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6月25日至27日召开的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项目生产技术培训会上获悉,我国将建设完成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信息产品,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自主、权威、统一、高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使获取和应用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是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项目转入工程化生产的第一年。项目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完成重点地区数字正射影像、数字表面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核心矢量要素、地表覆盖等数据的生产,开展部分新型产品的设计、试制及生产等工作。我国已于2016至2017年组织开展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试生产,确定了主要产品的技术指标、生产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初步形成了基于国产自主软件的数据生产、数据建库与数据库管理等技术支持体系,建立了项目计划、技术设计与支持、质量控制、成果管理与服务、成果资料归档验收、成果应用支持等工作机制。
7月2日,内蒙古2018年第一届北斗应用研讨暨北斗综合应用平台验收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电子软件产业园举办,标志着中国北斗导航综合应用平台在内蒙古正式落地。
据了解,该平台投入使用后,将有效整合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资源,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完善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渠道和机制,加快推进内蒙古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及应用推广,为公共安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林水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金融安全、应急救援等相关行业及领域,提供全方位的导航、位置、授时、通信、数据运营、系统集成等服务,推动多领域、多行业北斗导航示范应用。
日前,记者从2018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博览会筹备会上获悉,年会、博览会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浙江德清举行。
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创新、智能、融合——开辟测绘地理信息新时代”,届时来自全国各地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代表将参加本届年会及各项交流活动。
其间,第八届博览会也将同步举行。此次博览会将全面展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空、天、地、海的应用,包括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涵盖了硬件和软件、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等最新技术及装备,同时展示跨界融合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在展示性、宣传性平台的基础上,还将打造交易平台,让参展人员有更多实质性收获。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对外发布中英双语全球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这是国际上首份全球病虫害遥感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轻,条锈病、纹枯病、蚜虫、赤霉病发生面积与往年相比减少19.7%。
黄文江研究团队自2012年开始,围绕我国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控体系的构建,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通过自主研发的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在线发布病虫专题图和科学报告。此次发布的监测报告聚焦全球粮食主产国在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长期典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状况,对2018年4月至5月全球进入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的10个主产国的小麦锈病、赤霉病和蚜虫等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定量监测,提取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危害程度和发生面积。结果表明,小麦病虫害在这10个国家总体呈轻度发生态势。
日前,“德清一号”卫星一系列最新数据发布,包括凝视视频、夜光成像、推扫成像等多种模式的影像资料。截至目前,“德清一号”卫星已累计绕地球飞行2507圈,完成了所有在轨测试,各项数据指标均已达到行业服务标准,具备了商业服务能力。
据介绍,5个多月来,“德清一号”卫星已成像912次,产品的分辨率为0.92米,属于亚米级对地观测遥感数据。这些卫星数据在德清的应用服务也在加快推进,德清版的遥感应用平台正在开发,预计8月份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届时“德清一号”数据将发布在平台上,通过网络为政府、各行业、各遥感应用企业及个人提供不同的遥感数据及应用服务。目前,“德清一号”卫星的数据已实现商业应用,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1500万元。
近日,风云系列卫星中的最新款风云二号H星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进入轨道后,东半球的天气预报将主要依靠中国卫星的数据。
据报道,应世界气象组织(WMO)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的要求,风云二号H星经4个月在轨测试后,其定点位置将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卫星覆盖范围从大洋洲到中非,将为中国及其邻国搜集天气预报所必需的气象、海洋和水文数据。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国家都可随时获取风云二号H星数据。这将提高亚非国家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提升中国在世界气象学领域的地位。
近日,在2017年度基础测绘科技计划课题验收会上,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承担的3项基础测绘科技课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研究、基于卫星测图的关键技术研发及生产性实验、动态大地基准建立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研究课题主要完成了跨尺度数据库联动更新技术研究,编写了国、省跨尺度联动更新技术方案,完成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要素变化发现与提取技术研究,形成了基于SAR的快速更新技术和典型要素SAR解译样本等。基于卫星测图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生产性实验课题完成了航空倾斜影像质量检验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航空倾斜影像的城市大比例尺测图技术研究、遥感提取信息在线检核与修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构建了航空倾斜影像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等。动态大地基准建立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了CGCS2000框架与其他标准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转换模型实现不同框架的无缝转换,研究了北斗系统高精度解算及基准系列产品生成的相关算法,并开发相应软件等。
遥感测绘、农林植保、影视航拍、快递物流、警务执法、应急搜救、电力及石油管线巡查……6月22日,记者从第二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无人机整机及其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超过1200家。2017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量达290万架,同比增长67%。在无人机大会上,一批智能无人机纷纷亮相,它们有些配备了避障、多点抛投等功能,可助力消防救灾、应急物资投放、地质测绘等。其中,一款农用无人机可荷载300公斤化肥,已在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
将藏南地区绘入印度,将台湾省和海南省按国家表示,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7月5日,权威部门鉴定结果显示,厦门海关日前查获的499幅出口世界地图属于违禁出版物,已被依法暂扣,待进一步调查处理。
鉴定结果显示,该批地图违反《地图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未履行地图审核程序公开登载,错绘、漏绘中国国界线,且存在包括将我国藏南地区绘入印度,将台湾省和海南省按国家表示,漏绘我国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中国之外的其他地区未按我国相关规定标示,重要地理信息标注错误等在内的6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