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杰+高彩芹
摘 要:技工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对技工院校专业课课堂标准化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加以探讨,以期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标准化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字:课堂标准化 组织与管理策略 探讨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规模扩大,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了,但是仍有一些影响技工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与用工市场的需求存在差距。而导致这一偏差最直接原因是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没有实现标准化。
笔者认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载体是严格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标准”,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技工院校素養、理论、技能三位一体的专业课课堂标准化教学体系中。教师在开展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敬畏“标准”、拥有正确的职业观,才能标准化培育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国工匠接班人。
一、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及学情现状
技工院校学生处于过渡青年期,性格不够沉稳,思想有片面性、易波动,有叛逆心理,容易接受直观的感性知识,学习较为复杂的理论时有较大难度。
二、在技工院校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实施标准化管理的研究
1.开设职业素养课,培育工匠精神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技工院校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健康完善的职业素养。在全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下,技工院校肩负着培育专业技工的重要使命,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学校专业课课堂标准化教学管理体系中,才能从源头上标准化地培养出更多实用型技能的人才。
开设职业素养课模块,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心理健康、创业、创新的教育以及职业理想、意识、道德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课的考核形式有笔答、面试等形式。
2.开展工学一体化、模块化教学
工学一体化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教学并安排教学活动。
一体化课程的呈现方式是模块化,模块化教学减少了系统理论讲解,以技能训练为核心,让学生的学习难度下降,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实用的知识,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一是分析职业岗位,确定课程内容。开展行业调研分析,由专业教师与行业委员会技术专家一起分析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以专业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和组合,确定各模块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及重难点。
二是制定考核项目,创新考核标准。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技能、职业素养三个部分。校内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打分。校外实习单位考核标准可以涵盖生产记录、吃苦耐劳精神等。
3.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严格课堂教学管理。上课前5分钟,师生穿着工作服、考勤完毕、列队有序进入实训室并对号入座,非手机课要确保手机都上交。下课前3分钟,教师组织学生整顿课堂环境,所用设备归位、物品分类排序放齐、桌面无杂物、地面光亮、卫生工具摆齐,养成严谨的工作思维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在细枝末节中从严从实固化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任课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有职业良心、爱心和耐心,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要掌握灵活的说服教育方法。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技工院校素养、理论、技能三位一体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标准化体系中,经过试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增强,学校的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给予了较高评价。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工匠精神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2]职业杂志社编.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