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波
摘要: 国际化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与国际化企业的密切合作,深化教学改革,研究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对策,才能满足国际化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Abstract: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have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mploye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through close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deepe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of high-quality workforce.
关键词: 外资企业;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培养
Key words: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professional quality;vocational quality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4-0169-02
0 引言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很多在外资企业和国际化公司就业,如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有近50%的学生在“奔驰戴姆勒汽车公司”、“保时捷汽车公司”等外资和合资企业就业。根据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对毕业生和企业负责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对于企业技术层面的变化应对较好,通过几年的工作都能很好地掌握相应的技术,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但是他们的职业素质在工作多年后,仍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甚至很多理念与企业精神背道而驰,因此被企业淘汰。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在这些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1 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1.1 我国职业院校就业市场的发展过程
我国职业院校就业市场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家,国家的经济基本构成是以农业为主体,工业为主导的结构。职业院校一般是指中专和技工学校,就业市场主要是国企和集体企业,用以满足国家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需要。学生就业是计划经济的国家分配方式。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經济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制造业、服务逐渐成为社会产业的主体。大型国有企业成为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企业。高职学生就业逐渐从国家分配转向自主择业。
第三阶段: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以及国家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战略的实施,科技、信息、新能源和创新型产业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产业,这些新兴经济就业市场潜力巨大,同时这些新兴就业市场大多数为外资、合资和具有国际化的背景。外资、合资和国际化企业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就业市场之一。
1.2 就业市场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趋势
全球化和创新型社会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单一国家的生产消费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逐渐形成了全球分工体系和全球跨国界生产体系。以苹果公司的生产方式为例,所有产品和零部件均由第三方企业制造,产品运输和后勤管理也采用外购方式。公司最终产品组装分布在美国、中国、捷克和韩国。关键部件的制造和供应由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和中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厂家提供。全球分工,改变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体模式。国际化的企业将成为企业的主流。
2 外资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在我国外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具有国际背景的跨国公司,管理水平高,并采用国际化、标准化管理,不但要求职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如果高职毕业生在职业素质方面不做好充分准备,就很难适应企业的要求,很快就会被企业淘汰。根据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对学生就业的外资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团队协作能力和主动奉献精神等几个方面。
2.1 具有与企业和现代社会相一致的价值观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而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传统社会价值、现代社会价值,都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有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好品质,但是在头脑中有存在着很严重的农业社会思维模式。毕业后,进入外资企业,与企业的价值观发生严重冲突。根据我们对就业企业的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1 公平竞争的价值观的欠缺,很多毕业生不注重自己能力培养,认为在社会上“混”主要靠关系,与外资企业管理理念相违背,遇到了很多挫折。有的虽然有较强的个人能力但是盲目强调个人关系也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冲突,我校有个毕业生工作能力突出,通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了一个名牌汽车公司的部门经理,但是由于碍于个人感情,工作中大量任用老乡和亲友,造成员工矛盾激化,公司业绩下滑,受到严厉批评,被迫辞职,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2.1.2 诚实守信的价值观的欠缺,很多同学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急功近利。有些学生与外资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培训,短短1年就成为技术能手,但是在其他公司的高薪诱惑下,纷纷辞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其他学生的就业,同时也对自己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还有些毕业生,被外资企业聘用,就在即将上岗时,由于在岗前培训考试中作弊,被企业辞退。大量的事实证明,很多高职学生头脑中诚实守信的价值观非常淡薄,认为诚实的人吃亏,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主观意识。endprint
2.2 具有很好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越来越需要集体的合作。个人的能力再强、工作做的再出色,也不能离开团队这个大的氛围。现代企业需要协调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员共同奋斗,因此无一例外地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有句关于团队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的企业,但不能拿走我的团队,只要我的团队在,我就能再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企业。这是通用的路标,也是我们现代企业中生存必须秉持的原则。
从该校毕业生调查来看,很多毕业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过分彰显个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工作中消极埋怨、不尊重他人以及心胸狭窄不能宽恕他人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工作和自身事业的发展。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2.3 具有主动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指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丝毫不去考虑利益的得失,大到牺牲个人生命,小到牺牲几分钟时间、几块钱或者一点力气。这种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万万不能缺少。对于企业来说,奉献精神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是企业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具有奉献精神的员工,首先应该忠诚并热爱企业,以企业的成功获胜为荣,其次是对工作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企业选拔任用领导,无一不看重他的奉献精神,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只有牺牲精神的人,才能最终成为将军”。
根据我们的调查,外资企业对员工的奉献精神和企业的忠诚度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主动奉献精神,造就优秀的职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培养、自我成长尤为关键。
3 面向外资企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与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服务能力,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素质,企业最有发言权。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职业素质,共同培育职业人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是一条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捷径。
3.1 建立一支国际化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坚持“企业走入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生融入企业”的建设原则。通过与外资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队伍共享,校企双赢”的局面。建有“奔驰戴姆勒培训基地”、“保时捷汽车实训中心”等,教学队伍中有多名外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在校学生授课,同时团队中多名专职教师被外资企业聘为培训工程师、技术顾问等,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3.2 深化产学结合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部的倡导和学校大力支持下,2010年起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进行了“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汽车电器与电路检修》和《汽车构造》两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自动变速器》等多门课程获得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
3.3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企业和其它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很多外资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但是却发现很困难。很多外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通过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成功的案例证明,可以通过以下针对性措施来进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①外资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采用订单班、顶岗实习、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和专项奖学金等措施。目前汽车工程系有“奔驰戴姆勒汽车”和“保时捷汽车”等多个订单班,占总人数的50%;顶岗实习的学生90%以上在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并有校企双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②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学校,直接提供职业技能、宣传企业文化、介绍优秀员工成长经历等。外资企业在学校建有一个实训基地,三个实训室,设三项企业奖学金,并定期派技術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和指导。
③在学生进入外资企业前,进行专门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
④在学生进入外资企业后,学校教师进入企业,与企业充分沟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够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外资、合资以及国际背景的企业是未来高职院校的主要就业企业之一,为了让学生不断适应这种国际化的变化,只有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不断探索和研究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方法和对策,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孙卫平.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2).
[2]徐家庆.学校为主导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3).
[3]詹火生.全球化趋势中个人应有的看法与作为[J].创意多元新思维(北台湾科技学院),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