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明
(福建省永安市燕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三明 366000)
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近年来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引起的血栓、管腔狭窄以及闭塞等有关[1],常会造成脑局部缺血缺氧以及软化坏死。临床上最常使用西医治疗,但是疗效不明显,为了提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下是详细报告。
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为(61.3±7.2)岁,病程为1~16个月,平均病程为(6.9±2.7)个月,疾病类型:脑血栓21例,脑栓塞29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为(61.9±7.5)岁,病程为1~15个月,平均病程为(7.0±2.4)个月,疾病类型:脑血栓23例,脑栓塞27例,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
两组均进行西医治疗,血栓溶解采用蝮蛇抗拴酶,侧支循环的改善采用维脑路通,脑细胞的代谢采用胞二磷胆碱和脑活素,抗血小板聚集采用速避宁,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上中医治疗,患者服用偏瘫复原丸,每天2次,每次半丸。带患者病情稳定后均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疗效评价指标,痊愈:患者所有症状均消失,可生活自理,患肢肌力达到Ⅳ级以上;好转: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患肢肌力达到Ⅰ级以上;无效:均没有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加上好转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痊愈32例,好转人数16例,总有效率为96.0%,而对照组痊愈19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血管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上最常使用西医治疗,对患者的侧支循环进行改善,缩小患者脑梗范围,给患者进行溶栓,以便缓解患者的症状。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于老年人[2],中医上认为该病病因为脉络、痰饮受阻,气血造成无力行血,血淤气滞,经络受阻,气血逆乱,治疗作用在于巩固并提高治疗效果。中医上治疗效果较多,包括有针刺、推拿、艾灸等[3],本次治疗中采用的是偏瘫复原丸,其组成药物包括丹参、川芎、鸡血藤、地龙、黄芪以及红花等,丹参的作用是凉血安神、活血化瘀,川芎的功效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黄芪的功效是益气养血,鸡血藤的功效是行血补血、舒筋活络,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行气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良方[4]。本次主要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痊愈32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6.0%,而对照组痊愈人数19例,好转人数20例,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较为明显,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5]。因此,临床上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生活自理,减轻家庭的负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王增梅,刘 飞,秦 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7,13(10):1668-1669.
[2]王月银.8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5(23):63,65.
[3] 吴婷婷,沈德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4(2):166-167.
[4] 郭 涛,韩 毅,胡文宏,等.丹红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0(6):641,652.
[5] 马志恒,雒雪燕.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