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杜悦英
自李克强总理2015年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我国“互联网+”行动迅速开展,很快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存在较大阻力。因此,从顶层设计角度系统规划保障“互联网+”发展的支撑环境,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制度保障,显得十分迫切。
2017年12月1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和腾讯公司联合主办,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承办的“互联网+”支撑环境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就此进行专题讨论。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连续第二年就信息化研究举行专题研讨会,并发布阶段性研究成果《“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建设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到会致辞并作主旨演讲。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陈肇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倪光南,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腾讯公司副总裁江阳等受邀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赵树凯,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国研智库董事长包月阳,以及来自有关部门领导、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代表、部分企业代表与媒体代表约120人莅会。
在简短的开幕致辞后,李伟发表了题为《优化“互联网+”发展环境,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的主旨演讲(全文刊发于《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17年第24期)。他在主旨演讲中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建设,促进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和基础要素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新时期的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
李伟就此提出三个基本观点:其一,“互联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他认为,“互联网+”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少有三大作用:“互联网+”能够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依托“互联网+”,能够创造新的产业和业态,也能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利用“互联网+”,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
其二,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必须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二是市场存在垄断风险。三是网上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四是网络安全挑战日益严峻。李伟表示,如果上述挑战不能很好地加以应对,互联网运行的成本将难以明显降低,互联网融入发展进程的广度和深度也难以提高。
其三,综合施策,加快优化“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一是信息化技术创新方面,要集中国家优势力量和资源,尽快在集成电路、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二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提高网络基础设施的普惠性、开放性、连通性和便利性。三是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四是国际合作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
怀进鹏在开始题为《“互联网+”支撑环境:创新与活力》的演讲前,先抛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中国应当如何看待互联网和“互联网+”;二是应当对中国的创新进行怎样的思考。他说,中国在互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呈现出鲜明特点。一是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从前者对后者的单向驱动阶段进入二者互动发展的阶段,这是中国在“互联网+”领域新的、独特的变化。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技术的方向,这是中国的现实,也是世界的现实。二是中国从过去以引进投资和商业为主的阶段进入了以创新和活力机制组织建设的新阶段,从商业经济进入了以创新为核心要素、以市场资源配置为主的现代经济。
王东海 摄
怀进鹏说,我们正在进入万物互联,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或数字世界有机结合的新时代。工业互联网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不仅需要大数据,还需要大网络,这个新的网络体系是利用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信息技术带动相关行业群体突破,需求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新产业变革正处在孕育期。
他表示,在这样的新时代,数据分析是新的竞争能力,生物计算迎来发展机遇期。在未来发展中,互联网的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创新活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推动新的市场发展,互联网引发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传感器等新技术都在发展、变化。一个产品从技术到应用的新的模式正在形成。这样一种新的市场和新的业态,将会打破我们在工业化时代对产品的理解和经济的运行方式,也必然带来产业的变化和管理的变化。
他还强调,“互联网+”是“双创”的新经济,但仅有科技是不够的,科技只是动因,真正推动变革还需要法律、公民技能、道德以及商业模式、社会组织模式的演进。我们要适应“互联网+”的步伐,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形成现代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推进政府、产业界、学术界、智库咨询机构等的合作,对于推动信息经济和现代经济的生态系统打造有积极意义。
陈肇雄在以《关于完善“互联网+”支撑环境的一点思考》为题的演讲中,作出了“互联网+”进入新阶段的判断,总结了制约“互联网+”纵深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完善“互联网+”支撑环境提出建议。
陈肇雄说,“互联网+”当前的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大连接构筑新基础。近年来,网络基础设施向高速移动安全方向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驱动人类社会迈入数字化时代。二是大数据形成新要素。数据资源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是当今世界最有价值、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和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大融合打造新动力。“互联网+”从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加速延伸,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推动传统动能改造升级和新动能培育壮大,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制约“互联网+”纵深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数字化基础薄弱。二是平台支撑能力不足,龙头企业缺乏,核心能力薄弱,生态相对滞后。三是安全隐患突出,线上线下融合,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从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物理世界蔓延。四是环境有待优化,以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给传统的政府监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对于如何优化“互联网+”支撑环境,陈肇雄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加快网络演进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面向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全面部署IPv6,加快5G商用进程,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二是要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数字化是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要着力解决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形成贯通全流程、全领域的数据链条。三是要加快完善政策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包容审慎监管,强化安全保障。四是要加强要素保障,重点加强人才、资金和数据保障。
邬贺铨演讲的题目是《从“互联网+”先进制造到工业互联网》,他分别从生产现场级、车间级、工厂级、企业级四个层面,详细介绍了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点明了路径。他说,从研发设计到仓储物流,从企业的全产业链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技术正在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变。他判断,未来产品价值变化有三大趋势:硬件创造的价值体现在软件,网络连接的价值转向云,商品模式的价值从产品转向服务。
邬贺铨还谈到,当前“互联网+”先进制造面临六大挑战。一是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技术上仍有不少差距。二是工业互联网面临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的挑战。三是消费互联网虽然有用户数十亿,但存在共性化,而工业互联网随行业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同一行业也因企业而不同,差异化很大。四是企业信息化不是靠钱就能买得来,需要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需要有服务支持队伍。五是缺乏既懂得信息技术、又了解企业流程的人才。六是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需要企业领导者下决心推动。
邬贺铨表示,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及物联网的兴起,助力企业信息化发展到工业互联网阶段。工业互联网以智慧工厂为目标,覆盖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及跨企业的应用,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同程度的企业可以分布实施工业互联网,前提是要有开放的标准和全局观念的顶层设计及重视网络安全。同时,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流程再造来适应。
倪光南在演讲中重点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师红利”。他说,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特别是在发展协作机器人方面,已经拥有大市场、低成本、核心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等诸多优势条件。今后协作机器人的普及,将对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构造现代化经济体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倪光南表示,协作机器人有望成为机器人类型中的主流。协作机器人是中国的一个机遇,它不仅可以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可以造就规模巨大的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充分发挥中国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从而使中国在人口资源方面的形态从过去的“人口红利”走向新的“软件工程师红利”。
他认为,我国在发展协作机器人领域有诸多有利条件,预计2018年至2025年将是我国机器人红利兴起阶段。今后,机器人替代人的劳动将是全球制造业等很多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机器人不仅可以从事人类不宜从事的高危性、复杂性、繁重性、重复性作业,同时还能够实现精准作业,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制造业水平。智能机器人将能够帮助人类做更多更为复杂的工作。他判断,国内2020年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1763亿元,中国有望崛起几家本土机器人企业。
刘光明介绍了所在机构“互联网+”的工作实践。他说,“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于2010年11月16日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第一名,中国超级计算机技术正式登上国际舞台,其后,“天河”系列一直表现优异。以“天河”为代表的超级计算技术,是高端信息技术的牛鼻子,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基础。
近年来,“天河一号”为科学研究服务,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为政府服务,提升政府信息化管理水平。“天河一号”计算机应用于大飞机、航天器研究,气象、气候和雾霾研究,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研究,可控核聚变(新能源)研究,天文、脑科学、材料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大幅提升了我国超级计算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江阳在演讲时表示,互联网技术加速推进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技企业迅速崛起,互联网发展重心东移,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互联网+”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并正在向第二和第一产业渗透。“互联网+城市服务”连接了“最后一公里”;“互联网+金融”包含了从支付到理财、保险、证券、贷款等多项金融业务,社交网络是普惠金融的最佳载体。
江阳还提到,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将实现更大突破。目前,腾讯已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医学影像、将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公益活动等。
江阳说,未来科技的发展前景将是:科技发展对我们更有利,科技让我们更安全,科技发展让世界更可知,科技发展让社会更可控。
本次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还发布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建设研究》。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随着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各行各业都根据该文件精神发布了各自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从两年多来的发展实践来看,“互联网+”仍然是当前社会各界信息化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业务核心。因此,“互联网+”提高了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产品的应用能力及水平,丰富了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工具和手段。但是,从认识和理论层面来看,全社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仍然不够统一,一些具体政策与“互联网+”战略存在出入。这些都对未来“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发展埋下隐患。深刻认识“互联网+”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地位和作用,对于当前及今后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课题组认为,“互联网+”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实现了由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和重构下的新一轮信息化即轻装信息化是“互联网+”的本质属性,而且将平台价值发挥到极致,并成为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经济新常态的技术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很多行业的“互联网+”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也日益增加。为促进“互联网+”的顺利发展,当前有必要从顶层设计角度系统规划保障“互联网+”发展的支撑环境,为新常态、新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经济条件和制度保障。
为此,课题组提出,可以将“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划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互联网+”发展相关的社会舆论环境,二是决定轻装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三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保障,四是服务包括融合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在内的“互联网+”的“双创”活动的软环境及其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应该作为整个“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进行规划和实施。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的支撑环境建设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与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建设难度很大,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遵循前瞻性、包容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原则,当前应就一些重要领域和问题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一是加强宣传,为“互联网+”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发展环境;二是构建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夯实“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保障基础;三是合理认识其基础设施条件,综合推进“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四是重点加强共性问题的制度建设,为“互联网+”构造有利的软环境。
隆国强在作会议总结时表示,这是一场高层次、高水平的会议,与会嘉宾从历史回顾到未来展望,从国际到国内,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进步到技术应用,以多个视角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分析阐述,堪称“历史性和前瞻性的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科学性和政策性的结合”。
隆国强说,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的新阶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未来还有很多新技术会突飞猛进地涌现,信息化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向人类走来。我们要抓住信息化的机遇,让“互联网+”行动顺利推进,必须不断完善“互联网+”的支撑环境。隆国强提到,技术进步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在硬件环境方面,首先要保证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用户能够“接得上”,信息能够“跑得快”;从经济上说,能够“用得起”;从安全上说,能够“靠得住”。在软环境方面,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安全环境、国际环境等,“互联网+”面临的很多新变化都需要进一步回答。
隆国强强调,“互联网+”支撑环境和技术进步是没有止境的,千万不能因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自我满足。他说,在“互联网+”行动及其支撑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有非常复杂的关系需要处理。一是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包容创新和依法监管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开放竞争和安全可靠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隆国强说,在监管以及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上,都要兼顾这两个方面,要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发出我们的声音,贡献我们的智慧,争取以后引领全球互联网治理。此外,也要处理好社会进步和技术影响的关系。“互联网+”带来了很多深刻变化,需要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抓住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国家腾飞;另一方面也要让技术进步的双刃剑扬善抑恶,来应对新局面下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