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静
[提要] 京津冀协同促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但近几年“雾霾”事件的频发使得河北省资源环境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热议。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研究分析河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得到两者之间耦合度低的结果,并为其更好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资源环境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6HY06)
中图分类号:F127.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18日
一、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镇化的发展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立足于将河北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规范区,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然而,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集聚,该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2015年环保部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十个城市中,河北省就占了7个。河北省每年秋冬的雾霾也使得人们“谈霾色变”。其空气质量之差、大气污染之严重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资源环境的利用情况,已迫在眉睫。河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方面的议题也受到了相关学者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笔者发现现有文献中,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或者资源环境单方面研究的文章较多。例如,王余丁等(2014)在四维视角下分析研究河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于强等(2014)基于水资源足迹研究分析了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冯海波等(2015)分析了引起河北省生态环境较差的原因,并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促进河北省建成绿色新城镇的举措。而少有作者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结合在一起,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故本文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河北省城镇化及资源环境发展实际,秉着科学、合理、客观的原则,我们从城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构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模型的指标体系。因此,将城镇化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设为一级指标。
城镇化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人口的转移,农村自然经济逐渐转变成为城市商业经济,农村生活水平也不断赶上城市生活水平且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持平,农村住宅等地域因素也在朝着城镇化方向发展。因此,将城镇化对应的二级指标设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资源环境主要指的是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所以将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应的二级指标设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作者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数据的可得性,初步选取相应的三级指标。其中,人口城镇化对应的三级指标有非农业人口比例、二三产业人口比例、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经济城镇化对应的三级指标有人均GDP(元/人)、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比例,社会城镇化对应的三级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空间城镇化对应的三级指标有人均建成区面积、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和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资源承载力对应的三级指标有人均耕地面积(hm2/人)、人均水资源量(m3/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承载力对应的三级指标有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土地面积SO2和NOx排放量(吨/平方千米)。
为了使计算结果更贴合实际,本文运用SPSS17.0对河北省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子系统对应的三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中,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值分别为0.637和0.711,其显著性水平也呈现出0.000的显著性取值;同时,所得到的两个子系统的相关系数矩阵,其相关系数绝对值取值也均大于0.1,表明所选取的城镇化指标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再次计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如果其特征值大于1,则将其选择为主要因素,最终选择:城镇化系统下的三级指标分别为非农业人口比例、人均GDP(元/人)、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人均建成区面积、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和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资源承载力系统下的三级指标为人均水资源量(m3/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土地面积SO2和NOx排放量(吨/平方千米)。
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研究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本文所建立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是基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两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的,故耦合协调度D=(C×T)1/2,其中C为耦合度,T为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调和指数,且T=aU1+bU2。
一般情况下,当耦合协调度D在0~0.4之间时,我们认为此时两者处于低度耦合状态;当耦合协调度D在0.4~0.5之间时,此时两者处于中度耦合状态;当耦合协调度D在0.5~0.8之间时,此时两者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当耦合协调度D在0.8~1之间时,此时两者处于极度耦合状态。
(二)数据的搜集及处理。为分析研究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把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分别计算其权重,并结合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及调研数据进行搜集整理。然后,采用常用的标准方法z-score对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三级指标的权重。
(三)实证分析。对以上所建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2006~2016年间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以及其耦合度。从其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来看,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从2006年開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2013年发展最为迅猛。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来看,河北省资源环境质量虽呈提高趋势,但变化不明显,且指标数值偏低。从其耦合度数据可以看出,2006~2012年间,其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0.12左右,河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处于失调状态;2012~2016年间,其耦合协调度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还是处于低耦合状态。
1、近10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其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速度缓慢。主要是河北省虽紧靠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但河北省实际上成为了京津的电力、资源、人才等的输出方,主要依靠农业收入,财力有限,不利于其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城市的各种功能及软硬件总体改善幅度较缓慢。河北省2015年城镇化综合指数才达到了0.51。
2、河北省资源环境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指数数值偏低,河北省总体资源环境质量较差。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城镇人口密度的增加也给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最终导致其资源环境负荷加重,也进一步影响了河北省资源环境的质量。
3、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度一直低于0.4,说明河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处于低度耦合状态,进一步说明河北省在发展新型城鎮化过程中并没有兼顾资源环境承载力,对资源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作用。由于北京、天津一些污染企业、资源依赖型企业搬迁到河北或者这些企业直接扎根在河北,导致河北城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资源环境为导向的。所以,河北省在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同时,对各种要素的使用没有考虑到当地实际承载力。
四、政策建议
为了使得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友好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要改变其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当地科技水平提升,而不仅仅是当京津的大后方,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时,抓住河北省各区市所辖县市较多这一特点,打造网状城镇化的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的整体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生态格局,把河北省建设成为北京、天津的后花园。
基于此,河北省在以后的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大力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强化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以使得资源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二是推行适合各地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各生产要素使用过程中注重结合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各地特色产业为导向,培育一批创新型的供给侧特色小镇,如涞水旅游度假小镇,安国市中药材种植、生产、销售基地等;三是在河北省的中长期规划中,注重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高质量的新型城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余丁,郑林昌,陈茹.四维视角下河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
[2]于强,王金龙,王亚南.基于水资源足迹分析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路径[J].经济地理,2014.11.
[3]冯海波,王伟,万宝春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5.9.
[4]邹荟霞,任建兰,刘凯.山东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关系及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名城,2016.8.
[5]宋宜存.山东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10.
[6]张引,杨庆媛,闵捷.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地理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