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战略下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2018-01-13 01:19刘家林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6期
关键词:执政能力精准扶贫党建工作

摘 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不同,发展建设程度存在差异,城乡贫富差距仍较为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于农村脱贫,加强农村扶贫,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基层党组织是扶贫政策实施的重要力量,影响精准扶贫效果,关乎脱贫工作进程。但大部分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薄弱,推进扶贫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若想强化精准扶贫效果,应加强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本文将针对精准扶贫战略下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展开探讨。

关键词 党组织 贫困农村 精准扶贫 执政能力 党建工作

基金项目:2017年度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17BJR01060。

作者簡介:刘家林,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308

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国,但却算不上强国,贫困人口仍占用较大比例,城乡贫富差距明显。为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小康社会建设,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思想。2014年,中办为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实,详细规划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党建助推精准扶贫,成为农村党组织工作重点。农村党组织最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知道贫困根源,对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应加强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中存在的问题,为扶贫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一、精准扶贫战略意义

进入21世纪,中国整体经济水平迅速提升,逐步从农业经济走向工业经济。但实际上,由于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生产要素投入落差较大,部分农村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比例大。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仍有2.54亿人未实现脱贫,远远高出我国估计的1500万贫困人口 。显然我国距离实现小康社会仍有一定距离,贫富差距过大不仅会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更会带来社会不安全因素,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为减少贫困人口,加强经济建设,我国多次实施扶贫政策。但以往扶贫工作模式下,始终无法获得预期扶贫效益。为落实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扶贫问题发表讲话,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勿只喊口号,而不办实事”,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 。精准扶贫模式能有效解决以往扶贫模式中,扶贫对象瞄准有效性低、资金利用率差等一系列问题,谁贫困就扶持谁,扶贫有效性更高,效果更好。

二、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对精准扶贫的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贫困农村脱贫,离不开党组织带动。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带头作用。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实施了干部帮扶策略,通过发挥党组织执政能力、带动作用、号召力,推进扶贫工作,利用基层党员干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谁贫困就扶持谁,转变了以往扶贫模式。这些贫困农村党组织成员是贫困农村基层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国家政策实施和宣传的核心力量,长期工作在基层 。因此,对当地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问题,农村实际情况都有所了解和认识,知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实现农村的真正脱贫致富,无疑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要素 。但当前部分贫困地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很多时候不能获得预期扶贫效益。加强基层当组织执政能力建设,能弥补传统扶贫工作模式缺陷,强化扶贫有效性和实效性。因此,为强化精准扶贫战略效果,促进脱贫致富,应加强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积极发挥党组织优势,助推贫困农村精准扶贫战略实施。

三、精准扶贫战略下贫困农村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道,农村党组织是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工作的核心力量,其执政能力关乎扶贫效果,影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成败。但当前大部分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存在问题。若想有效解决问题就要了解问题,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因此,下面通过几点分析精准扶贫战略下贫困农村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失衡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贫困农村党组织,组织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党员干部普遍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相关工作能力有待提升,且年龄层偏大。这些党员干部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基础,工作思想陈旧,实际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难以有效发挥带头作用 。且由于年龄层偏大,工作开展中时常力不从心,诸多工作难以顺利推进,导致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不足,组织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不能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提供人才基础。

(二)工作模式陈旧

就目前来看,贫困农村党组织工作模式仍处于传统模式,工作思想相对落后,没有正确认识基层党组织职能和作用,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很多时候全凭经验主义、个人主义展开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没有与国内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更缺少对区域经济状态与发展的考虑,造成精准扶贫实效性和有效性差,仍沿袭传统扶贫思路,缺乏技术帮扶和建设帮扶,治标不治本,光“扶”,不发展,无法从根源实现脱贫致富。

(三)缺乏与群众的互动

虽贫困农村党组织扎根基层,长期工作于基层。但实际上在工作开展中,很少与群众建立互动,缺乏与群众的联系,没有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造成群众基础薄弱。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在于精准识别,缺乏与群众的互动便难以有效识别贫困对象,更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显然并不利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难以保障精准扶贫实效性。

四、精准扶贫战略下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策略

从前文可知道,当前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利于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基层党组织长期活跃于工作一线,其执政能力关乎扶贫效果,影响贫困农村建设,强化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势在必行。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改善措施,从而提升党组织执政能力,逐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探讨精准扶贫战略下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策略:

(一)优化组织结构

高质量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从前文分析可知道,贫困农村党组织存在严重的组织结构失衡问题。以宿豫区新庄镇前进村为例,全村2845户,共有党员100名,村支两委7人,组长9人 。最年轻村干部年龄也已达到46岁,党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基层干部平均年龄60岁以上,老龄化现象严重,且普遍文化水平低,导致工作局限性大。因此,为强化贫困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应先优化组织结构,积极吸收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党员,引进新型专业人才,将青年党员知识优势与老党员工作经验优势相结合,从而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应加强现有党员干部再教育,提升基层党员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工作统筹谋划能力,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转变工作方式

当前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已发生变化,传统工作模式显然已难以获得理想效益。党建工作要有新思路、新目标、新措施,应转变扶贫工作思想和工作方式,解决脱贫实际问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一帮扶无法实现脱贫,更不是长远办法。若想实现从根源上脱贫,就应加强技术帮扶 。只有通过技术帮扶,让贫困农户掌握技术,才能真正脱贫。在具体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应积极组织贫困户进行技术学习,展开实用技术培训,联系相关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下乡技术指导,发动当地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大户的带动作用,使贫困户掌握相应种养殖技术。另一方面,为强化贫困地区发展自我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个人角度展开技术帮扶,更要从区域经济全局角度展开金融帮扶,通过金融帮扶建设大规模农业投资项目,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资金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实际问题。因此,贫困农村党组织建设中,应加强外联建设,主动拉资金,基于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建设相关产业。例如:建设养殖基地、特色种植基地等,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模式,使贫困地区获得持续发展能力,弥补扶贫局限。显然金融帮扶对区域经济建设促进作用更大,能为农户提供更多致富机会,更能进一步解决当地基础建设缓慢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如,惠州市安墩镇,便通过金融帮扶建设了八个产业项目,九个养殖基地,一万亩特色种植,扶持一千四百多户养殖户,不仅实现了贫困户脱贫,更带动了区域经济,当地农户整体收入都得到了提升。

(三)加强群众联系

基层党组织是党与群众的纽带,承担着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职责,所以要面对群众展开工作,以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按“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党的政策更好的传达给群众,妥善解决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切实带领群众致富。例如,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为更好识别贫困对象,可建立贫困群众评议制度,让村民们了解和参与到贫困户认定操作流程,组织村民进行会议比选贫困户,通过群众参与强化贫困识别精确性。具体来说,可根据精准扶贫制度,让村民填写申请表,对参选户进行公示,让村民集体进行筛选和投票。在筛选后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最终结合村民建议与会议结果认定贫困户,并对认定结果进行公示,确保贫困户认定公平性,提升扶贫透明度 。贫困户比选后,扶贫实际工作开展中更要与群众保持有效沟通,做好实地走访工作,多考虑群众建议,结合贫困对象特点细化帮扶措施,拟定具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案,正确把握“精”和“准”两个字,帮扶真正有需要的村民,确保精准扶贫实效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贫困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关乎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效果,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但通过正文分析可知道,目前大部分贫困农村党组织建设中存在问题,组织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难以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提供支持。因此,为落实精准扶贫战略,促进贫困户脱贫。应针对实际情况,强化执政能力,优化组织结构,转变工作方式,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注释:

宫留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中国软科学.2016(5).154-162.

赵晓峰、邢成举.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农业经济问题.2016,37(4).23-29+110.

翁伯琦、黄颖、王义祥、仇秀丽.以科技兴农推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2).166-169.

吴晓燕、赵普兵.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协商:内容与机制——基于四川省南部县A村的观察.社会主义研究.2015(6).102-110.

李鵾.农村精准扶贫:理论意蕴、实践路径与经验探寻——以湖北恩施龙凤镇扶贫实践为例.理论导刊.2016(6).59-62.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贵州社会科学.2016(5).157-163.

李鵾、葉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2).26-33+54.

猜你喜欢
执政能力精准扶贫党建工作
企业党组织应从五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社会转型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