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维娟
【摘 要】敦煌壁画的色彩体系的特点非常鲜明,也是敦煌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色彩构成方式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敦煌艺术的美感。文章主要对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对比方式和调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敦煌壁画;色彩构成;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092-01
敦煌壁画在佛窟中不属于主体的地位,但是其表现的内容丰富程度是雕塑不能比拟的。所以壁画也是敦煌石窟艺术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文对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方式进行简单的研究,仅供参考。
一、敦煌壁画的色彩构成对比分析
(一)敦煌壁画的补色对比分析。敦煌壁画具有非常鲜明的色彩,主要表现在壁画的总体的色彩情况和局部的补色情况。敦煌壁画对于色彩的纯度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在壁画的补色对比上,使用的是橙色和蓝色或者是绿色和红色。对于局部的补色,通常是蓝紫和金黄以及壁画变色以后的白色与黑色。绘画在初始阶段,包含铅白元素的红色将会出现变色情况,逐渐会变成暗灰色,绿色没有很大变化,所以在色彩出现变化之前,补色对比结构一般使用的是绿色与红色,这两者的明晰度相对比较强,色彩也比较相近。在敦煌壁画中,具有的色彩相对比较多,它是在补色的基础上对其他各种色彩进行合理的安排。这种色彩结构的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并且敦煌的建筑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的,这也体现出古代画工的深厚的绘画水平和细腻的绘画技术。并且,通过黑白的对比可以有效弥补壁画色彩明度的弊端,敦煌壁画具有的补色对比结构的特色是非常明显的。
(二)敦煌壁画的明度对比分析。和补色对比相比,明度对比相对来说是较为隐蔽的,但因为明度作为画面最关键的视觉元素是一定要存在的。总的来说,敦煌壁画还是在东方的平面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的,色彩在明度方面主要不是将深度作为表现的重点,也不是相近明度具有的比较单一的彩色结构,一般都是亮和暗之间的极色平面的情况,组合的方法也主要是以平面色块的并置为主,没有有序的渐变和衔接的情况,主要表现出并置具有的节奏感。最明亮的色彩是纯白色,暗的色彩是纯黑色,其他色彩的明度显示主要是浅灰色或深灰色,没有造成黑和白色组具有的差别出现模糊情况,还是保持明度变化明显的平面空间,使得主色调得到强化。在画面中,各种不同的色彩都没有过渡,直接拼接和散落,使得画面的直接对比效果非常明显。在隋唐以后,因为画面的内容比较繁密,色彩使用更加丰富,使得画面的明度层次出现黑、白和灰三个主要的色组。
二、敦煌壁画色彩构成调和方式分析
(一)壁画的线条分割分析。按照色彩协调的相关原理,无彩色和低纯度色能够把杂乱、繁复的色彩进行统一和协调。敦煌壁画具有很多的黑色和白色的线条以及色块,一方面可以发挥色彩协调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对画面分割和间隔的作用,让纯色块可以进行对比的缓冲,使得壁画表现出局域化的布局特点。
(二)壁画的重复手法。在敦煌壁画的形式构成当中,具有很多的具有重复特点的视觉元素,这使得静止的画面给人动起来的印象。比如飞天中舞动的线条、节奏明显的千佛画,故事画中很多重复的人和山头以及建筑等等。就算是在大型的经变画中,其具有的对称性和象征性的構图安排,让画面具有很多规则化的处理单元。就算是高纯度和具有强对比的色彩,通过这些重复也使得它们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使得壁画的节奏感非常强。
(三)壁画的色调处理。敦煌壁画在不一样的历史阶段,使用色彩的倾向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在早期主要将红色作为基调,在中期色彩的对比非常绚丽,在晚期,则呈现一派清冷的情况。在各个阶段的洞窟中,也会由于壁画表达主题的差别形成局部色调化的处理情况。这种通过把单一色作为主色形成色调的处理方式和临近色相比的统一性不够,但其色调感也是比较明显的。
(四)壁画同时对比的视觉平衡分析。敦煌壁画最重要的对比方式就是互补色的对比,洞窟的整体绘画都具有这个特点。也就是说互补色作为色彩和谐布局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使得视觉中具有平衡感。互补色能够在画面当中保持其相互具有的色彩强度,还由于视觉对比作用的相互中和,变成了灰色,使得视觉的心理也达到平衡,给人一种固定形象的视觉效果。因为洞窟的视距相对不够大,并且是秉烛阅读的欣赏方法,在壁画中慢慢产生的互补色让人感受到惊异的前提下,也满足视觉生理中对补色的要求,使得看起来非常和谐。
三、总结
敦煌壁画的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的精华,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其具有的色彩。所以敦煌壁画在色彩方面的表现技巧是非常精湛的,需要对其色彩的构成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够有效探索我国岩彩画发展的特点,才能不断发展我国的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崔华春,过伟敏.敦煌壁画的独特赋彩设色意象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279-281.
[2]颜景亮.敦煌石窟壁画色彩分析[J].大众文艺,2015,08:81-82.
[3]王晓明.试探敦煌壁画与彩墨运用[J].新美术,2013,3407:81-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