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018-01-12 11:51王霞胥欣徐家爱胡艳
智富时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王霞 胥欣 徐家爱 胡艳

【摘 要】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国企改革重点。本文以2007-2016国有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混合主体多样性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但不显著;混合主体深入性与制衡度与内部控制显著负相关。因此,有必要重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灵”现象,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持续性经营。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控制做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其良好的运行可以推动国企的长期发展。王小晗(2017)指出主要股东性质越充分,越能促进公司内部治理,郑晓洁(2018)研究也表明引入非国有资本,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但是,白鹭(2016)等人指出实行混改的国有企业由于制度缺陷,产权问题始终存在,易出现职责重叠、权责不清等问题,弱化了内部控制。因此,本文从混合所有制的多样性、深入性、制衡度探讨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丰富了该方面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是股权结构的变革,民营与外资的进入丰富了公司的股权成分,引入了不同的资源。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他们会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监督管理层的作为,推进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发生而损害自身的利益。但是,查沐延(2016)则认为在开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由于股权性质的多样性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将会更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1a:混合主体多样性与内部控制质量有正向的影响

H2b:混合主体多样性与内部控制质量有负向的影响

非国有股东的深入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优势,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于文成(2018)发现混合主体深入性具有促进企业绩效,削弱社会责任的作用,此时的混合主体深入性由于这两种作用,对竞争类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影响明显提升。而王新红(2018)研究表明只有当混合主体深入比例高达60.19%,才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a:混合主体深入性与内部控制质量有正向的影响

H2b:混合主体深入性与内部控制质量有负向的影响

马连福(2015)的研究表明,适当引入外资股东,合理地加强非国有股东对国有股东的制衡有利于内部控制及绩效的提升。陆岷峰(2014)认为混合所有制不仅投资主体要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属性也应该多元,即非国有股东在国有企业中应当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3a:混合主体制衡度与内部控制质量有正向的影响

H3b:混合主体制衡度与内部控制质量有负向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在2006年国家进一步扩大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范围,所以本文选取在2007年前上市的国有企业进行分析,数据涵盖期为2007-2016年。剔除金融类企业与被ST的公司,得到181家公司作为样本。本文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和DIB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内部控制有效性(ici)。本文选取DIB数据库的内部控制指数/1000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故取值范围为[0,1]。(2)混合主体多样性(mix)。本文引用马连福论文中的分类方法,以年报中披露的前十大股东含有国有、民营、外资三种性质的数量作为多样性的测度。(3)混合主体深入性(mixra)。以前十大股东中外资和民营的持股比例之和衡量。(4)混合主体制衡度(restr)。以前十大股东中外资和民营的持股比例之和减去国有持股比例的差衡量.(5)其他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公司规模、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成长性、董事会與高管持股;并设置了行业、年份虚拟变量。

(三)研究模型

四、实证研究结果

表1探究了混合所有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模型1中,混合主体多样性对内部控制质量有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模型2中,混合主体深入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在1%显著水平上负相关,表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非国有股东进入国有企业越多,持股比例越高,容易对内部控制产生消极影响。模型3中,在1%显著水平上,混合主体制衡度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究其原因,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仍然存在,非国有股东仅持有少量的国企股份,并没有话语权对内部控制进行完善,反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对内部控制产生负向影响。刘运国(2016)指出,只有当非国有股东拥有在高层治理维度的权利时,才能有效提高国企内部控制质量并达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监督与治理的目标。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2007年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探究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混合主体多样性不能对国企的内部控制产生显著影响,而混合主体深入性和制衡度均对国企内部控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国有股东的进入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对此,提出以下建议:(1)企业应该明确战略目标,考虑混改能够为企业带来何种价值,。(2)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优化公司的治理机构,注重国有与非国有文化的交融,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体系,加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实施独立的内部审计,全面的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的完善.(3)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各项制度,抑制国有“一股独大”的局面,不能简单停留在股权上的混合,应该合理保障非国有股东在治理层面的权力。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郑巧,蔡贵龙.非国有股东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吗?——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6(11):61-68.

[2]王小晗.股权混合度对国有企业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马连福,王丽丽,张琦.混合所有制的优序选择:市场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5(07):5-20.

[4]陆岷峰,李振国,王婷婷.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股最佳比例研究——基于博弈论在国有股权与话语权中的运用.西部金融,2014(12):4—11.

[5]于文成,刘新民,王垒.基于异质股东的混合股权结构对国企双重任务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04):49-57.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