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忠
[提要] 通过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分析,对比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主要发展特征可以判断,湖南黑茶产业正处在生命周期成长期的中早期,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整体实力还比较脆弱。为此,需要依据产业生命周期成长期的特征和阶段性发展任务,整体谋划,协调发展,避免因盲目、过度竞争带来的产业集群“能量内耗”,延长成长周期,积蓄足够的产业能量,以开拓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关键词:湖南黑茶;产业生命周期;发展任务及策略
基金项目:2015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湖南黑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C075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24日
一、前言
作为我国黑茶主要产区之一的湖南,不仅黑茶历史悠久、品类繁多,而且产量丰富、质量优良,在我国几百年来的边销茶历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湖南黑茶更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批黑茶企业与品牌迅速崛起,全面迈开由边销向内销与外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步伐。“安化黑茶”和“临湘黑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沙溪”、“湘益”、“怡清源”、“洞庭青砖”等黑茶企业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全省黑茶综合产值更是突破了130亿元,成为仅次于云南的全国第二大黑茶生产区。
虽然湖南黑茶在消费群体中有了比较高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知名度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产生应有的品牌效应,产业基础仍然薄弱,企业生产经营分散,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大品牌缺乏,产业链条伸展有限,各环节之间利润分配不合理,原料供需矛盾突出,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性产业和“千亿湘茶”重要引擎的战略目标定位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从整个产业发展角度,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分析湖南黑茶产业生命周期与特征,追寻其发展轨迹,探索其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十分必要。
二、湖南黑茶产业生命周期定位
(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由美国学者Vernon于1966年首次提出,他认为产品一般都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生命阶段,最后退出市场,这一过程就是产品生命周期。1982年,Gort和Klepper在此基础上通过对46个产品数十年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得出产业成长周期会对厂商的数目产生影响,并以此建立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即G-K模型。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是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无论是对于政府宏观产业发展决策,还是对于微观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政府决策来讲,需要研究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和产业生命周期机制,只有懂得产业生命发展周期,认识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掌握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发展影响因素,才能在正确判断某一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发展规划,有效地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对企业来说,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战略态势,只有明确认知企业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企业在所处产业价值中的地位,理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才能有效地依据产业特征来明确企业战略定位,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开展企业经营。
(二)湖南黑茶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1、湖南黑茶产业发展历程。湖南黑茶始产于16世纪初,到16世纪末期已居全国领先地位。明清时期被确定为官茶后,发展达到鼎盛,仅安化就有茶行数百家,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黑茶生产中心,产品大量销往我国西北,出口英、俄等国家,形成了东方的茶马古道。而后因为社会动荡等原因,湖南黑茶產业曾几度沉浮。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南黑茶被纳入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计划,产业得到恢复。1984年,国家放开茶叶政策,湖南涌现出了一大批黑茶生产厂家,黑茶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在后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大部分企业陷入低潮或关闭,大片茶园荒芜。进入21世纪时,湖南黑茶企业仅剩下约20家,其中省定点生产企业9家。随后,国家边销茶生产经营政策放开,作为长期享受国家优待而占据边销茶主导地位的湖南黑茶再次遭到冲击,产业发展严重受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前景惨淡。直到2005年,随着普洱茶在内地市场的兴起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生活需求的增加,黑茶作为一种“时尚、健康饮品”被重新定位而受到“内地”消费市场的认可,湖南黑茶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在2007年云南普洱价格泡沫被戳穿后,湖南黑茶抢抓机遇,并随之崛起,完成了由边销向内销和外销的转型,迅速发展成今天的超百亿产业。
2、湖南黑茶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从全球主导产业的发展演化历程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产业都是由某种需要而催生,并且产业发展演化与人们需要层次具有强相关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产业发展进化就是从满足较低层次需要产业发展到满足较高需要层次产业的演化过程。同时,产业的变化和发展态势深受所对应的不同层次需要规律性的影响,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产业生命周期会在产业创新、宏观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演化模式,表现出不同类型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当然,同一个产业在演化发展进程中也可以顺序或者同时满足人们从较低到更高层次的需要。
根据主要满足人们需要层次的不同,以2005年为界将湖南黑茶产业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在2005年以前,湖南黑茶主要满足“边民”这一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按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来说,作为满足这一种生理和安全等基本需要的产业生命周期会呈现长期稳定发展的态势,需求弹性较小,受外部环境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其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如图1中(a)所示,是一条比较平稳的曲线,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特征并不明显。但是,湖南黑茶不仅是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自然产物,而且还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统治机构政治权力的产物,承载着“稳边、固边”的政治任务,满足统治机构自我实现的政治需要。在具有作为一般市场交换物的自然属性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甚至在某些时期占有主导地位的社会属性,其发展必将受到社会和政治变革的直接影响。所以,在2005年以前,湖南黑茶产业发展也曾几经沉与浮,数度兴与衰,完全偏离一般同类市场产业生命周期曲线正常平稳发展的轨迹。(图1)
2005年以后的湖南黑茶,由于社会政治的稳定,国家边销茶政策的完全放开,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纵深推进,已经完全褪去了其“政治权力产物”的社会属性,回归到作为一般市场交换物的本质,其发展演化也必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实际上,湖南黑茶产业2005年后的高速发展也正是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由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催生。一方面湖南黑茶的“绿色”与“健康”满足了人们的安全需要;另一方面其“文化”与“品位”也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可以说,2005年湖南黑茶实现了由单一满足人们生理需要产业向同时满足人们多层次需要产业的发展演化,完成了产业质的提升与跨越。2005年后的湖南黑茶产业发展态势,既是之前产业发展的延续,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全新的产业来进行分析。按相关研究成果,满足多层次需要的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将呈现标准的倒U型发展特征。因此,2005年后湖南黑茶产业发展也不应例外,将会明显地呈现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不同特征的阶段,如图1中的(b)所示。
3、湖南黑茶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判断。目前,判断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包括有理论分析、经验对比法和专家意见法;定量分析主要包括龚柏兹曲线拟合法、皮尔曲线拟合法和计算判断法。计算判断法主要通过计算分析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的特定指标来进行识别,常用指标有产值增长率、产量增长率、市场增长率等。通常认为,当增长率小于10%时,产业处于形成期;大于10%时,产业处于成长期;当增长率下降到10%以下时,产业便进入了成熟期;如果再出现负增长时则表明产业进入了衰退期。本文将综合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计算判断法来分析判断湖南黑茶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湖南黑茶主要有安化和临湘两大主产区,其中“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远远领先于“临湘黑茶”,占有湖南黑茶产业90%以上的份额,所以我们将以“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为代表来分析。
定量分析方面:我们主要选择了总产量、综合产值和茶园面积三个指标。首先,从总产量指标发展来看,由表1可知,湖南黑茶总产量在2005年至2006年间有小幅的增长,到2007年增长率首次突破10%后,在2011年达到增长最高峰69.12%,虽然在2009年短暂回落至10%以下,但其他年份都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速度增长。由此可以判断,2007年以前为湖南黑茶产业的形成期,2007年以后湖南黑茶产业一直处于成长期。其次,从综合产值指标发展来看,每年湖南黑茶综合产值的环比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2008年更是达到最高峰413.04%,2009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有14.4%,近三年更是保持在20%以上的年增长率。由此可以判断,2005年以前湖南黑茶已经完成了产业的积累,之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再次,从茶园面积指标发展来看,其发展增长趋势与总产量基本一致,2005年至2006年间有小幅的增长,到2007年增长率首次突破10%,之后除在2008年和2013年回落至10%以下外,其余年份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年增长率。(表1)
定性分析方面:首先,从产业结构和组织来看,目前湖南有黑茶企业150多家,规模企业仅23家,没有一家单独上市的黑茶企业,大大小小的黑茶品牌不下100个,没有一个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大品牌;黑毛茶加工点470余处,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茶叶种植以传统的散户种植为主,占77%,合作社成员较少,只约占22%,企业雇工的更少,仅为1%;黑茶文化与旅游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各类茶事活动多,但还未充分体现出黑茶文化的地域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大同小异,黑茶产业链的终端消费并没有开展起来,茶文化、茶体验、以茶为主题的旅游和宾馆产业没有跟上来,产业链还不完整。其次,从产业技术、管理进步与效率来看,生产加工企业方面,已有少数企业开始或已建立了技术研发平台,自主开展技术创新,但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赖简单的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同时,随着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一些大的企业才开始重视内部管理和营销模式创新,安化黑茶广告也于2016年8月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这一全国性产品宣传推广平台,开始了从区域营销向全国营销的拓展。茶叶种植方面,生产企业与茶园还未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关系松散,集中成片的大型标准化茶园非常少,多数茶园依然采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还主要依靠祖祖辈辈的植茶经验,手工采茶还是许多茶区的主要采摘方式;病虫害防治方面,虽然多数种植户否认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使用,但实际上很多农户仍是自行使用除草剂、甲胺磷、生物农药、敌敌畏、敌杀死、杀虫王、杀虫伤等化学药剂防治。当然,也有一些种植户积极进行组织创新,合作社茶叶种植方式开始兴起,统防统治也开始在探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湖南黑茶产业进入壁垒低,中小企业数量多,品牌多,增加迅速,总产量、综合产值和茶园面积增长率高,产业集群发展速度很快,但产业内竞争还主要是价格方面,市场细分不够,产业内各层次间整合趋势不明显,企业大型化、产业集中度比较低,还没有形成能领导行业的企业和品牌,以及较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中心,产业集群效应还处于形成初期,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对比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主要发展特征可以判断,湖南黑茶产业正处在生命周期成长期的中早期。
三、湖南黑茶产业阶段性发展任务及策略
(一)湖南黑茶产业阶段性发展任务。成长期是产业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产业将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完成自我特征的强化和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这一时期的发展水平和周期长短将决定整个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容量。当然,并非所有产业在成长期都必然能顺利、快速发展,并按正常轨迹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也有可能在这个阶段峰回路转,过早出现衰退,从而草草结束生命。一般来说,在成长期产业需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积蓄足够的产业能量,才能昂首阔步地迈入成熟期,湖南黑茶产业也不例外:(1)产业技术逐渐成熟,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稳定,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与认可,产业地理区域迅速扩大,行业核心竞争力开始形成;(2)产品单一化模式改变,行业内单一价格的激烈竞争趋向缓和,市场结构出现分级,市场细分和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与细化,多样化和差别化逐渐呈现,行业内各主体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形成;(3)行业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化,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4)产业内企業间纵横联系、合作和并购动机增强,少数大型企业开始主导市场;(5)围绕核心产业形成了一系列服务性产业,区域形成明显的轴辐式产业结构,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集群开始形成网络效应和企业丛生效应,并初步凸现产业集群整体优势和竞争力,逐渐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二)湖南黑茶产业阶段性发展策略。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成长期中早期的湖南黑茶产业,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但是整体实体还比较脆弱,基地、原料不足,茶企不强,市场建设缺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此,湖南黑茶产业必须整体谋划,协调发展,有效地避免因盲目、过度竞争带来的产业集群“能量内耗”,扎实走好成长发展的每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延长成长周期,积蓄足够的产业能量,以便能开拓出更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
首先,政府部门应适时调整管理方式,从重点扶持与优化产业环境,转变到扶持与监督产业发展。一是着眼技术、人才、资金等产业成长期的关键三要素,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大力引进专业人才,积极创新、开发、完善产业技术,丰富产品品类;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树立品牌、做大做强,促进产业规模扩大、集群效应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二是运用政府“有形之手”来弥补市场缺陷,提升行业准入和存续门槛,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整治产业秩序,规范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避免盲目、过度竞争带来的产业集群“能量内耗”,从而促进黑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支持与鼓励黑茶产业社会网络组织(如行业协会)等产业中介的建立与发展。当然,在做好扶持与监督的同时,也应尽量避免政府对市场的直接行政干预,以及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等问题出现。
其次,行业组织应积极健全综合协调、管理与服务功能。一是积极构建基于产业知识生产和创造的创新服务体系(如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促进湖南黑茶产业集群要素的形成、发展与完善;二是加强“安化黑茶”和“临湘黑茶”两区域公共品牌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现有行业规范标准;三是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如展会、论坛等)以及非正式交流,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从线性式创新向网络式创新过渡,通过组织间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四是引导、鼓励、帮助大企业购并小企业,帮助中型企业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最后,作为产业发展主体的企业,必须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狠下工夫。中小企业应深研消费需求,精准定位,深耕某一细分市场,狠抓产品质量,努力锤炼企业品牌,扎实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全力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在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还应在产业带动力、辐射力与领导力打造等方面下工夫,通过加强产业链内各层次间的纵横联系、合作和并购,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范围与规模,努力成为湖南黑茶产业技术创新的标杆、竞争力的核心和发展壮大的引擎。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明龙,官仲章.基于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霍国庆等.基于需求导向的产业生命周期及其演化机理研究——以美国典型产业为案例[J].中国软科学,2015.3.
[3]李文臣,李盛玲.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匹配性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4.
[4]王云等.中国煤炭产业生命周期模型构建与发展阶段判定[J].资源科学,2015.10.
[5]花磊,王文平.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最优集体创新网络结構[J].中国管理科学,2013.10.
[6]刘球.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