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红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信息化不断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信息化可以有效改善教育模式,解决当代特殊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特殊教育的改革。本文从当下特殊教育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了运用信息化发展特殊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引言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方方面面。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是当代的两大话题,也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点。如何让残疾人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教育环境,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重视。”因此,在信息技术爆发的今天,思考信息化视角下特殊教育的发展对策,是发展特殊教育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信息化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发展至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信息化的发展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普及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规模还只能满足部分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还有很大一部分残疾人不能受到教育,残疾儿童的教育普及率有待提高。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学龄儿童中残疾未入学儿童有百分之八十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导致未入学的原因主要是家庭贫困、交通不便等。面对教育不均等的现状,除了要加大对特殊学校的建设之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对于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残疾儿童,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另外,当前特殊教育办学体系还不完善,残疾人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解决当下残疾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问题,是当代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二)发挥信息化优势进行师资培养
在国家对特殊教育关心的大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特殊教育学校和相關工作者也会不断增加,之前不能受到教育的残疾儿童也可以走向教室。这就对新时代下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如何在短时间内运用当下的人力资源完善师资力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在当下需要借助网络平台促进教育工作者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信息化的一大优势。
(三)充分发挥个体自由发展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联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口有八千多万,其中40%有视力、听力、语言障碍。对于这部分残疾人,因为其自身条件受限,因此在获取一般的信息时困难较大。我国特殊教育的一大任务就是要根据不同残疾人的特点,根据其需求补偿其发展缺陷。通过信息化的推进,能够补偿残疾人获取信息的渠道。
二、信息化视角下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一)以数字化建设为核心
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相比,教师受过专业化的训练,学校也有更加完善的教学设备。因此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不仅仅是培养残疾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是师资培训的中心。特殊教育财政投入有保障,因此建设方面比普通学校完善。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要发挥信息化中心的作用,通过学校向社会宣传知识。
数字化建设要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传输,让特殊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利益相关者,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广覆盖、深联系的特点。广覆盖要求数字化建设不仅要将师生作为对象,还要把区域内的其他特殊儿童作为对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的优点,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远程服务,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深联系意味着数字化建设要加强和多方面的联系。作为特殊教育地区的资源中心,可以通过区域的规划,加强和区域内的联系。作为区域特殊教育的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和区域外的联系,建立教育共同体。同时,要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建立对特殊学生的跟踪档案,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加强科研共同体建设
近年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师资力量还存在较大的缺口。由于特殊教育学校较少、西部地区学校分布较为分散、共同科研的难度较大,因此要通过网络技术建立教师科研的共同体。2007年以来,国内八所盲人学校建立的“全国盲校网络科研联盟”就是对这方面的尝试。通过建立科研共同体,能够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研究,使他们获得更加适合他们的教育。
(三)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网络远程服务模式
远程教育对于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远程教育能够解决部分学生行动不便的难题;另外,网络教育有较为宽泛的形式和管理机制,适合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便于满足他们终生学习的需要。
1.远程送教上门
为保证更多特殊人群可以上学,近年来我国推出了远程送教上门的模式。这个模式主要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等残疾严重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无法入校学习,但是可以通过送教上门来享受学习。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要兼顾学校的日常教学,送教上门这一模式只能安排在寒假和周末。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特殊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运用送教上门扩大特殊人群教育范围,让他们跟上学校学生的学习进度。
2.远程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已成为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巡回指导。从巡回指导的频次来看,目前取得的效果还不理想,有的学校甚至几个月才开展一次。巡回指导要针对特殊需要的人群进行补救教学等,但由于随班就读学校在理念、技能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因此教师除了对特殊人群进行直接帮助,还要花费精力对学校提供咨询服务,这就让巡回指导的效果变差。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远程巡回指导,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咨询服务和业务指导转移到网上,将资源整合起来,向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直接的补救教学和康复训练。
3.通过远程教育开展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
我国残疾人口中约有三千万人处于就业时间段,在当下的就业竞争中,这些人口成为了弱势群体。由于残疾人自身行动不便,他们在接受培训时与健全人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加强网络教育对就业阶段人口的培养,构建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如“中国残疾人远程培训网”就是对此的实践。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网络教育,运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远程设备学习,实现他们就业的欲望。
(四)加强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自从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尝试对残疾人进行网络教育,到今天已经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国际上“教材无障碍”的经验对于我国特殊教育的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参考。比如,美国政府为了让残疾人群受到教育,实施“美国教材无障碍标准”。要求教科书商在提供纸质书籍的同时,上传电子版到无障碍教材管理中心。通过无障碍教材管理中心,可以轻松地将教材转换为任何版本,比如有声书、加大字体课本盲用点字机等。特殊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相关网站下载教材,结合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我国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对特殊学生教材无障碍工作的建设,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
三、结语
随着特殊人群不断受到重视,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改善特殊人群的教育模式成了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信息化运用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入手,分析了信息化视角下改善特殊教育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特殊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2]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6
[3]王洙,杨希洁,张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特色教育,2006(5)
[4]郑权,陈琳.教育技术学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