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立佳,喜献珍,曾丽娜,吴晓静,王雪莹
(1.新疆昌吉市六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昌吉 831100;2.新疆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
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当中,玉米既是重要的作物之一,也是动物饲料、油料等产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呈逐年递增之态势。为确保玉米有效供应,满足市场需求,则有必要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从提升玉米种植技术以提升玉米种植产量和强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减少玉米产量损失两方面入手,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作者结合新疆地区玉米种植具体情况,深入分析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依据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特点与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关于新疆地区玉米种植提出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1.1.1 选择与新疆地区气候特点相适的良种
新疆地区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最突出的特点为夏季与冬季温差较大、降水量稀少、气候干燥,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为此,在该地区种植玉米时,则首先应当依据当地的气候类型、四季变化特点、土壤类型等要素,选择适宜栽培种植的作物和良种,确保其适应于该地区、该气候类型,以保障种植产量与产品品质。与其他作物相比,玉米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与耐受性,因而较适合于在新疆地区种植。在种植玉米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注意良种选育,尽可能选择与新疆地区气候、土壤等特点相适应的玉米品种。待选定良种后,还需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具体可先用药剂浸泡种子,待种子完全浸润之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晾晒,以杀灭种子携带的病虫害。在播种之后,要对未发育完全或者体型较小的苗株进行清除,以保障苗株的纯净度。待出苗后,还要做好前期的处理工作,尽可能提升幼苗的存活率、增加玉米产量及防御病虫害侵袭。
1.1.2 做好整地处理
整地处理是玉米种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通常,整地处理可以通过人工整地操作或者使用机械操作,将土块弄碎,并将深层土壤翻耕到表层上来。通过实践可知,玉米种植田块的土块细碎程度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状况,土块越大则对玉米生长越不利。因而,种植人员要做好整地工作,尽可能地将土块均匀粉碎。与此同时,还要将上一茬口留下的秸秆和其他垃圾移除,以避免残留物对玉米种子的呼吸或其他生理活动产生不良影响。最终的田块状态应当是土块细碎、均匀,且整个田块未有大的起伏,以此为后续的施肥、灌溉以及玉米的正常生长等提供良好的条件。
1.1.3 进行播前处理
依据现代农业种植理论可知,在播前进行诸如药剂拌种、浸种、晾晒等处理,能够起到有效促进玉米生长的作用。为此,在玉米种植前期工作中,还要注重播前处理,如通过水温为室温的水来浸泡种子,能够有效滤除玉米种子内含有的杂质,同时提高玉米种子的生物活性;通过磷酸二氢钾药剂进行拌种,能够消灭种内携带的病虫害等。
在播种之后,要对未发育完全或者体型较小的苗株进行清除,以保障苗株的纯净度。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叶片数量的增加,势必需要更多的光照,因而种植人员还要科学调整玉米种植的密度,确保植株之间的间隔合理,光照充足,从而达到提升玉米种植产量的目的。
田块中是否具备充足的肥力与水分,是影响玉米生长品质与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此,种植人员应当密切观察和记录不同阶段玉米的生长情况,科学进行浇水与施肥、追肥,保证土壤中水分和肥力充足。在施肥过程中,要控制好量,避免施肥过度或不足,一旦肥力过度则容易烧苗,而肥力不足又导致玉米生长缓慢。为此,在玉米进入不同生长阶段时,种植人员应当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检测土壤中的肥力和水分情况,再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确定合理的浇水量与施肥量。
针对新疆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易发生的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粗缩病、玉米小斑病、玉米螟虫害、玉米蚜虫害等防治进行简要介绍。
玉米丝黑穗病在新疆地区玉米种植区内发生较为频繁,该病具有系统性特点,即一旦发生将对玉米整个生长期造成影响,且病症还可从植株转移至土壤,给下一季种植埋下病害隐患。丝黑穗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玉米苗期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叶片颜色暗淡,部分品种的叶片还会出现斑点;玉米成株期时,则整个果穗的颜色变深至黑色,不吐滑丝,且形状趋于球形。针对丝黑穗病,则可以通过选择具有抗性的种子,并经一定的处理,以达到减少该病发生的概率。同时,还可使用轮作模式进行有效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灰飞虱的作用,导致病菌被传播,从而形成粗缩病毒并感染玉米植株,进而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新疆地区,粗缩病也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病害,且一旦该病大规模发生,则将导致玉米产量大幅缩减。为此,应当加强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具体地,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玉米粗缩病害预警,在病害发生率较高的区域,定期指派专人进行实地勘察和指派技术人员加强指导,以提升种植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如针对灰飞虱常出现在玉米生长5叶期的规律,种植人员可以采取浓度为25%的扑虱灵进行喷洒,次数约2~3次,即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以采取调整玉米种植期的手段,避开灰飞虱活动频繁的时期,减少粗缩病的发生率。
玉米小斑病大多出现在每年的7月~8月期间。该时段由于新疆地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湿度加大,因而更容易发生此病。对于此病的防治,则应当在植株生长期阶段,做好科学施肥工作,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以避免病原体的扩散。
玉米螟害在新疆塔城地区发生较为频繁,是该地区玉米种植主要的虫害之一。玉米螟害可以威胁玉米整株,使其叶片形成空洞,整株丧失生物功能,直至死亡。对于该病的防治,则需做到:一是加强越冬期的虫卵清除工作;二是抽雄前,使用辛硫磷等驱赶和杀灭玉米螟;三是利用生物防治手段,通过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来抑制玉米螟害;四是采用灯光诱杀物理防治及一些化学防治手段进行防治,均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威胁甚大,该类害虫繁殖速度极快,若未及时处理,则将迅速蔓延、扩散,从而导致整个区域的玉米受到危害。当前,针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既可采用生物防治手段放入天敌—瓢虫进行防治,也可采用化学防止手段喷洒马拉硫酸乳等进行防治。
总而言之,在新疆地区种植玉米,不仅需要通过强化前期处理工作、科学调整种植密度以及合理施肥和浇水等技术措施,以保障玉米种植品质与生产产量,而且还需要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力度,通过科学防治手段和方法,为新疆地区玉米高效种植提供保障。
[1]徐海云.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6):83.
[2]高爽,刘维柱,刘芳.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9):138.
[3]沈安雄.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33(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