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2018-01-15 19:11岳斌
学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

岳斌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很多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学生由于专业特点,面临的学业、就业及所处的环境压力较大,关注并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是医学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心理健康;医学生;护理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4-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09

本文通过收集有关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文献,总结分析研究进展情况,提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概念界定及常用评价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健康概念的界定中,已将心理健康列入个体健康的三要素之一,健康的人须有健全的心理。各类文献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描述很多也有所差别,但大同小异。总结起来,心理健康是指个性特征完善、自我调控能力良好,认知、情绪、意志、行动状态积极,适应环境发展[1]。比较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无心理疾病;人格健全;行为合理;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力强、个人生活发展完善[2]。

了解个体心理是否健康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价。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价量表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之所以被应用最多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信度[3],重测相关系数0.52-0.76,效度系数0.77-0.99。该量表涉及内容多,反映症状全面,能准确评估个体自觉症状特点,并且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各类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者对于SCL-90 使用评价普遍良好。除SCL-90外,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还可选择其他有效量表进行调查,量表选择以信度和效度较高为原则。为保证调查信息准确,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如:调查前针对调查内容与方法须对调查员进行统一严格的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员应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填写注意事项,并着重向调查者强调调查结果的保密性,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在其自愿的前提下组织独立完成,尽量减少调查过程中的信息偏倚。

二、医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关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在对心理状况的描述性研究,既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有针对特定群体学生的研究。

综合各类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医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约占 10%-50%;存在心理问题学生与年级有关呈低—高—低的分布状态,本科生三年级心理问题存在人数最多也最严重,一、二年级次之,四、五年级最轻,各个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心理健康还存在性别差异;医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关联;通过一定心理干预后,医学生特殊群体(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没有心理干预的大学生。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寻找有效对策,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护理专业是医学一个重要分支,医疗机构中大量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承担。护理专业学生在医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升高,护理专业学生女生所占比例较高,即将从事的繁重护理工作对于她们将是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女生已被很多研究者关注。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群体、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等多个方面,并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群体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异常检出率达3.8%-35.2%。护理专业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不和谐、抑郁、强迫、焦虑、敌对、偏执较为常见。

不同层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中专层次学生存在记忆力差、缺乏完成任务信心、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问题。本专科层次学生存在记忆力较差、缺乏自信心、情绪控制不良、孤独、易受伤害、人际关系敏感、责任感不强等问题。

护理专业学生不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新入校学生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差,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实习前学生面临实习就业压力,心理问题出现增多。新生、实习前期学生需要较多的关注和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人际敏感、强迫、抑郁症状。心理健康状况与年级、生源、专业层次等影响有关,其中三年级学生、中招生以及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护理专业学生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存在的心理问题又有所差别。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差别与很多的影响因素有关。通过研究发现,学习压力、学习成绩、同学及宿舍关系、专业的认同程度、对学校满意程度、学历层次、学习阶段、恋爱状况等方面对其的心理健康水平都起到不同程度且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专业认同程度和学校满意度低使得护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从而对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学习成绩产生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必定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年龄、学历等因素使护生的同学及宿舍人及关系很容易出现问题,这同样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第三,一些其他因素如学习阶段、恋爱状况等也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可忽视的方面。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及心理指导至关重要。学校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熟练技能的同时,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宿舍人际环境,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注重培养护生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加强心理教育,从而进一步改善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逐步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模式。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很多,但是研究结果多集中于整体状况的研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各个层次研究也不够深入,不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直接影响良好心理辅导模式的创建。为更好掌握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还需对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逐步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43.

[2] 郑林科.大学生心理病态分析与心理健康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995(4):44.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