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凯,张云,赵紫杨,訾成毅,张瑞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昆明 6515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髋部骨折,常发病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是转子间,其中病情发展较快的部位在骨小梁,发展较慢的在股骨矩,在两者结合部位骨质最为薄弱[1],容易发生转子间骨折。目前临床上认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骨质疏松。目前临床上对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一般使用手术治疗,目的是促进患者髋部功能的恢复,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率[2]。该文中对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股骨疏松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PFNA-Ⅱ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患有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有18例,女性有22例,年龄在61~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1±10.2)岁,其中 61~75岁的 25 例,76~85 岁的 15例,患者从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1~10 d,平均时间为(7.2±0.4)d,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跌倒摔伤15例,高空坠落7例;按照AO分型分为3种:8例31-A1型,19例31-A2型,13例31-A3型;按照Singh指数分为4个等级: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17例,Ⅳ级11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冠心病11例,肺功能不全10例,合并糖尿病13例。
患者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仰卧位在牵引床上,将腰托放置在季肋部,躯干向对侧稍微外展。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若闭合复位达到理想效果,可从大转子顶点向近端作纵形切口,长度为3~5cm,将开口器开口,将其正位位于大转子尖偏内2 mm,侧位位于前中1~3交界处。透视下若导针位于股骨髓腔中央,进行扩髓、插入直径和长度适当的主钉。选择适合的螺旋刀片,将其轻锤至软骨下骨5 mm处后锁定,采用瞄准器导向锁定远端螺钉,并将其近端拧入尾帽。然后对其进行冲洗后关闭。术后给予抗生素以及抗血栓治疗,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和髋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术后3~6周可进行负重活动,术后10~12周进行完全负重活动,但是还要根据患者的骨质和线片决定负重时间。所有患者进行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
术后随访9个月,内容包括髋关节功能、X线片检查,记录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颈干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该次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对比展开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4个月的20例,5~6个月的11例,7~9个月的3例,骨不连的1例,1例股骨头切割后内固定失效,2例死亡,2例因长期卧床不能进行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3例,尿路感染2例,发生率为12.5%。相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比较(±s)
表1 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比较(±s)
例数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住院时间(d)平均颈干角(°)H a r r i s评分(分)4 0 6 1.5±1 4.2 8 2.5±2 0.6 7.1±1.6 1 2 6.8±3.1 8 6.9±5.7
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传统上对该病的治疗常使用牵引等非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骨折愈合,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髋关节功能恢复较为缓慢,骨折的固定效果不佳,不利于骨折的愈合[3]。目前临床上对患者使用PFNA-Ⅱ治疗,骨折固定方法有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两种,由于髓外固定对患者内侧皮质完整性的要求较高,而髓内固定对内侧皮质完整性要求较低,可适用于转子部粉碎性骨折、逆转子间骨折以及小转子骨折等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患者[4],该文中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4个月的20例,5~6个月的 11例,7~9个月的 3例,骨不连的 1例,1例股骨头切割后内固定失效,2例死亡,2例因长期卧床不能进行随访,说明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来说需要对患者进行髓内固定,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3例,尿路感染2例,发生率为12.5%,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来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手术时间为(61.5±14.2)min,住院时间(7.1±1.6)d,术中出血量为(82.5±20.6)mL,平均颈干角为(126.8±3.1)°,Harris评分(86.9±5.7)分。 相关研究表示PFNA-Ⅱ符合亚洲人的股骨近端解剖学特征,其完全继承了PFNA在生物力学上的优点,可用于不稳定性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在术后没有延迟,远期功能恢复效果良好。PFNA-Ⅱ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手术定位准确、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有助于患者髋部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Ⅱ治疗的效果较为有效,不足之处是骨折愈合时间长以及骨不连,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1]张会文,李志刚,李军,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9(1):89-90.
[2]黄诚,付聪聪,黄相杰,等.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6):568-570.
[3]龚江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5,11(4):29-32.
[4]陈述祥,刘彦,陈丽君,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6,7(2):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