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新疆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教育的实施背景和现状,揭示少数民族地区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教育所面临的“招不满,下不去”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的观点,为民族地区美术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疆;美術免费定向师范生;困境;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01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0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政策与困境
为缓解新疆地区农村、双语中小学及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自治区党委决定于2010年起在全疆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并制定相应办法,在疆内6所高校招收免费师范生。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定向就业面向农村学校。加强音、体、美等紧缺专业师资培养工作。从2012年起,针对音、体、美专业师资“招不上、下不去”问题,依托驻地师范院校和中等师范院校,培养专科、中师层次音、体、美专业双语师资。
自2007年国家制定免费师范生的相关政策以来,新疆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招不上,下不去”的问题也相继出现。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政府应完善政策,并加强招生前政策的全面宣传力度,同时,更应完善和保障毕业生就业后的各项政策、制度。另一方面,相关高校对人校后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培育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教师职业能够充分理解和高度认同——教师职业认同,是其毕业后主动选择教师职业,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
二、对策
(一)政府层面——完善政策
1.政府应全面做好高考前的招生宣传工作,把好人口关
其一,建议政府应该在高考前加大宣传政策的力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做覆盖式宣传。并把免费定向师范生政策中的权利和义务向学生们重点加以讲解和分析,突出该项政策的深刻意义以及政策对师范生们自身发展的好处,从而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祖国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其二,建议各高校在高考前采取测评加面试的方式招生,可建立“免费定向师范毕业生从教意愿综合测评体系”,测评后再面试,然后,将测评与面试成绩综合起来选拔从教意愿高的考生进人免费定向师范生的行列,从而把好入口关。也可尝试在大一学期结束后,选拔有志于去农牧区任教的学生,给予免费定向的政策支持。
2.增加偏远农牧区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工资和津贴
目前,我国教师的工资制度还不成熟,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异。不利于激励教师到欠发达地区任教,更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议建立专项教师津贴补贴机制,从而鼓励免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偏远农牧区工作。
3.制定政策,做好免费定向师范生的职后教育工作,加强交流
多数新人职的青年教师,在不断的授课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应该“充电”的地方。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免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教育部门及毕业院校应及时了解免费定向师范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加强交流,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组织他们参加教研活动,利用一定时间对其做有效的职后继续教育工作。
(二)高校层面——创新培养方式
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其从事教师职业最为持久的情感源动力,是一个人进入教师队伍时最为基本的心理准备。传统的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相似的观点本是学生在心理学课程中学习的概念。但是,实践证明,学生难以将此概念与自身专业进行有效的联系。“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倡导“跨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主张将教师职业认同的理念渗透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从入学到毕业。让“准教师”持续了解、认识、感知教师职业认同,体会这份职业带给自己的收获与尊重,从而热爱教师职业、认同教师职业。自愿选择并从事教师职业。
1.概念梳理
国内学者孙美红、钱琴珍认为:“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王传利、薄艳玲的观点认为:“职业认同”是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良性评价。“教师职业认同”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指的是一种“过程”,其二指的是一种“状态”。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师范生(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同在职教师一样,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从过程上来说,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也是其教师角色不断学习并形成的过程;从状态上来讲,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期望及价值观的程度和状态。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是指将教师职业认同的教育贯穿在师范生所有教师教育类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培育师范生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的教师职业认同。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始终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并且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能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教师职业认同。
2.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方式
(1)课程设置——设置“创新的、接地气的”美术教育类课程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课程设置及实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常规的师范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着课时安排欠合理、课程面设置较窄等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更是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理论性过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相关高校在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合理设置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课程面,建立起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的大学美术教育类课程。例如:可以开设类似于中小学美术教师“名师讲堂”的系列讲座课程。邀请当地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尤其是毕业于本土高校后,逐渐成长起来的优秀中小学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等美术教师,回母校为师弟师妹们做讲座。讲座的内容围绕“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工作体会。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与大学的课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如何自己对这些内容做思想上的衔接?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份职业带给自己了些什么,为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大学期间应该如何计划学习,自己的经验是什么”。让每一堂课都能带来新的正能量和感召力,尤其是在这些教师身上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散发出的教师职业认同。从而让“准教师”们在不断了解教师这份职业的基础上开始感受与体会这份教师职业认同。
(2)课程内容——在美术教学论课程内容中融入中小学教材与本土民族民间美术文化
长期以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论课程普遍存在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等问题。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不但不感兴趣,而且时常会有抵触情绪。认为只要把画画好就是学好了美术教育专业。这使得他们的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更无从感知和建立美术教师的教师职业认同。建议美术教育教学论教师通过将中小学教材融入教学论课程以及在美术教学论教材中融入本土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方式,改变这些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论教材中的一个大标题或一个知识点,将中小学教材内容融入其中。
(3)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参加当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研活动
简笔画和三笔字是美术教师的重要教学基本功,是高师美术教育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据调查了解,许多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研活动每学期都在有效开展。内容涉及研究交流教学方法、讲课比赛、简笔画、三笔字等。在中小学开展相关教研活动的同时,如果能有所选择的让“准教师”们也参与其中,跟着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习他教学的方法与经验,不但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方法和途径变得灵活多样,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准教师”意识和教师职业认同的意识。
(4)教学比赛——举办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讲课比赛活动
为促进“准教师”们的实践能力,在实习前和实习后分别开展讲课比赛活动。让学生體会实习前自己在讲台上的青涩和教育实习给自己带来的在讲台上的教学经验与自信。从而让学生认可、认同教师职业。
(5)教学实习——重视与改进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实习与支教工作
Smith和Goldron通过推论和理论分析的方式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讲,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认同形成之单独途径,教师职业认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培养和构建。因此,教学实习活动对于师范生教师渗透式职业认同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过程中,期望与角色具有明显的冲突性。换句话说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往往会在现实中遭遇打击。这种冲突性只有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得以解决,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职业认同的形成经常呈现一种斗争,新教师必须弄懂不断变化、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观点、期望和角色,因为这些观点、期望和角色是他们必须面对和适应的”。因此,有必要保证和有效调整“准教师”的实习时间,从而让“准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体会角色转换,在感受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其教师职业认同。在实习时间上,建议每年都应该做适当安排,例如,大一实习一个月,大二实习两个月,大三则按照现有的半年支教正常进行。并还需定期培训、走访实习指导教师。同时结合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走基层,访生情”的活动。全方位提升美术免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与从教意愿。
三、结语
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招不上,下不去”的问题,单靠政府制定政策难以解决。高校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协同政府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创新培养方式中的“创新”点就在于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其目的则是有针对性地培育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政策的不断完善与高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对解决新疆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招不上,下不去”的问题,可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从而使这项政策在缓解新疆农村教师师资队伍紧缺、提升农村教师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就“渗透式教师职业认同教育”而言,它不仅适应于美术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和非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