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01-13 01:58李洁
统计与决策 2017年24期
关键词:农民工变量质量

李洁

0 引言

供给侧改革,强调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增强企业竞争力,减免税费,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供给侧改革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大背景,旨在调整经济结构,统筹配置有效资源,促使经济数量和质量双重提高。它强调扩大社会有效供给,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来平衡供需关系,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质上,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力来规范政府权力,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农民工”分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涉及的“农民工”是指其狭义的定义,即外出进入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

国内外基于农民工收入增长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方向多种多样,农民工的户籍、信息技术层面的影响、政府的激励政策、大小企业的迁移、工业化程度、工资的规律性经济变动等,这些因素对农民工收入的增长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1]。本文根据农民工的收入状况,从农民工收入结构性、成本性、稳固性、知识性、充足性这五个方向着手研究,着重分析农民工收入的稳定性及充足性。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出发,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VAR-Logit模型,对农民工收入的维度进行对比,找出它们影响的区别并指出农民工收入现状出现的问题。

1 VAR-Logit模型的构建

1.1 VAR模型构建

Sims首先提出了根据时间排序的VAR模型,并对VAR模型进行大力推广,公式如下:

其中,C为常数项列向量,k为滞后期数,μt是N×1阶随机误差项列向量,Aj为N×N阶参数矩阵,Yt表示的是N×1阶时间序列列向量,Ω=(μt,μtT)。一般假定 μt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不相关的,但是这些元素存在相关关系,一个变量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也发生变化,这与计算脉冲响应函数时的原则相矛盾,因此需要正交化处理回归残差的结论,利用Cholesky分解处理,VAR模型中第一个变量的随机扰动项就是协整关系中的误差项相关部分,因此VAR模型的变量选择顺序十分重要,不能出一点差错。

本文依据农村教育的水平(E)、农民的平均收入为变量(Y)、农村的工业化(I)、交通(T)、人均耕的地面积(L),这些都会存在变量顺序选择的困难,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积累研究经验,根据上述对变量的分析,结合相关知识,构建了VAR模型如下所示:

1.2 农民工收入效用理论模型

农民工收入效用理论模型的建构是为了探究农民的收入质量,因为收入质量直接受到农民工偏好的影响。假设,农民工自己分配人力资源(L-),使其产生最高劳动收入。农业生产技术函数表示如下:

y=f(l,k,n)

其中,l代表的是劳动要素,k代表的是种子、农机、化肥等生产要素,n代表的是智力要素。如果劳动的付出与产出的产品之间存在正比,则差距导数为负比。根据以上假设得知,农民工收入的目标公式为:

公式中,p代表的是农业产出的产品价格,r代表的是资金借款的利率,s代表的是租土地的资金利率。L--l代表的是在家庭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群。

在中国农业和农村自身体制上,需要根据模型进行调整。家庭拥有的土地数量要是固定的,不可以卖给他人。农村土地的制度都是以集体为方向。在土地使用权上,可以实行使用转让权,但是不能对土地进行买卖的行为。在近年来,虽然国家也制定出很多关于土地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但是现在农村有大部分的土地是闲置状态,因此在土地收入来源方面基本为零。由于土地的收入是没有办法直接计算的,需要根据劳动的方向,以及农业劳动的农民收入一部分。因此,土地的规范(n-)当作外向的变量,在计算时去掉土地租金。

通过以下的假设,可以采用静态来分析。收入的效应可以同时产生在农民最终转化为农民工(外延边际)和收入对象提高其工作强度(内涵边际)。

(1)当dl/d n-≥0,农民可以拥有面积更大的土地,可以为从事农业的人,提高有效的人力资源,并减少了不务农的人员的生活压力。

(2)当dl/dw≤0,非农业劳动单位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标准,从而吸引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就业。再加上农民工自身的因素以及家庭的状况,都有可能影响到农民工资补贴问题。

农业的税收大部分都是通过土地而征收,而征收的税收量直接影响到务农者的劳动积极性,影响到农民对农业劳动投入的多少。

2 实证分析

为了研究影响农民工收入质量的5个方面的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农民工对自身收入的稳固性、结构性、充足性、知识性以及成本性的满意度,并收回有效问卷546份,运用VAR模型及Logit模型就充足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对农民工自身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实证分析。

2.1 充足性

农民工收入充足性侧重数量的解析,指农民工纯收入总数在一个计划年度内足够支付家庭所有生产活动的费用及家庭正常生活的费用。近30年来,农民工收入充足性明显提高且增长幅度较大。表1所采取的农民工收入数据均乘以0.69倍转换比率R来分析。

表11990 —2016年农民工收入数量增长(单位:元/人/月)

由表1分析得出:2016年较之1990年农民工每项收入都上升许多,尤其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对比1990年增长了近21.5倍,纯收入总量跨越幅度明显。农民工收入质量与收入数量之间相互促进,一方面,改善收入质量能使收入质量稳定快速地增长;另一方面,收入数量的增长依赖于收入的质量。虽然收入质量与数量之间联系紧密,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农民工收入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数量的研究是质量研究的一部分。两者的差别主要有:第一,两者关注点不同。农民工收入数量的关注点是收入增长的幅度,而质量的关注点是增长的持续性。第二,两者的影响因素不同。影响数量的有资本、劳动、土地等因素,而影响质量的是农民工就业结构的调整性、自身知识涵养、产业经济规模等等。第三,两者分析视角不同。分析数量是看其增长的速度,而分析质量要综合增长的速度、方式等。

综上所述,近30年来,虽然农民工的收入数量明显提高,但是整体的农民工收入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原因在于仅仅有数量的提高并不足够,必须要农民工收入质量的提高才能说明收入充足性满意度较高。此外,其他4个维度也要同时考察,这样才能全面地分析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2.2 稳定性

根据调查数据(表2)统计,小半部分的农民工收入水平呈持续上升状态,极少的农民工收入水平呈持续下降状态,小部分农民工收入水平极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收入水平相对平稳的农民工有33.7%。

表2 家庭收入趋势

从整体来看(图1),农民工的收入现状并不稳定,整体收入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资料结果统计,农民工打工所得收入是其总收入的83%资产,所以说,农民工的总收入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农民工收入现状的稳定性。2016年较2012年农民工的年工资呈上升趋势并渐趋稳定上升,仅仅极少数的农民工因为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因素导致工资收入水平渐趋下降。总而言之,从2016年农民工工资的整体变化状况来看,农民工工资收入的稳定性满意度差强人意,如图2所示。

图12012 —2016年农民工家庭收入趋势

图2 农民工工资收入的稳定性满意度

据统计结果显示(表3)能基本按时领取工资的农民工有63.4%,其余或多或少能按时领取,但也有极少部分完全不能按时领取工资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和医疗费的农民工能全部追回的仅占55.2%,其余农民工不管追回多少都没有全部追回。总之,这些数据都表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不具稳定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表3 工资领取时间和方法状况

本文首先分析了时间序列变量的关系,接着对这些变量进行了平稳性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在分析结果中出现误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一般使用单位根方法,表4中,列举了江苏省的各变量和其对数值的描述。表5是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结果表明各种变量原序列检验的结论,部分融入了原序列中存在的单位根零假设,说明变量原序列是非稳定序列。根据结果得知,变量的原序列均是一阶的单整序列,则之间存在可信的关系。

变量之间存在的组合是平稳变化的,则表示它们具有协整关系。本文通过JJ协整检验来进行分析,检验的标准化方程如下:

协整方程所表示的是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农民人均教育年限、农村工业化以及地区交通状况对农民工纯收入的促进作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其中,前三项因素的差别不大,因此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比较大,促进作用明显;而代表交通状况的协整数相对较小,带给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表4 江苏省各种变量对数值详细统计

表5 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表6 检验协整关系

3 结论

就收入质量充足性而言,农民工满意度较高。针对充足性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收入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高收入的农民工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民工家庭的收入都处于中低水平,整体状况不佳。但是从与同一时期全国农民工收入质量相比的角度看,处于领先的地位。根据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收入的支出基本为生活费用、受教育费用、置办房产费用、结婚费用,其余用作储蓄。据调查问卷统计近三年家庭收入状况结果得知:57%的农民工存有少量积蓄,29.5%的农民工基本维持正常生活,15.5%的农民工收入甚微,入不敷出。总之,整体来看农民工的收入质量充足性的满意度较高,在收支相抵的同时能略有积蓄。

就收入质量稳定性而言,亟需提高满意度。收入不稳定是农民工就业的最大问题。农民工收入质量不稳定的直接因素是农民工的实际工资状况。2011年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工资较前年有所增长并呈稳定上升趋势,只有少部分农民工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工资降低,收入稳定性相对较高。据统计,工资没有固定的领取方式的农民工有20.2%,不能按固定日期领取工资的农民工有36.6%,所发工资不全、公司克扣工资的农民工有19.4%,公司拖欠工资、不按数报销工资的农民工有44.8%。再者,农民工不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没有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自我保护意识,或是农民工潜意识认为劳动合同对个人收入及人身安全的保障并不重要,或是就业单位的目的是招收临时工所以没必要签订合同,导致农民工频繁地更换工作,也就相应地导致了农民工收入不稳定。此外,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工作危险,再加上就业单位对工伤不全额负责、不有所赔偿,导致农民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客观地反映了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不稳定。

在结合二元Logit模型与VAR模型的基础上,对结果加以分析,总结得出影响农民工收入质量的5个因素:收入的充足性、知识性、稳定性、结构性、成本性。农民工对自身收入的性质满意度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收入充足性、知识性、稳定性、结构性、成本性而言,农民工对其收入质量感到满意,却更歆羡收入质量更高的劳动人群。

[1]Li G,Feng Z,You L,et al.Re-examining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Efficiency: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 China[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5,(4).

[2]Caletto C,Savastano S et al.Fact or Artifact:The Impact of Measurement Errors on the Farm Siz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3,103(1).

[3]吴妍菲.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对福建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4]杨云善,温涛.经济增长、产业贡献与农民收入增长波动——基于宏观收入分配计量模型与谱分析的实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20(3).

[5]卢锋.农民工收入质量评估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6]贺霞旭.我国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收入分享[D].广州:暨南大学,2015.

[7]王建英,陈志钢,黄祖辉,Thomas Reardon.转型时期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再考察[J].管理世界,2015,(9).

[8]黄祖辉,钟颖琦,王晓莉.不同政策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8).

[9]黄祖辉,朋文欢.对“Easterlin悖论”的解读——基于农民工的视角[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猜你喜欢
农民工变量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抓住不变量解题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也谈分离变量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