审计月刊,2015.3.323.

[4]刘星.关于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府审计数据分析大数据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