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迎荷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在更新,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是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79-02
小学语文阅读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信心,提升交流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按照课程标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小学生读好课文,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引导小学生阅读前讨论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知识也较为缺乏,在阅读一些文章时就会在理解上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就会有很好的阅读效果。例如,在进行《难忘的一课》教学时,教师要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我”觉得这会是难忘的一课?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会在阅读中有发现相关联的内容,所以阅读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比如进行《观潮》的教学时,文中主要对钱塘江大潮进行了描述,通过潮来时运用的美妙文字来表现出惊心动魄的场景。教师可以发问课文哪些部分对大潮的描写作为精彩,游客们的反应都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读课文时才会抓住重点,更好的“欣赏”到大潮的美景[1]。
二、重视阅读时的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任何时间进行阅读,阅读的目的除了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大声阅读能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释放压力进入轻松的学习状态。当然阅读也是另一种意义上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性的阅读调动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其中诗朗诵的效果较为明显,通过诗朗诵能够表现出抑扬顿挫的美感。小学生在刚接触课文阅读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节奏的掌握上把握不好,音色的把控不准,重音轻音拿捏不到位,所以教师要先于学生示范性阅读,让学生脑海中形成阅读的概念从而模仿性的去阅读,这样会收效更好的效果。但教师的示范性阅读不等于让学生机械的模仿,而是引导学生就会去想教师这样读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针对教师不同形式的范读,学生会选择其中的一种阅读方法去模仿,以教师为标杆,带着疑问去试探性的阅读,并在教师的及时调整下,改正阅读过程中不到位的地方,逐渐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情景对话多的课文,教师可以合理分配角色,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课堂的趣味性也得到了提升。
三、加强图文结合
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也包括古诗文的学习,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句的初步内容,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词句的训练也很重要,可以体现出阅读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带领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插画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或者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中,“之”就是去、到的意思,学生就是知道题目的意思和课文中心思想,然后教师应让学生在观察课本插图的基础上对该诗词的大体内容进行概述,告知学生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所作,通过对别离时候长江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感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才能让课文内容更加容易理解,还能起到借景生情的效果,利于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2]。
四、丰富阅读方法
阅读课文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当学生读课文情绪不高的时候,尤其是夹杂着“之乎者也”的古文,教师最好带领学生齐读,让学生读得更加通顺;如果学生在读课文时对内容含糊不清,在段落末尾读得不齐,教师就要在段落开端时引读,让学生找回阅读状态;如果对话内容较多,最好让学生们按照角色阅读,比如在《东郭先生和狼》中,就可以分角色朗读,这样就能增加阅读效果;如果到了阅读的高潮部分,教师就要带领大家齐读,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可以用到这种方法,让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感情。所以说,教师要用心安排好阅读课文的方法,让每个方法都发挥出作用。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小学生阅读课文的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在平时的师生交流和学生对话中就会更加自如[3]。
结束语:
总之,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长期阅读就会把好的内容融入到写作中,对写作也很有帮助,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的要求,倡导素质教育思想,教师还要发掘更多的方法,为小学语文教育助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长泉.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J].新课程·下旬,2017(9).
[2]钟学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6):168.
[3]左红芳.朗朗读书声 浓浓语文味——試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7(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