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华振
【摘 要】我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在物质生活及医疗保健上目前是有保障的。但由于离退休后,在工作上与岗位、同事的分离,在生活上与子女的分开等原因,导致晚年生活上没有足够的依托,晚年生活因缺少内容从而产生了精神上的缺失,由此导致心理上出现一定问题,行为上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需要企业离退休管理服务部门、社区以至全社会去给予心理上的关心关爱,帮助这部分群体过好晚年生活。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和谐生活
一、目前广大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现状
1.多数关注物质需求
打开百度搜索网页,键入相关关键字“离退休人员”和“广东”,能找到相关新闻约16600篇,前10页的主要内容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相关新闻与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上调有关。当然不可否认,经济待遇以及经济状况的提高,对于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的确有重要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离退休人员在精神世界的需求以及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需要。
2.少数有心理健康问题
早在 1998 年,张振毅、陈朋月在《临床心身疾病杂志》(1998 年 02 期)以问卷的形式对某单位 86 名离退休人员进行调查,并对他们的心理状况的调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62.18%的离退休人员无抑郁症状,23.67%可能有,14.15%肯定有,说明少数离退休人员无法适应工作、生活的变化,出现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上的表现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并不明显,而在离退休前担任干部的离退休人员抑郁症状出现率高于工人;抑郁症状中以情绪低沉(6 例)、无愉快感(12 例)、孤独感(14 例)、空虚感(10 例)常见,出现频度在 65%以上。而这个数据是接近 20 年前的调查数据,经过了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居民生活现状与 20 年前相比有了决然不同的表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离退休人员的心理不健康状况在 20 年后的今天,必然比当时更为突出。我国卫生部将 2012年第 21 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确定为“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也从一个侧面上体现出了,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精神健康状况,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焦点,也是决定了我国社会能否建立起“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当前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
1.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
对于离退休人员而言,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失落、孤独、怀旧、期盼关心。
1.1失落。在职员工的社会地位和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地位毕竟还是存在着差别的,从一家之主忽然转变为家中的边缘人员,相信离退休人员在面对这方面经历时一定是有着比较负面的情绪感觉,特别是对于在职时是领导岗位的离退休人员来说,这一点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1.2孤独。从在职时每天可以与同事热情沟通,到离退休后回到家中面对四堵墙无人理会,离退休人员肯定都会经历过一个孤独的过程,对离退休生活的看法也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不愉快的基调。
1.3怀旧。对离退休生活的不适应也引发了离退休人员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忆当年、话过去也成为了很多离退休人员在日常相见聚会时的主要话题。
1.4期盼关心。很多离退休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上述提到的一些不愉快心理,会对生活现状产生不满,而这种心理缺失他们希望是能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注意的,有人会采用比较极端的表达方式,就如前段时间高考期间,全国各地的广场舞团都在高考期间自觉自发地取消了活动,而广东某地的广场舞团依然我行我素,其中一位老人更在记者采访期间说出“我们老年人的健康谁来关心”的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离退休人员对于他人关注的一个重视程度。
1.5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离退休人员往往受到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产生对某项事物的失望情绪,而意图去扭转这种失望的情绪会推动离退休人员去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正如央视报道中所提到的例子,部分被虚假保健品欺骗的消费者其实知道产品是有问题的,但是就因希望获得这些销售人员进一步的关怀爱护,宁愿明知道有问题也买下来,就怕失去了这种关心。
1.6抑郁。长期处于心理负担下的离退休人员,部分可能会选择用较为爆裂直接的方式加以反抗,而部分人可能会受到情绪长期低落的影响而产生抑郁,甚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1.7猜疑。离退休人员的负面情绪以及心理负担如果缺乏主动沟通的渠道,或者沟通过程中被负面对待,容易产生较为偏激的反应,甚或是对他人产生猜疑,不管是怀疑自身的生病,或者是怀疑安全受到威胁,实际上都是可能容易衍生出更严重状况的。
三、当前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应对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实际上,对离退休人员要开展心理养护,就需要让离退休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老龄意识,離退休人员需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评价。在笔者服务的茂名石化离退休人员管理部官山服务站工作的实际中,也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比如通过老科协以多媒体的方式在“三会一课”等活动中给广大离退休人员讲解相关的内容;又如在开展“畅谈十八以来的变化、展望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大讲堂系列活动中注入有关知识内容,给予积极的引导,从大方向增强对国家、对企业等的自信心,从而增强个人对生活的信心,抵消部分负面带来的影响。
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离退休人员应该更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加强社交。离退休人员同样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这是家庭关系不能取代的。经常和一些老朋友、邻居或者是同事一起聊天、活动,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利。在笔者工作的茂名石化离退休人员管理部,在这方面的工作十分有效果。一方面,通过社区改造,以及创建集团公司“4A”小区等工作,给离退休人员在生活硬件上增加适合活动交流的场所,另一方面通过“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志愿服务活动等有组织的活动让离退休人员的施展能力的空间等,增强离退休人员的存在感的。
3.合理安排退休生活
关注老年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养护,有条件者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企业也可以在这其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主动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例如座谈会,学习会,研讨会等,让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养护方式。在笔者工作的茂名石化离退休人员管理部,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等引导离退休人员“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给离退休人员增加交流创造各种条件等。
4.企业出面关爱关怀
笔者觉得,面对这些相关的心理特征,企业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心理养护是有着先天优势的,一者,虽然离退休人员在退休后没有了职务高低之分,但离退休人员在相处交流中依然会习惯以退休前的职务相称,对于改善离退休人员的失落感有很重要的帮助,二来对于离退休人员而言,由企业牵头带动的关爱活动,身处的是熟悉的环境,面对的是熟悉的群体,对于降低离退休人员的心理不适应感,有着明显的帮助。
四、结束语
在离退休人员中开展心理养护,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其中。这也是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希望在实践工作中能不断提高解决离退休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和谐稳定的后方建设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振毅、陈朋月在《临床心身疾病杂志》1998. 02.
[2]《深圳特区报》刊发了题为“保护好老年人的那颗‘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