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各项法治改革取得极大成效,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党的十九大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法治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出现的频率高,分量重,既有许多创新,又有对十八大以来的法治思想的深化和提升,更有具体的部署。我们应当学习领会好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思想,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化法治实践。
关键词 领会 新时代 法治思想 内涵
作者简介:刘菊,中共泰安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理学、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3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是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艰辛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法治高度重视,多层面高频率的进行了强调和部署。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与内涵,以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与丰富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方略进行了创新和与深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至少梳理出以下十个方面的内涵:
(一)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初心、完成使命,需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八个明确”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其中包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二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多处阐述了法治新思想。报告13个部分中有8个部分明确阐述了我们党的法治理论、法治理念、法治思想及对法治实践的要求。
2.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需要制度做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宣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开启了新征程,并对“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一国两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严治党等进行了具体部署,这一切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落实。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3.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宣示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行了描述,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充分说明法治建设是我党开启新征程的基本保障和应有之义。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从建设法治体系着手,就是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法治体系建设好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基本实现了。
(三)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属于民主政治范畴。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这是历史的必然。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陷入忧患阶段,列强入侵瓜分我们的国家,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无力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对内无力救民安民。无数的仁人志士探索救国图强之路,进行了包括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均未能改变旧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面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社会稳定,实现了人民生活安康。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革,由过去的积贫积弱到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贫困发生率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民主法治、生态建设、国防外交都成效卓著。其次,这是理论的必然。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一次宫廷讲学时说:“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这种说法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万事万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小到树叶,大到国家治理、政治模式都是如此,世界上不会有相同的政治模式,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基于特定国情的。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制度也都是不一樣的。法治属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前的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符合我国的现实需要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再者,这是实践的必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不懈的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正在推进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取得了显著效果,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奋发向上。立法不断完善,执法司法日趋公正合理,全民守法观念日渐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日趋规范和成熟。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保障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需要包含制度在内的法治体系保障。
(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實践。”理论和实践证明,三者统一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理论创新。
(六)明确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审了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创新性的提出了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要求。除了继续强调的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徇私枉法外,还进一步提出了逐利违法的要求。
(七)明确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出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这说明,对权力运行不仅是依法监督,还要以有效手段依法制约。
(八)把握法治规律,实现良法善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新时代的法治思想必然要把握规律。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显现了若干按照法治规律办事的例子,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宣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九)明确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首先,党内法规体系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依规治党本身就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其次,我党是具有先进性的党,自我要求要高于国法的要求,8900多万党员都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了,本身就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再者,国法与党规正在推进更好的衔接,以达到更好的实效。
(十)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布:“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的成立不仅彰显了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国决心,更是重要的政治保障和推动力量。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理论特征与卓越贡献
(一)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闪耀着唯物论、辩证法等哲学光芒。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是为了要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找到法治工作的着力点和工作重心等。
(二)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新境界
马克思认为:“在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中始终贯穿的人民主体论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人本法治观精神是统一的。进而结合国情进行了若干创新,例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新的法治建设方针等。
(三)创新性的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思想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与建国以来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民主与法制理论、法制建设方针等均是一脉相承的。同时把握了历史新方位,进行了巨大创新。例如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法治的“四个自信”
唯有自信,才能有定力。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法治道路不能脱离特定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和传统积淀,生搬硬套他国的法治模式可能会出现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情形。因此,必须坚持法治上的“四个自信”,要走符合国情的法治道路。
(二)从国家治理革命的角度来深化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及继续进行的改革需要通过法治的方式转化为各种制度,也需要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还需要通过法治达成共识。因此,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要通过三个方面来深化法治中国建设。一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的统一领导,确保顶层保障和推进。二是切实落实合宪性审查、维护宪法权威,进一步落实“十六字”方针。三是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高度来深化法治中国建设。
(三)坚持法治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党十九大指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因此,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注释:
吴铭.从“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说起.中国共产党新闻.2017年6月23日09:3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