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冰凝 岳苑 何微 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中心
食品检测是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和质量保证是确保检测结果可靠的基础。食品微生物检测是食品检测项目中的重要卫生指标,因此从事微生物检测的人员尤其重要。本文首先阐述本实验室岗位确定和人员配置、教育和培训、监督和考核等,然后分析本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和食品贸易的迅猛增长,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和期望也越来越高。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品检测机构,作为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食品安全卫士,地位不容小觑。国家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食品检测机构做出双重要求,其不但要遵守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0《合格评定 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专门对食品检验机构做出补充要求。由此可见食品检测机构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都说人类是地球之王,其实微生物才是地球之王,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微生物检测作为食品检测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微生物实验室及检测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由人(人员)、机(仪器设备)、料(样品及试剂、耗材)、法(检测方法)、环(内外部环境设施条件)、测(数据或结果报告的核查)、抽样七要素组成。而人是根本,是保障,所有的技术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
21世纪初人们所理解的人力资源的含义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他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经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并给企业带来可见的经济价值。笔者通过对本单位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希望找寻到更合理更先进的微生物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中心检验三科为微生物检验科室,负责微生物检测、分子实验(检测任务较少)、黄曲霉毒素测定。见表1。
第一,本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为生物安全二级水平,人员和岗位的配备强调一专多能,一人多职,互相配合。微生物试验不同于仪器分析和常规理化分析,体力工作较多,需两人以上共同试验,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部门责任人,也是本部门的技术负责人,对本部门的技术负责,同时也是本科室的生物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科长不直接参与检测任务,其主要负责检测人员的配置与协调,组织科室人员制定质量体系文件等,制订本科室年度工作计划,指导或培训检验人员试验,负责本科室菌种及培养基的采购计划,负责检验任务的分配,原始记录的审核,人员培训的指派,完成本科室的年度工作总结和质量分析,负责安全事故的调查、评估、上报工作,生物安全保障资源的申报工作,参加本中心内审工作,负责本科室安全监督,负责菌种管理等。
第二,其余六人为检测人员,所有检测人员持证上岗(食品检验员证及压力容器特种设备操作证),分为三个动态试验小组,各组轮流独立工作。主要承担实验室检测与新开检验项目的研发验证工作,包括负责实验室日常样品的微生物检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检验样品的领取、存放、处理,污染废弃物的灭菌处理,负责解决技术难题,协助修订、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负责各自兼任的中心内审及日常监督工作,参加国家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内部质控,仪器设备的安装验收、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建档工作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工作,负责实验室设施与环境的控制和监测,如高压锅的定期清洗和灭菌效果的监测,各实验室及冰箱环境温度监测、检测,试验用水的定期监测检测,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负责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各菌种活化传代工作;培养基和试剂的验收验证、配制、定期盘点,负责制订实验室科研计划并组织落实实施,外来单位的技术请求给予支持等。
表1 岗位和人员配置信息一览表
第三,实验室辅助人员负责试验区清洁卫生,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测器皿的清洗,正常垃圾及灭菌后污染物的垃圾清理,试验用水的制水,及其他事项的工作。
为保持和维护管理体系适宜、有效运行,检验检测工作持续改进和发展,提高实验室各类人员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应适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满足实验室当前和预期检测任务的需求。本中心对所有的检验人员依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新进人员通过培训了解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相关的作业指导书、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生物安全意外事故及应急处理程序、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故报告程序、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株的收集、运输、保存、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等。培训形式基本是以老带新,由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实行带教,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培训6个月后,进行笔试和实操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另外,还需参加特种作业岗位必备技能的培训,取得压力容器操作上岗证后方能上岗。再就是根据工作需要,派送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培训归来,由外培人员复讲,进行内部学习、讨论,结合工作实际,提升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另外,就是邀请业内专家到本中心举办专题培训、交流座谈等。
所有的培训,无论何种形式,都应有效果评价。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获得资格证书和培训鉴定证书、书面考试、现场试验、培训小结评价、外培人员复讲等。
第 一, 根 据GB/T27025、CANSCL01、CANS-CL09的规定,对在培人员、签约人员、编外技术人员和关键支持人员的日常工作(特别是方法使用、实验操作、结果评定等)实施适当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确保这些人员能依据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要求并胜任其担任的工作。对于监督内容、监督模式、监督频次、监督周期、监督记录等,本实验室的《检测过程质量监督规定》都做了详细说明。
第二,本实验室对微生物检测人员进行授权,并定期评价被授权人员的持续能力,技术能力执行《检测人员持续能力评价规定》。
第三,本实验室所有技术人员(包括签约人员)的相关评价、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都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档案。
人员比例不协调,资源机构不合理
从附表和分析中可以看出,本实验室人员配置较高,高、中、初比例不协调,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高级、中级技术人员工作在一线,有些是辅助工的工作范畴(如样品处理、实验室卫生、培养基配制、检测器皿准备等),都由检测人员来做,有些大材小用。另外,本实验室分子试验任务较少,相比之下,实验室没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录用人才,引进的人才专业不对口,实际操作有困难。
性别比例失调
实施检测工作的都是女性,日常的平皿灭菌、培养基配制等体力活已属勉强,桶装水的检测及检测完毕后的水样处理更是困难重重。2017年实验室大桶水检测近四五百个批次,每个批次五样份,工作量可想而知。
实验室建设投入比例不均衡
实验室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硬件设施的投入,忽视人力培养软件条件的投入。
培训内容不全面
相对情况下,实验室只注重检验技术的提高,忽视生物安全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中心有《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培训、内审员培训、中心质量体系文件培训、技术培训,但现今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和方法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等,一般的检测人员无从参与。
培训机会较少
实验室业务培训,制约因素较多,不是人人都能参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人为。实验室间的技术交流很重要,闭门造车,缺乏创新,只会阻碍实验室发展。
①调节改善高、中、初人员的数量比例,专业领域互补搭配,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实验团体。②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理念,利用激励机制,将个人需求与集体目标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挖掘人员的能力和潜力,达到个人利益和集体目标最大化。③将培训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将培训机会作为激励机制之一,掀起内部“比、学、赶、帮、超”竞争氛围,使培训和激励“互惠互利”。④建立全员参与管理的现代管理模式,使员工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验室中的角色,人人树立工作责任感,主动寻找机会增强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经验,人人渴望参与并作出贡献。⑤本实验室为三合一实验室,生物水平二级,实验室保存有容许检测范围内必需的标准菌株。随着检测能力的提高,新开方法的确实验证,课题研究的开展,增加了许多标准菌株,例如:仅沙门氏菌标准菌种,就有亚利桑那沙门菌、肠沙门氏菌、(甲、乙、丙)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菌株,对于一个食品检测机构的微生物实验室来说,多种致病菌株的存在是否给实验室带来生物安全隐患,还不能确定。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更为主动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当“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实现创新和持续改进,实验室将会获得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