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风险研究综述

2018-01-15 10:24慕家起牟俊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可持续发展可视化

慕家起+牟俊玲

[提要] 为整体把握当前关于集群风险研究现状和趋势,以CNKI学术总库(2003-2016年)关于集群风险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及信息可视化技术,探测我国集群风险研究热点主题。通过具体分析集群风险的表现形态和应对措施,希望为我国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集群风险;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YJA790065);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MTKJ2016265);山东省教育厅2017年优质课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10日

一、集群风险国内研究总体回顾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3~2016年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有关集群风险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归纳,对国内集群风险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检索时,选择“高级”检索模式、“期刊”类型研究文献,以“集群风险”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筛选条件为“精确”,文献来源选择“全部期刊”,共检索到174篇期刊论文。

(二)集群风险研究基本情况。对集群风险的研究从2003年开始,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大体以2009年为分界点呈现“倒U”型分布;集群风险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大多与经济相关,包括企业经济、工业经济、金融、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等,说明产业集群风险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集群风险管理研究的权威机构主要有江浙地区的浙江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学府,它们会成为集群风险问题研究的主力军,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密切相关。

(三)集群风险研究经典文献。文献计量学中,被引频次是测度学术文献社会显示度和学术影响力,评价文献质量的重要指标,充分地反映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本文对被引频次不少于30次的集群风险研究经典文献从被引频次、来源期刊、发表年份、研究内容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被引频次最高的是2003年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中的《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被引频次为478次。论文从企业集群内在的网络关系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以企业集群生命周期为基点,对如何促进企业集群持续发展提出了对应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被引频次较高的是2010年发表在《会计研究》中的《基于扎根理论的产业集群风险问题研究》,被引频次是46次。论文提出产业集群的地理邻近性和紧密联系性的特点决定了集群中的某一企业一旦发生风险,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阻碍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产业集群风险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风险的来源、传导、表现以及化解这四大关键性问题,并对这四大研究范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四)集群风险研究热点统计。本文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法,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出集群风险研究主题热点图谱,关键词共现频次排名第一的是产业集群,共现频次为96次;集群风险排名第二,共现频次为21次;企业集群排名第三,共现频次为9次。在热點图谱中,1个节点表示1个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存在共现关系,连线越粗即共现次数越多。产业集群处于图谱网络的中心位置,围绕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区域经济、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生命周期、持续发展、网络结构、中小企业、内生性风险、企业集群等为研究热点的关系网。另外,在图谱中集群风险、企业集群、全球价值链等关键词的节点圆圈直径较大,连线较多且相对较粗,体现了其在主题热点聚类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归纳整理,可以看出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集群风险的问题。一是本体要素的研究,包括集群风险的成因、表现形态;二是比较应用研究,包括集群风险的应对和集群的发展。

二、集群风险表现形态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集群风险表现形态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集群风险的来源分类。按照集群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集群的内生性风险指的是由产业集群内部因素的累积和内部力量相互作用,进而对集群的稳定性、整体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相对应的,外生性风险指的是产业集群外部力量以相对均等的概率影响到集群内企业个体,作用于集群宏观整体产生消极影响的风险。

(二)集群风险的形成机理。从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的角度对集群风险进行分类,学者们普遍同意将集群风险分为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网络性风险和“自稔性”风险四类。周期性风险是指区域、国家或全球性的经济波动使相关区域集群的发展受到影响,与中短期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结构性风险是指企业未能适应变化的生产制造范式而做出调整,关系到集群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网络型风险与“自稔性风险”区别不大,都强调集群发展的内在特性和优势可能成为集群衰败的诱因,但是前者更强调集群中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和相互联系依赖。

熊艳、王定佳根据我国集群产业的特征,将集群风险分为网络型、离心力型和生态型三类,并指出生态类风险的三个特征:能源浪费大、环境污染恶化、集群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导致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威胁。蔡宁、杨闩柱、吴结兵探讨了企业集群风险的三种基本表现形态: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网络性风险,并指出这三种主要风险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增强机制的关联性。

三、集群风险的应对

(一)加强集群内部创新能力。杨峰、杨文选、李卫锋提出,无论是产业集群中的微观组织企业还是宏观环境政府,都要充分认识到本地产业集群存在的自身风险及宏观环境风险,因此“创新”这一突变因素的作用就能够很好地规避这些风险。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增强集群持续创新能力。政府、企业共营集群创新氛围环境,形成根植性的创新文化,培育本地区域独特的创新系统。

(二)注重发挥政府在集群风险预防和干预中的作用。孙振雷、刘家俊针对轮轴集群的特点,提出首先政府要为控制集群风险这一问题提供有效措施,积极发挥政府的监督、控制和支持的作用,引导企业行为;其次适当降低集群关系适应度,积极引导新企业的进入,增强企业对外交流和整体创新能力;最后扶持集群内其他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培育新的主导企业,降低网络单调性,形成更多元化的网络结构,避免集群的发展趋向封闭化。

(三)发挥集群优势,建立集群预警、识别机制,增强集群抗风险能力。站在企业集群内在网络关系的视角,蔡宁、杨闩柱、吴结兵提出要发挥企业集群的优势,突破传统的企业边界思维,与集群内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刘斯敖、吴莉云提出集群风险防范的三个方法:首先,要正确处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构造开放性集群网络结构;最后,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王军、刘明霞提出预警机制参与各方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有效进行集群风险信息搜集;完善行业协会自身建设;避免风险信息评价的主观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河.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与形成机理分析[J].商业时代,2010.16.

[2]房宏君,汪昕宇,陈雄鹰.21世纪中国创新驱动研究经典文献、主题热点及其演进历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3.

[3]罗尧成,赵蓓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基于CNKI(2004-2013)收录文献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6.2.

[4]王筱红.中小企业集群风险投融资模式探究[J].财会通讯,2016.23.

[5]王聪聪,蔡宁,黄纯.产业集群多层次网络结构对集群风险扩散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6]万幼清,张妮鲁,平俊.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5.2.

[7]张治栋,杜宇.集群转型升级的协同风险及化解路径研究——兼论区域协同发展[J].贵州社会科学,2016.3.

[8]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战略风险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

[9]孙振雷,刘家俊.自组织扩散机理:产业集群风险演化研究的新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3.

[10]王军,刘明霞.产业集群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可持续发展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