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地方高校转型期ESP教学思考

2018-01-15 09:36邓雪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大学生态

邓雪玲

[摘要]地方高校转型期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传统教学要求的矛盾直接反映了教育生态理论的生态因子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要有效解决问题,就要找到矛盾的根源,遵从生态规律,协调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转型;教育生态关系;ESP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02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1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学者克雷明(Gremin)在1976年提出的概念,他把教育界定为“审慎的、系统的和通过不断努力去唤起知识、态度、价值、技能和情感的过程。”指出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相互作用论”,即各种教育机构之间以及与整个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考察教育问题时必须坚持生态学思考方式,即全面地、有联系地、公开地思考。简单说来,教育生态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与自然、社会、规范、生理心理等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科学,还研究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教育(活动)、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基本规律。教育生态学认为以教师和学生两大生命体为生态主体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有机关联的生态体系,各个生态因子,从教材的选取,教学设计,教学的开展,教学检测以及评价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等彼此相互关联,互为影响。教学生态主体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依存,并且在不断相互作用的同时,其他生态因子也持续作用于生态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各个因素彼此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平衡的态势,从而才能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3月颁布《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和2015年10月颁布的《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为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建设应用技术性大学。笔者所在的学校也确立了“服务基础,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然而就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提供与需求严重脱节,导致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各个因素之间没有达到互相配合,因此教学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教师,学生,管理部门都陷入了困境。而转型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英语作为辅助学科,要为专业服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进行大力改革,以应对新形势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简称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以教材为依托,将语言教学和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教授学生专业学习所需以及就业所需要的语言技能,突出了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ESP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专业领域学习、工作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听力方面,能听懂本专业的英语讲课和学术交流讲座;说就是能用英语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技术沟通、经验交流、会议发言和演讲等;阅读方面,能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了解所学或所从事行业领域发展的态势,获取该专业或该行业领域的所需成果,搜索查找所学或所从事行业的英文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整理等;写作方面,这是能用英语撰写论文摘要、科研论文和实验报告等。这里需要明确的概念是ESP既不同于职业英语,也并非我们常说的专业英语,而应该是二者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ESP教学无疑能有效解决转型期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困顿。

然而,处于转型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虽已在努力寻找突破口,争取顺利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但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成效甚微,改革也势必小打小闹,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存具体问题

(一)长期以来的教学目标对现行教学的影响。以往的通识英语教学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下强调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结构的学习,包括基础词汇以及语法的学习,以培养提升学生聽、说、读、写以及译为目的的目标,强调以提升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完全不符合转型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虽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方面力量都在努力寻求出路,然而这个影响根深蒂固。最终完成蜕变,还需时日。

(二)目前选用的教材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普通本科大学英语选用的教材为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系列。编写以及使用说明中明确指出,该读写教程课文的选取侧重文学性和文化性,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等教学设计上依据大学英语通用课程的定位,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充分体现人文性特点,选择富有时代气息、思想内涵以及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实现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的教材更适合培养研究性人才,而就当前转型期对英语教学的期望看,目前的教材明显不能短期有效服务于专业学习以及职业方向发展。

(三)师资力量不能符合ESP教学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安康学院大学英语授课教师人数30人,具有硕士学位人数22人,然而所有教师均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没有专业英语或者相关的学习背景。而这部分教师如果直接转为ESP授课教师,很显然首要问题是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根本无法承担教学任务。而目前虽有些大学近几年引进了有海外学习背景的专业教师,但是一是因为这人数非常有限,所涉及的专业极其个别,而是由于这部分教师不精通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教授方法以及模式,短期内胜任ESP教学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从中最大程度受益。受传统教学目标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就自然以通过学校以及四、六级为终极目标,导致大部分学生学习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学习动力不足,自然主动性严重缺乏,课内课后不能积极完成学习任务,面对考试,即使是学校的阶段性测评考试,也是表现地差强人意。其结果是更加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果更加不佳,学习乐趣以及愉悦感根本无从谈起;而教师面对这样的授课对象,也是疲惫不堪,多数教师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变成授课机器,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完全失去教学乐趣和成就感、愉悦感。

(五)实施ESP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具备。虽信息化教学环境、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课堂变为“有声有色”,加强了课堂内外的互动性,并且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是,这些新媒体只能最大程度地以网络环境为依托为教学需求提供模拟,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学中需要的真实场景所带来的效果;与此同时,真实场景的可变因素也得不到展现,因此不能很好地被应对。

二、有效解决当前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ESP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导向作用对于挣脱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我校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下,完全可以分批分级对教师进行专业地系统地培训。分批是指在保证有效承担现有课程的前提下,将教师按一定原则,比如年龄、教师的兴趣等分批,将外出学习进修以及校内分组学习相结合。分级则是指按照学生不同学期的专业课程要求,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相关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采取更有效地教学模式。首先,要选取适合的ESP教材并辅之以相关音频视频网络资源等。当前可以先选取最能适应具体学校学生特点的相关教材,根据教师专业规划,以学生专业为特点打造教师团队,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后期有望形成基于该校实际情况的自编教材。其次,教学活动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能够充分体现师生交互,共同参与。要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充当监督指导作用,设置适当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最后,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效果的自我检测以及相互检测,在传统分数量化的基础上,添设更多开放性问题,引导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能够促进教学的建设性的意见,然后师生共同参与对意见与建议的整理提炼,以形成对后期教学的指导性意见。

(三)课程设置应该更能适应ESP教学要求。确立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制定符合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实际的执行目标,以引领英语教学方向。首先,课程必须要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商务、经贸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所需的语言交际、商务函电、商务谈判等方面的英语表达能力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从业技能。相比针对经管类学生的ESP课程设置,文秘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就会比较广泛,既包括有英语实用文写作的知识,又有礼仪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宗教方面以及档案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不同方面知识在学生就业所起到的辅助作用的大小,合理安排课时以及授课方式。其次,课程的设置要与学生需求的相关语言技能、语篇以及体裁为中心。最后,课程的设置还要有其自身的方式或相应的活动。比如可以考虑将课程学习形式多样,既有课堂集中学习安排,又要有一定比例的课外实践。

(四)配套资源要及时到位。如网络自学以及自检平台的建设,以及专为ESP教学所建的实验室以及配套的器材设施等。例如对于秘书英语,根据课程特点,既需要网络环境模拟平台,可以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地登录进入,练习并且拓展课堂所学,而且也需要建设真实环境模拟室,可以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较为真实的商务谈判、大型会议或者是来访接待等活动中。这样一方面通过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表达范例和使用语言的实际场景及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检测;另一方面,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学校学习与实际专业需要之间的差异,教师从中得到反馈,从而在学习過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得英语教学针对性更强,学生也更能够认识到英语学习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增强学习的迫切性以及主动性,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由此,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既体现出过程性的检测的优势,又能最大限度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度。这就充分体现出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的要求,即充分考虑学习条件、学习氛围、课堂文化等环境因素对学习者认知心理和学习行为的潜在影响,为有效学习提供各方面的条件支持。

(五)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合授课。ESP教学需要教师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语言教学,目前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还无法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专业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师合作教学,充分发挥语言教师在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精通,提升ESP教学的效果。这样,既能解决专业教师在英语语言知识方面的不足,又能够弥补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当然,这只是教学改革初级阶段的权宜之计,长远地看,我们还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培养出一批胜任ESP教学的“双师型”人才。

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教学就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主体和所在周围环境更为具体。英语教学是一种以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生态环境之间,以及生态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大学英语教学在转型期遇到的问题正是因为教学中的各个因素没有被很好地协调起来,因此严重违背了教育生态学的生态平衡原则。教师和学生,教材与学生,教师与课程设置,学生与评估手段,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各个主观因子和客观因子之间的不协调,导致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滚雪球般的越来越大。教学环境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只有得到合理发挥,相互促进,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各个因子才能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发挥最大的优势,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大学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