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选诗

2018-01-12 16:47
诗潮 2017年9期
关键词:首诗诗人

李锋/推荐 李锋(诗人、诗评家)

全家福

蔡根谈

原先是爷爷坐在中间,现在换成父亲

多少年后,那个位置就轮到我了

岁月流逝,人生的光和影,瞬间停留

让我们得以看见自己的出身和来历

一张又一张全家福,按顺序

夹在族谱泛黄的纸页间

就这样,我们一代又一代,坚强地活着

悲欢离合地活着,把日子一页一页地翻过去

逢年过节,低头烧香烛纸钱

感谢先祖,多亏了他们保佑

我们还算平安,只是他们传下来的谚语

渐渐测不准天气和人心了

他们定下的规矩,越来越无力了

其实,世间的事.他们郡看得一清二楚

但总在高处笑而不语,有时候

看到我们太苦太累,或者误入歧途了

就以托梦的方式指引我们

一些简单的道理,久老的经验,寥寥几句

就让我们恍悟,山是山,水是水

天地乾坤,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又一年

就这样循环轮回,生生不息

他们不说太多,总是点到为止,说完摇着扇子腾云而去

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其乐融融,按辈分坐好站好

边聊家常边等下一代人到来,又继续拍一张全家福。

李锋推荐语:尖新奇巧貌似先锋实则单薄的诗作我们见得太多了,而蔡根谈此诗貌似传统却静水流深,带给我久违的阅读感受。此诗语言绵密温情,非常切合全家福照片的团聚喜庆情景。此诗语言又特别质朴流畅,真有时间逝水之感,虽语气平静却又不乏惊心变迁,譬如开头两句寓有多少沧桑感慨!其语言绵密但绝非瓷实以致无法呼吸,而是笔兼虚实生死无隔,从人间的全家福迤逦写至天上的全家福,眼前意中俱摄无遗,实则以超现实之笔拍下一幅生死同在的全景全家福,大慰国人悠悠绵延的家族孝思安聚福乐的传统请怀。

蓝色彩钢房

谯胜东

中午,当我被窗外一个打电话的人

吵醒之后

就睡不着了

这是休息的时间

马上就要上通宵的班

我裹紧被子想入睡

却很难

没有人

像我幼年时的伙伴一样

抓住我的脚

将我拽出去

我蜷缩着

像鳄鱼慢慢沉入浑水中一样

半闭上成年人那

有毒的眼睛

李锋推荐语:读这首诗让我想起在富士康打工的经历,两班倒,一个月倒一次班。上夜班的一个月确实难熬,白天睡觉,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待睁开眼睛天真的黑了,就是天天见不到太阳,上班都在密闭的无尘车间里,整个人被套进静电服里,被日光灯照着在流水線旁一站十一个小时,重复着近万次的简单操作。读到“有毒的眼睛”这句,我深受触动,从最浅的层面说这是一双肿胀发红的眼睛,再深一点说这是一双仇视怨恨的眼睛,而探其根源这是为底层生活中的毒素所浸泡出来的一双眼睛。诗人把自己比作了鳄鱼,而其实鳄鱼一样瞪视着这位打工诗人的正是他的工作和生活。第二段是有意植入的一个对比,幼年白天赖床不起的情形是多么幸福,他随时可以被伙伴们拽出来疯玩,而现在他作为必须养家糊口的成年人,为了工作,却要强迫自己再次沉入那混浊的白日的睡眠中去。我已不必多说,这一个“毒”字就标出了这首诗的痛点和深度。

从现世路过

江湖海

密封的坛,置于墙角多年

坛身斑驳。隐现

两个楷书繁体字:种子

坛里装的什么种子

父亲不知道,兄长不知道

我同样不知道

父亲没打开,只长没打开

初冬,我把坛子打开

若干只单薄的飞蛾飞出坛口

犹如怀着旧朝的心事

准确地飞越窗户飞进天空

其中成双的两只

以蝴蝶的仪态演示爱情

没有一只稍作停留

它们像种子在时光中发芽

又像只是从现世路过

李锋推荐语:密封的坛子就像一座坟墓,被人遗忘多年,谁都不会想到这里面竟会有种子发芽、生命展翅。当我把坛子打开,看到飞蛾飞出,有如目睹一个奇迹,惊讶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怅惘。飞蛾的土黄颜色和“旧朝心事”之“旧”对应。这个“心事”是爱情吗,就像飞蛾以蝴蝶的仪态所演示的?而飞蛾就像陈旧了的蝴蝶,褪去了斑斓的色泽。化蝶已经是古老的传说。爱情已经不属于此世,像“旧朝心事”封存一隅,偶然被从现世路过的飞蛾唤醒,真有无限怅惘。这是日常写作中少见的神奇之作,既轻盈又沉重,带来惊喜也带来惆怅。

时间

陆渔

我在画一枝梅花

雪落在我的身土

变成一个雪人

我在画一个雪人

雪人对着梅花

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在画一个画者

画者站在窗台

正画雪人和梅花

清风吹过

画中梅花颤了颤

抖落一片碎雪

李锋推荐语:这是一首非常美妙的诗,其时间的流动感来自画这一动作的不断后退和画的内容的层层扩展,像流水一样后浪推远了前浪。能写出的只是三重浪,但三即是多,即是无限,这无穷的浪涌都源自时间的风吹。时间里的清风当然可以吹落时间里的碎雪,而作成的画也就是过去了的时间里凝固的风景。此诗用极为形象的笔触写出了最为抽象的命题,使得时间有了空间的纵深感和画面感,而又总不失其流动的本质。

鞋endprint

释然

一年中伯父大多光着脚

像牲口一样

走在烂泥瓦块的胡同里

满是棘藜的田埂上

到处是粪便的牛圈里

也多次看到

他拿着铁刷子

用力刷脚底玻璃碴子

光了一辈子脚的伯父

直挺在床上时

一双新鞋套在了脚上

李锋推荐语:读这首《鞋》我挺难过,一个人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是很难得到别人认同的,尤其是自己的亲人,他们在外人面前会觉得丢人。那句“像牲口一样”绝不只是一个比喻,那必定是多少人或当面或背后的骂语。伯父生前必定是倔强的,不屈服的,但死后却立马被一双新鞋套住,这些只知体面不重自由的人这么做时会有意志胜利的快慰吧,而我却感到一种荒诞的悲哀。

空酒瓶

洪君植

每斟酒一杯

会瘦一圈

空瓶随意丢掉

流浪在街头和垃圾箱里

半夜风吹得很厉害

我在门口

突然听到父亲的泣咽声

出门一瞧

是蹲在门槛上的

空酒瓶

李锋推荐语:我们读有些诗,确实需要对诗人的生平有所了解。像这首诗瑚我的触动就大,因为我知道诗人早年丧父的经历,所以在我看来这首诗里,“瘦”“流浪”“蹲”等词语就不只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是给我恍惚有人的感觉,和“泣咽声”一起丰满着一个“父亲”的形象,尽管这是一个近乎魂魄的形象。它是突然到来的,不及躲避地击中内心,让人一下黯然神伤。

墙根之雪

沈浩波

马路上的雪早已融尽

变成水,渗入地下

加大了地表的裂缝

而墙根的雪已经不是雪了

它是雪的癌症

它吃力地扶着墙根,它将

继续黯淡下去,直至消失

沿着墙根行走

每走几步,你就会发现这些

令人心颤的细微之物

它们看上去甚至还很新鲜

而它们到底形成于阿对?

啊,在夜晚

竟会有那么多人匆匆奔向墙根

他们解开自己的裤子,或者

把他们的手指抠向深深的喉咙

纯们在排泄和呕吐,加深了雪的肮脏

李锋推荐语:此诗是对被人忽视的“细微之物”的一种发现,一种“令人心颤”的书写。人多写雪飘雪落之象,写广阔洁美的雪景,是当下瞬时的惊喜与享受,是对一种纯美之物初生时的赞叹。浩波完全撇开这些,他的目光更长久注视的是,这些纯美之物在现世的艰难生存。它们在马路上被碾轧消融,渗入地下;它们退缩在墙根,慢慢癌化。它们无法“质本洁来还洁去”,经常承受人们的排泄和呕吐加诸其身的肮脏,这些人面对洁美的雪景未尝不曾大抒其情,而现在看来那是多么虚伪。只有沈浩波在这样一首诗中对卑微的美好事物表达了一份隐忍的痛惜与怜悯。

过年

侯马

这个漂泊者

很少在过年回乡

除了忙碌

也因为时令不对

他记忆中的故乡

是太阳毒辣的夏日

一个内心强烈的少年

来到明晃晃的街头

李锋推荐语:此诗读完想必有人会觉得文不对题。侯马完全撇清了这样一个题目下的惯常写法,不写从外地返乡的空间迁移,不写故乡过年的场景氛围,也不写家人团聚的喜庆热闹。此诗用记忆里最明亮的画面照出当下的清寂黯然。在冬天里回望时间纵深里的一个夏天,这个漂泊者在过年时实现的倒像是自己与自己的聚首,当下之我和少年之我的对望,似乎在重新考量留守和漂泊这两种不同的命途走向。但是命途只有一条,“内心强烈的少年”注定不会留守故乡,或许他“来到明晃晃的街头”并非一个动作的终止,倒更像是一个动作的起始,这个动作正是“出走”,正是“漂泊”,否则无以消解那份内心的“强烈”。这首诗真写得简洁硬朗,一束强光打过来,令读者目盲。

距离

侯马

他与她曾经同室相识

同桌就餐

同床共眠

只觉得熟

常记不清模样

有一年

坐长途汽车

两个前后分离的座位

拆开了他俩

他偶然回头

看到她抬头

新修的眉毛

白月般的面庞

就像一个陌生人

被他牢牢记住

李锋推荐语:侯马的诗总体而言是写得比较重的那种,而这首《距离》却难得写得如此轻盈、如此美好、如此可爱。“落叶纷飞的日子/无缘女子更美”——这是洪君植的一首截句,和侯马这首虽然写的并非一回事,但在审美意趣上却是可以互补的,可以相互印证的。

一只兩次飞进监舍的麻雀

莫莫

我曾在随笔中描述过它

这只觅食的麻雀,有着光滑的羽毛

它在窗台上踱步,并不知道

我正在不远处看着它

这只离群的麻雀,是否和我一样孤独

它终于看到我,我听到

一声欢叫,我确信,那是欢快的

尖叫,和故园屋门前听到的

一模一样,它啾着我

目光清澈,我感到了一种安宁

忍不住想抚摸它,唤它

用久已遗忘的乡音和

喑哑的喉咙,我有一瞬间的恍惚

我们一定是曾见过的,也许,我们

还会再见,这念头鼓励着我endprint

当它松开抓住窗沿的趾爪

向蓝天飞去,我看到

它飞快扭头看了我一眼,寂静

重又笼罩了监舍,敲打着

挂在床沿的粉色亲情牌,似乎

一切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故园屋檐下

那里,我曾用柔软的棉花和布条

编织出精致的鸟巢,今天

终于在晨光中,再次看到

这只觅食的麻雀,正梳理光滑的羽毛

可冬天正来临,寒风

将春天的鸟巢吹散,我

被季节切割的手指皲裂粗糙

已拢不住精美的鸟巢,没有人知道

我曾暗怀希冀精心编织

没有人相信,我冻僵的手指

曾那么真实地接近它的温暖

李锋推荐语:久违了,传统的抒情诗作真是很久不曾带给我阅读的喜悦了。莫莫以温情脉脉的语气,吐露了明灭闪烁的欢乐和忧郁,细腻而精致的语言足以打动人心。她的抒情绝不是姿态性的,站在一个高高的据点凭空吐火,而是以叙述作为承载,使得情感随之流动起来,呈现出颤粼粼的流光溢彩。现实与回想的交织穿插,监所与故园的场景切换,均由一只麻雀来引发,来唤醒囚禁与自由的处境对比,近而展现了波澜起伏的心灵与情感的历程。这是以小小的麻雀作为支点撬起了大、掘示了深,技法浑然,语言成熟,让我读之惊喜。

独化

麦子将黄未黄,杏子将熟未熟

在庆阳生活五十年的姑母去了

素车白马,唢呐声声,哭声哀哀

我之哀伤犹如场院外此起彼伏的麦浪

信步所之,墙里墙外,几全部为姑母手植之

核桃树,苹果树,杏树,李树,桃树……

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而姑母却撒手人寰

甚至,猪圈里,羊圈里,猪羊满圈

而且,田埂上紫花苜蓿金针黄花触目皆是

而我可亲可敬的姑母大人却撒手人寰

从齐腰身的麦子地边走过

黄昏,漫步安静、美丽的董志塬

下半夜,一弯月亮正大,庄严

我的哀伤犹如塬上冷冷的风

不起于草尖,也并不止于林梢

李锋推荐语:我读此诗觉有古远的《诗经》之遗韵。花开遍地,果实累累,猪羊满圈,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姑母于美好的时节故去,其生前勤劳操持的痕迹触目皆是,其劳动果实还将惠及家人子女。触目的美好,都让人念及逝者之好,而铭感逝者之好,就愈加为其离世而哀伤。我之哀伤如麦浪连绵起伏,我之哀伤更如冷风遍吹广覆。这是独化少有的写到饱满的诗作,是美丽的也是哀伤的诗作。

王美兰

梅花驿

王美兰是个文盲

下识字

但会写字

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领工资签字时

王美兰

这三个字

她会写上半天

一笔一画

都是慢慢画出来的

李锋推荐语:别看此诗短小,读来却颇为跌宕,“不识字”跌下去了,“会写字”提上来,“只会写名字”又摁下去,最后“是画出来的”又变化了。最后这个由“写”到“画”的转变至为关键,诗意立马释放出来,像花盛开,这朵花叫“王美兰”,它只该是“画出来的”。此诗多么含蓄地对一个文盲女子给予了美赞。

吊唁

李侃

排着队进灵堂

挂个名

上炷香

磕三個头

再看看墙上的那幅标准像

回到休息室

松口气

然后打牌的打牌

聊天的聊天

走的走

有认识的

有不认识的

好像很神秘

又好像不神秘

李锋推荐语:李侃是个爱好哲学的家伙,谈诗的时候也爱谈到结构。有一次他想和我谈谈哲学,我可不敢接这茬,但他这首《吊唁》倒也可以分析下结构啥的。此诗可分为三块,头七行是一部分.最后两行是一部分,中间是一部分。换别人可能这样分,前五后四加中间,但不够准确。第一部分就是写一个完整的吊唁过程,各种仪式性动作之后,直到回转休息室“松口气”,才在心情上真正结束,而之前的沉重肃穆紧张的心情也就不着一字地暗示了出来,这是非常简洁巧妙的写法。而且这一部分都可看作是一个人的行为,但不具个性,是这一个,也是每一个,只是依次进行罢了。这每一个便汇合为休息室里的众人,气场立马变了,这是生命的自由而热闹的场景,是正常的生活状态,而就在刚才就在不远的灵堂里却是死亡笼罩下的氛围。这一部分都可看作是一个人的观察,但也不具个性,换个人也会是这些内容。真正具备诗人个性的感受出现在最后一部分,前两部分都是纯客观的叙述,但在两个场景的迅速切换中,人们行为的巨大反差,生与死的对冲,悲与欢的掺杂,肃穆与喧闹的扭合,早已在敏感的诗人心中酿生了复杂难言的感受。就像我在爷爷奶奶的葬礼上所感受到的,灵堂里的哭号跪拜,一旁戏台上的吹拉弹唱,对于围观的村民来说不都是表演吗?只是稍稍侧转下身,即可观赏不同的节目。我真正体会到所谓“红白喜事”那个“喜”字的好处。中国在社群关系上真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表演型民族。人们的行为真的是太奇怪了,但这又是最正常的民风民俗,带给诗人的只能是这神秘而又不神秘的感受。顺便说,我的爷爷奶奶都是生前很多年就已经拍摄制作好了遗照,挂在屋墙上,活着的人每天都看到自己的遗照,说起来也是很神秘而又不神秘的一件事。

暮晚

离开

上班必经之地。被开垦成了蔬菜园

绿爬上一层层山坡地

走近。松垮的土

再下一场大雨,就要坍塌下来endprint

水从小山顶流下

流入农人砌筑起的小池里

他要用春水来灌溉他种下的果蔬

你看见墓地,就在菜地的角落处

一块青砖立起的碑。看不清主人的名字

杂草丛生,像是许久没人来过

清明已过。杜鹃花的红也慢慢淡去

大树一直站在半山腰

清晨有鸟飞出去

黄昏有鸟飞回来

那块孤单的墓地显得不那么清冷

李锋推荐语:这首可谓即目成诗的范例。好一幅生死和谐共处的画面!风格清淡,清是清澈,淡是淡然。好在这个“淡”不是抽象出来的一种语言轮廓,而是在历历可见的物象细节中流露的心境。我们读此诗在脑中闪过的是一幕幕高清的流畅画面,非常怡人心目。本诗题目与内容上亦有开阖,题目是“暮晚”,内容上更侧重写的倒是“清晨”,起笔就是“上班必经之地”,当然也会是“下班必经之地”,这是没必要再说的,于是到末了便形成一種复合型的笔法,晨昏的景致兼及,而落点又回归了诗题,真是自然无痕。

疯女人

大友

初中女同学

毕业后就再没联系

我不知道——

她等了我十年

出嫁那天喊的是我的名字

又十年过去了

她以为我才是她三个女儿的爹

酒桌上一个老乡说起她的时候

不知道

我就是她常常念叨的

他拨通了她的电话

我接过来

说了句

你还好吗

我是大友

李锋推荐语:这首诗读完,我脑子里轰了一下。我的心很痛。其后每次读,我都久久难受。我想这就够了,这样的诗必须推评。让人感动的诗绝不都是低级的,感动可以是初级的,也可以是最高级的阅读效果。要我说,当前的诗歌里让我们感动的诗作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疯女人”的“疯”里有着她对一个人二十多年的深情,正因这份深情远超了常情,所以被寻常人看成了“疯女人”。“你好吗”——这轻轻一问,无疑在女人心间投了一颗炸弹,女人的后续反应统统不写,反而保持了诗歌最大的轰击力。不难想象,“大友”这个名字,在女人心中有多重,它将引发什么?大恸,大哭,大欢喜,还是大恨?谁能说得清,诗人也不能。

父亲的遗物

颜梅玖

父亲没有留下遗物

那只老式的旧手表,在生病前就不知去向

小提琴和柳条箱

是他下放在小山村时所带的全部家当

如同一部旧电影里所看到的

我因此觉得父亲与众不同

但不知什么时候都被母亲丢弃

在母亲家

我找不到父亲一点遗物

手帕,烟灰缸,帽子……

它们随父亲一起消失了

我知道母亲看到那些,会难过

我知道它们被母亲藏到一个永远找不到的地方

但就在去年夏天

在母亲的床底下,一堆旧物间我看到了父亲曾藏在柳条箱里的那本书:《演员自修》……

算起来,这本书在我们家已经潜伏近50年了

小提琴从没发出过声音

书,也不曾在月亮下翻看过

一个想当溟员的帅哥

一个因家庭成分而不走运的男人

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生活——

瞧,他悄悄地将他的梦想藏在黑暗里

不为人所知

我带走了它

当我研究装订线、繁体字,泛黄的纸张

突然有什么浮现了出来:

不是别的

是父亲的脸,害羞的……

李锋推荐语:大好之诗!语言有着女性的温婉润泽,书何以要在月亮下翻看,这也是只有女性才有的浪漫。老电影,我想到的是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父亲的遗物,却从没有遗物说起,具具体体,没有了这没有了那,可一说就都有了,绝非仅仅要说一本书。诗末,父亲的形象浮现,感人,我想起博尔赫斯的诗歌名作《雨》。最后,“害羞的”三字最为金贵,不止一种表情,一个神态,且是父亲一生志趣不得伸展的命运肖像,于如此温婉的形象里隐有沉痛,但我更愿说这是一种释怀,在多少有一点私密的氛围下,在一种温暖的想象里,作为女儿的我重新走到父亲的近前。

一个人的消失

朱剑

我和她去小街上

那家唯一的商店

还她母亲生前

欠下的债

雨水顺着屋檐

垂下一副帘子

帘外青山

如在画中

卷角的笔记本

店老板黄黄的

右手食指

他用圆珠笔

将一串数字

和一个名字

飞快划掉

然后递给我

找回的零钱

和一根烟

李锋推荐语:“雨水顺着屋檐/垂下一副帘子/帘外青山/如在画申”这四句在一回望间,不止是拉开了诗意的空间,也是心意的忽然悠远,是念死,雨似悲泣,山亦非寻常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它涉及死亡,如陶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右手食指”是在翻找账目时用来指划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到它是“黄黄的”。“飞快划掉”,从事实上讲,应该不是“轻轻划掉”,笔触倒是很重的,且可能要来回几道,也因此在至亲的人看来会有笔尖的刺痛感和笔道的割裂感。但从心意上讲,这是很小的动作,很快完成,一个人“轻轻”地就此消失了,真是有种难以承受的轻。最后的“一根烟”,从事实上说,它是人际交往的小小礼仪,从心理上讲,诗人此时又未尝没有祭奠之意。同时,烟很快会消散的,也和“一个人的消失”相呼应。endprint

宋晓杰/推薦

宋晓杰(著名诗人)

星相

胡弦

老木匠认为,人间万物都是上天所赐。

他摸着木头上的花纹说,那就是星相。

我记得他领着徒弟给家具刷漆的样子,某种

白天时什么都能刷掉,到了夜晚,则透明,回声一样稀薄。

他死时繁星满天。什么样的转换,

在那光亮中循环不已?

能将星空和人间搭起来的还有

风水师,他教导我们,不可妄植草木,打井,拆迁,或把

隔壁的小红娶回家,因为,这有违天意。

而我知道的是,老家具在不断掉漆,

我们的掌纹、唇纹……都类似本纹,类似

某种被利斧子劈开的东西。

——眺望仍然是龙须的。因为

老透了的胸怀,嘈杂过后就会产生理智。

“你到底害怕什么?”当戈自问,星星们也在

朝人间张望,但只有你长时间盯着它

它才会眨眼。——它也有不解的疑难,类似

某种莫名的恐惧需要得到解释。

宋晓杰推荐语:胡弦的诗需要反复读几遍,才能得其意之七八。这么说,并不是说他的诗多么费解、多么玄奥,而是因为他的诗具有无尽的广度和深度,有着骏马松开四蹄也无法圈画的辽远疆域,有着地下暗河的多重走向。像一棵生殖能力旺盛、枝繁叶茂的大树,他的诗,每读一遍都会有新鲜的枝叶指向不同的方位,而每一个方向都通往无限。读他的诗,是精神上无比欢畅、无比享受的不可知的神秘漫游,而且每一次几乎都不会令你失望。又像每次翻找错综复杂的迷宫的出口,总能找到新的路径和可能,有一种参透秘笈的持续欢欣。但其实,像一道无解的方程,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答案——而每一个答案,又与胡弦的本意一脉扣承。

这首诗读后令我独自拍案。他把老木匠、星星、人间之事联系在一起——是的,他们肯定有相似之处,他们像满天繁星一样散落着,各居一方,发散着属于自己的光亮。但是,他们最后都将被广阔而涵养的高远天空包容、承纳。自问、自醒、自况,因而也有了绵绵不绝的深意。

八行诗

李南

在雨中发一会儿呆,

向那对甲虫情侣微笑一下。

日子,尽可能从容起来

激情,请不要瞬间燃烧殆尽

留一点回忆给未来。

留一点氧气给郊外的紫苜蓿。

让时间成为流年

让我们在罪中堕落得慢一些。

宋晓杰推荐语:李南的诗向来安静而温暖,题材也像她诗集的名字——《小》。但是,正是这钻石或远天之上星辰一般的“小”,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感受却是纯粹、精良的品质和不息不灭的永恒之光。她偏安世俗生活的一隅,不动声色地看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市井,却怀揣纯净而朴素的悲悯情怀,在精神的圣洁殿堂安坐,细致而耐心地去发现与感受、安慰与宽谅。

正如这首诗,你需要屏住呼吸,俯下身子,像惊奇地发现春天的第一棵草、鸟儿的第一声啼鸣、孩子的第一次微笑……一样,在鲜润而美好的气息中,不知不觉地就得到灵魂的净化,不知不觉便滤掉人性中的罪和恶,有着不可低估的清洗和医疗的作用。

暮年

东荡子

唱完最后一首歌

我就可以走了

我跟我的马,点了点头

拍了拍它颤动的肩膀

黄昏朝它的眼里奔来

犹如我的青春驰入湖底

我想我就要走了

大海为什么还不平息

宋晓杰推荐语:东荡子果然兑现了他的诺言。仿佛是一句谶语,他安顿好自己的马匹、青春和人间的万物,在一个和颜悦色的黄昏,去了他的理想国。那里没有大海的喧哗,也没有劳苦、神秘和黑暗,连蚂蚁都是完美的,他的翅膀携带着自身的光芒,恰切地与闪烁的火焰和浩瀚的星空融为一体。他用朴素、干净、清爽的“原文字”,表达出同样清冽、朗润的诗意和美酒一样对人世的绵绵深情。他孑然伫立于无人的风口,良久,头也不回地去向迢遥的远方,留下短小而厚重的诗篇,代替箴言,令爱诗和爱他的人们口口相传,长久地忆念……

由于公务烦琐、时间窘迫,某年某月某日,竟错过了为他而设的一个别致的颁奖典礼的邀约,不承想,从此后,我的余生只能流连在他的逝水之湄,望山色迷蒙,听空谷绝音。那曾经如期而至的他目光和思想交汇的报纸,因为他的缺席,会不会如失约的请柬,更加轻薄?失声的雁阵,渐行渐远,音容杳杳——正如中国诗人的版图上,多出来的那个茫然无措的黑洞,倒吸着凉气……

捕獐记

毛子

夜里没有事情发生

大早醒来,南边的丛林有了动静

溜烟地跑过去,昨天设下的陷阱里

一只灰獐蜷起受伤的前肢

多么兴奋啊,我想抱起它发抖的身子

当四目相视,它眼里的乞求和无辜

让我力气全无

只能说,是它眸子里的善救了它

接下来的几天,它养伤

我也在慢慢恢复心里某种柔和的东西

山上的日子是默契的

我变得清心寡欲

一个月亮爬上来的晚上,我打开笼子

它迟疑了片刻,猛地扬起如风的蹄子

多么单纯的灰獐啊,它甚至没有回头

它善良到还不知道什么叫感激

宋晓杰推荐语:知道毛子很晚(当然,现在也不认识具体的人),一旦“知道”,便把他锁定在“好诗人”的名单里。这样的判断太过武断,完全是因为在我对他作品的有限阅读中,我已约略嗅出他的诗质的纯粹、干净,以及男人强硬外表下的柔软与婉转(好男人必须有这些情怀)。endprint

比如这首诗,写的是简单的捕获、圈养再放归的捕猎流程,但是,被他写出来之后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我们借由短短的几行诗,看到了一个人在救伤獐的过程中,他的悲悯与救赎。他并没有大篇幅地描写自己的内心是如何激烈交战的,而是轻描淡写、一代而过。放归病獐,似乎是救了它,实则在这一行为过程中,他同时获得自救——是它的乞求和无辜,是无言的山水和云淡风轻没有奢求的日子教育了他,并唤醒了人心中沉睡的那一部分,而感激与善良一样,是自然而然的呈现——也许,自然的呈现正是善良和单纯这些美德的本来面目,也应该是这些纯正词语的本意。

喜欢这样的举重若轻,喜欢俗常生活中的诗意,更喜欢这种宠辱不惊的表达,这也许正是毛子诗歌的魅力所在,正是诗歌或撼动人心、或春风化雨的力量。

日不变

朵渔

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仍在怀念童年

“就像在眼前呀,一眨眼……”

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走的。

我想,时间应该是这样走的:

走了一天,和走了一月,和走了一年

基本上是一样的

能区别的,只是日出、日中、日落

日不变

童年也就不变。

因此,一个人总怀念他的童年

一个七十多岁的人

仍然活在他的童年,越老,童年越清晰

“童年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呀!”

一旦开始,

他便结束了。

宋晓杰推荐语:一直喜欢朵渔的诗,与是否认识具体的人无关。诗歌就是有着这种奇特而美好的功效,它能把隐藏在茫茫人海之中的人从汪洋中轻易分离出来,并像早已熟稔的朋友一样,知道他的诗歌理念、精神气度、性情禀赋、价值取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家常:父母是否安康、上天赐给他(她)怎样的一个儿女、近期有什么难忘的旅行、遇到什么忧愁或郁闷的事儿……奔马放得太远了,就此打住。回头再说朵渔。

刚看到题目的时候,曾有过短暂的疑问,待看过整首诗,便释然——童年是每个人一生的太阳。这样的說辞一点不为过。不论是诗中所提及的那位七十岁的老人,还是提审我们自己,童年的影响(或者可以扩展到乡土,以及那些清贫的岁月),都是初乳。“家乡(童年)就是鸡蛋的蛋黄!”这是我一位诗人朋友的比喻,从中是否可以看出童年之于人一生的营养呢?这首诗没有夸张的语言,没有广杂的铺陈,更没有玄奥的形而上,平易、直截,却意味深长。结句冷峻而深刻,一生关键的结点、内核或许正源于此吧。

百年之后

——致妻

大解

百年之后 当我们退出生活

躺在匣子里 并排着 依偎着

像新婚一样躺在一起

是多么安宁

百年之后 我们的儿子和女儿也都死了 我们的朋友和仇人

也平息了恩怨

干净的云彩下面走动着新人

一想到这些 我的心

就像春风一样温暖 轻松

一切都有了结果 我们不再担心

生活中的变故和伤害

聚散都已过去 缘分已定

百年之后我们就是灰尘

时间宽恕了我们 让我们安息

又一再地催促万物 重复我们的命运

宋晓杰推荐语:心似狂潮。心如止水。当我在眼花缭乱的诗中“遭遇”它,一瞬间,眼眶悄悄温热,血液慢慢变凉,转而,说不出的安稳和宁静……

整首诗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爱”字,然而,它又确是一首爱情的颂歌,是一篇关于大爱的乐章。平静的口吻,和缓的叙述,似默片,无声地展开……而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风范。如果不是看尽了万物的枯荣、世事的成败、人情的寒暖;如果不是对生活着的人间无上热爱,怎么会有如此淡定的情结?怎么会有如此坦荡、达观的姿容?面对这首凄美、温暖的诗,我看到了生的可贵、死的安详。或许,还应该对环绕于周遭的痛苦、烦忧、新愁旧伤,重新做一次反思和考量。

终结者

张执浩

你之后我不会再爱别人。不会了,再也不会了

你之后我将安度晚年,重新学习平静

一条河在你脚踝处拐弯,你知道答案

在哪儿,你知道,所有的浪花必死无疑

曾经溃堤的我也会化成畚箕,铁锹,或

你脸颊上的汗水、热泪

我之后你将成为女人中的女人

多少儿女绕膝,多少星宿云集

而河水喧哗,死去的浪花将再度复活

死后如我者,在地底,也将踝骨轻轻挪动

宋晓杰推荐语:在我的“好诗”文档里,有许多张执浩的诗,比如《在这黯淡无光的下午》《闻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有感》《击鼓传花》《高原上的野花》《神马》等,竟有十首之多。当然,归在他名下的第一首就是《终结者》。我不知道这样的喜爱是否唐突。但是,当我一笔一画地敲下这一个个汉字的时候,它们便活了过来,带着作者的体温和气息,甚至我幻略能够感受到他当时是否紧了一下眉头,或者是否在微笑、轻轻咬着下嘴唇。

这首诗与大解的《百年之后》一样,都是我非常喜爱的现代版“情诗”。喜爱它们的原因很简单:它们不是蜜饯,甜腻得鼻句嗓子;也不是浪漫、轻飘得离谱的“爱情夜盲症”小把戏,一会儿上大一会儿入地;更不是大男子主义似的把自己架到高空,轻慢地“赐予”对方情感这奢侈之物。我感到的是沉静的倾诉、淡定的心结,以及双手捧献出幻一颗诚恳、坦荡之心。这种爱克制、隐忍、坚韧、执意,却又推开更加广阔的疆域,接通了人间大爱的河床,波光涟潋,绵延不绝,通往大海。

妈妈

尹丽川

十三岁时我问

活着为什么你。看你上大学endprint

我上了大学,妈妈

你活着为什么又。你的双眼还睁着

我们很久没说过话。一个女人

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

的妈妈。带着相似的身边

我该做你没做的事么,妈妈

你曾那么美丽,直到生下了我

自从我认识你,你不再水性杨花

为了另一个女人

你这样做值得么

你成了,空虚的老太太

一把废弃的扇。什么能证明

是你生出了我,妈妈。

当我在回家的路上瞥见

一个老年妇女提着菜篮的背影

妈妈,还有谁比你更陌生。

宋晓杰推荐语:尹丽川的诗我读得不多,但我知道她是很特列的一个!这首诗语言那么朴素、干净、纯洁,就像妈妈菜篮子里面的青菜,有着清新的味道和新鲜的露珠儿。甚至连一个生僻字也没有,正如我们在妈妈面前平静的对话,并不需要一本正经的书面语。然而,这些平常的词语后面却藏着巨大的力量!“我”冷眼旁观,“我”默默追问,都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张力。特别是最后一句,仿佛站在窗前的“我”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独自的呢喃,也许因为长期倔强的沉默,不小心失却本来嗓音地说出声来。一个叛逆的女儿内心的真实与柔软,让人忽然想哭……

来生,我需要三根火柴

汉江

恕我那时无知,第一根

就预置在沉闷难挨的产房

如果停电,请让它挺身而出

千万别让生硬的产钳

留给我五官不正的印记

当我年过不惑,必须用第二根

烧毁该死的一切——

利欲熏心所获的财物

虚假的名声、以及那些

无关痛痒的诗句……

第三根,由不得自己做主

请最后亲近我的人动手

唉,来生已到尽头,就用它

焚我成灰。如果有来生

我只需要三根火柴,够了!

宋晓杰推荐语:三根火柴,一个人生。这首诗从似乎轻巧的角度入手,却把“生而为人”大致一生的情状清晰地呈现出来——从降临人生的无从选择、假想,到人生中途的反省与自醒,再到生命尽头的无能为力和悲凉,读来有浩荡的苍茫直奔心底,继而,心空如野……

可以说,这是删繁就简的人生梗概,也是一个生命轮回的“立此存照”。借三根火柴跳跃的光焰,我们看清了洪荒宇宙间人的缴茫,也看清了作者面对如许微茫生命的通进、透彻与豁亮。

我自己有一个私人之件夹,里面是我喜欢的诗,它们不关涉年龄、声名和国籍,凡是我视野中令我心尖儿颤动的诗都不能幸免——当然,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这个陌生的作者和他(她)同样陌生的诗,在这个明亮而忧伤的下午,被我毫不犹豫地收藏其中。

木头人

宋晓杰

好好打磨,没有毛刺儿

足够的时间足够把我们变成木头人

呆头呆脑,害怕眩晕,不能转圈

欢乐,悲戚也不能——

我们都是未头人,这多么残酷!

锻造的过程是温柔的,没有疼痛

多一点,少一点;胖一点,瘦一点

慢慢地修理吧,弄光滑那些露出的表面

不招惹是非,也不抵挡……

风尘和雨水也无能为力。多好啊!

应该真诚地感谢缓慢,我们终于成为:

旧时光翻新了的——木头人!

宋晓杰推荐语:我不一定是个好诗人(有时候是不是都自我怀疑),但我应该算个好编辑。除了正常的编务,我自己还有一个“好诗”文档。十数年来,它像我的家底儿,像压舱的珠宝,跟随我南征北战,使我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心里很有底气。业余时间,我会把见到的我眼中的中外“好诗”丢到那里,并时而翻出来看看,便觉与喝了舒畅、通透的茶无异。今天受邀,非常为难——不是事情本身为难,而是那三百多人的名单里都是我的真爱,不知到底推荐哪首才好(真希望有一天,“我的好诗”能够结集出版)。思来想去,只好找出近年断续写过的诗评,回赠天乐的美意。

表扬自己和提审自己一样艰难。我并不知道朋友们喜欢我的哪首诗,就随便找一首吧,希望自己在时光中陈旧、坠落得慢一点;希望老年的迟暮与沉静,同时君临。

阿西/推荐

阿西(著名詩人)

比喻越来越少了

江汀

比喻越来越少了。

但灯笼,或许还能象征悲伤。

气温在下落,元宵节的晚上,

你将独自往前走。

我所思考的事情,

近乎这些矗立的房子,低矮的树影。

它们留存了,从消失的时日;

它们是你全部的疲惫。

这一切曾是多余的:

一只猫出现,敏捷地爬上矮墙。

再依附进自然的黑暗。

我得回到他们中间。

然而家乡开始下雨。

我仿佛触摸到冰块,一团黄色,

它将给我新的提示。你留在此地,

你的感觉仍没有迟钝。

阿西推荐语:这首《比喻越来越少了》是我们常说的乡愁之诗。诗中,江汀让灯笼象征自己的忧伤,让静静矗立的房子和低矮的树影留存亲人的疲惫,当一只猫敏捷地爬上矮墙消失于黑暗之中,诗人便要回到“他们”中间——回到亲人那里去。而雨下在故乡,竟如同冰块之凉,令诗人的心在紧缩的瞬间产生浓浓的思念——但是,他知道自己最惦记的亲人还在“雨中”生活着.并继续承受着风雨。

这是一首温情的诗,充满南方的暖意和困倦,愁绪是有的,更有无边的祝福和幸挂。不知道读者是否读出了这种牵挂,读出了诗人飘忽而盈满的南方。这首诗的情绪也是淡淡的,像站在一幅全是暖色调的油画前,一种难以捕捉的思绪已经将你包围。江汀并不是一个小资趣哧的诗人,如果你能读三遍的话,就会发现这无限弥漫的情愫里确有着十分精准的痛点,并唤起你的刻刻凝思。是的,好诗需要读三遍。endprint

慈悲禧年

李浩

光束中飞荡的炊烟和

尘埃,在我的

耳朵里,鼓起风中的

哀乐。我浸透毛巾,

好像进入你的身体。

我打开盒中的云朵,

云层走近,我的眼睛,

如同冰镜。我喝下的

酒,不足以酿造我的

肋骨。我:躲进人群,

细声狂吼。地上的风,

磨尖细雪,磨尖喜鹊。

阿西推荐语:这是一首气韵饱满的意象诗,几个关键词在个性化语境的转换中产生可以阐释又难以阐释的现实感,表现了诗人于“禧年”复杂的内心状态。但是,困顿与无奈并不是诗的主题,逃避与哀怨也不是诗人的本意,所有的困惑在诗人这里早已转化为精神层面的救赎与自信。虽然“禧年”里的人们于炊烟和尘埃中鼓起“风中的哀乐”,但诗人要打开“盒中的云朵”,建立起诗意而开阔的巨大空场。

诗歌可以是浅白的表露,也可以是深入到不可捉摸的人生况味,一切平淡或奇崛的建立皆因诗人心艺的孤独与崇尚。诗中,诗人视自己的眼睛为“冰镜”,洞悉明鉴于混沌的人间,并且拒绝在酒中“酿造我的肋骨”,诗人“禧年”的悲喜情怀趋向了某种尖锐,趋向生存的极限——“磨尖细雪,磨尖喜鹊”。一首小诗的空间可能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关键在于诗能否进入词的最高境界——产生自足的能量。

语言必须接近永无可能的边际,然后才能获得一首诗最大的精神空间。李浩对语言有一种近乎宗教或哲学意义的迷恋与信任,有信徒般的神圣感,他长于对问题的质疑和对真理的辨识,诗是他个体化的精神王国。这首短诗体现了他这种近乎极端的诗学要求,并实现了语言层面的平衡感,拥有足够强大的气场。

深夜的回信

苏丰雷

你写过许多第一封信

一个深夜,一封回信

靠岸了,穿过困顿中的

等候、遗忘,姗姗而来

不是那些形式的信函

而是内含一枚可填埋深洞的

汇款单,谁知道你的隐疾呢

从邈遥前来安抚你

他,是一位诗人,是诗人信靠的

诗人;他,也曾蹲坐在马路牙子上

与你一起陪伴你跌落的家人

他点亮你心中黯然已久的灯

吞咽过许多折磨人的道路

灵魂抵达了敏锐的高地或深谷

阿西推荐语:苏丰雷的这首诗成功于平凡而可贵的真诚,也是朴拙的真诚,就像“雾都时代”里的幸存者,对爱情的执着总是可以撼动绝望的心扉。当这封“信”穿过岁月的困顿之后“靠岸”,情感的“汇款单”便去填补一个个残缺的“空洞”,慰藉每一颗干涸的心。诗人忠实于自己的初衷,满心真诚地为“跌落的家人”送去人文情怀,为他人“点亮黯然已久的灯”。虽然诗的情绪是低沉的,但也是静美的和大度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诗人独自“吞咽”人间沧桑,却要保护好圣洁的灵魂,让它更加高洁与深邃。应该说这是一封充溢真情的“信”,也是具有正义感召力的时代遗存。我们不仅从诗中获得爱与被爱的情感浸润,也获得了一次灵吃的洗礼。

随着诗人们诗艺的精进,当代诗已完全获得了写法上的成熟,并拥有了关于写作本身的自信。但,或许正是对诗艺的过受依赖,当代诗歌似乎正在发生本体性错位三偏移,大量作品失之于空泛和模式化,原本自然的真情流露越发受到阻滞,苍白之作大行乓道,但苏丰雷的《深夜的回信》真情依旧,且毫无酸气。

途中

际迟恩

不息的雨水从书中涨起来

地图被淹没,我们陷在途中

饱尝冰冷,魔法之火拒绝降临。

踩着他们的身体,我们

退到山顶的俏皮小屋里,

在那里,无线电被风反复噬咬。

我们陷进中途,祈求食物与太阳

一场愤怒的雪堆上门前的小路。

他离这里很近,但看得很开心。

阿西推荐语:一首诗不仅要有必要的情节或细节、合适的节奏和语言趣味,还要有值得惊异的意外。《途中》写的是一次旅行遭遇了冷雨,手機没有信号,有些饥寒交迫,这些原本看似惯常的行程,在诗人这里却完成了一次值得称道的“意外”。诗人与同伴雨中从山脚向上攀缘,及至山顶已经是一身湿透,并被山顶的风吹彻,而山上又下起了大雪,几乎封堵了下山的路。这首诗的推进明确而合理,作者用“地图被淹没”“饱尝冰冷”“风反复噬咬”和“愤怒的雪堆”等细节,勾画出一幅困难重重之旅。诗在结尾处没有在“困境”中去生发什么人生之不屈不挠,也没有止步于某种喟叹与怅然,而是来了个180°的大回环,朝向幽默知趣的一面,朝向豁达的况味——“他离这里很近,但看得很开心”。这是这首诗的可贵之处,简约而朴素的语言并不为了营造诗意,而是将镜头略微推远,推向一个有些调皮抑或有点恶作剧的人,让这个人为诗带来了意外。正是“他”的出现,使大家高兴起来,“他”是途中及时出现的“太阳”,使这首原本有些普通的诗,有了意外之趣,生动起来。

天秤月

张杭

走出地铁站,耳边仍在嗡响

雾像一台收音机。我径直回家

共度的两天,以外出看一场电影结束

这次我们没有讨论电影。告别时反复亲吻

听见争吵才发现,我不得不与一对情侣擦身

“我是急;有时候……”女人选择退让的措辞

却不松开道理,“你比我更急……”

男人按捺着辩论的燃料

我快速走到街口,那里的长椅上

另一对情侣仿佛大声说笑

情侣们留在雾中

球状路灯像含着的糖块

那条我们一晚两次走过的食街endprint

货摊的铁皮棚背面,女生在哭泣

在那儿,我们也都哭过

人们轮流做着曾做过的事

电影里,交战过的邻居在一间屋中

成为朋友,连宗教也不需要再提起

到家时,我已忘了他们是争论什么这梓大笑

路灯不会消融的光晕,包褒并非未来的甜味

阿西推荐语:这首诗的成功在于它值得反复玩味的戏剧性。作者与朋友去焉电影的路上,发现了比电影更有意思的几个镜头——争吵的情侣、长椅上大笑的情侣、食街上哭泣的情侣,这几个镜头像一幕幕短剧,成为引人侧目的“燃料”或“糖块”。作者与街头这些情侣之间,构成了一种互为承载的关系,好像那些情侣的此在亦是作者的过往,并令读者产生观瞻的期待。作者坦诚于“轮流做过的事”——哭泣,在路边街亭边的哭泣,也进一步增强了读者的现场参与感。这首诗从看电影写起,中间插入几个现实场景后又回到电影中来,电影中的“两家邻居”已经和解,并且超越了宗教的鸿沟,这也是对于现实的暗示。诗人从电影院最终回到了家里,一路上的所见足够有趣,令其遗忘了电影中的细节,他已把心留在了街道上,留在了人间——尽管路灯的光晕所包裹的并不是“未来的甜味”。戏剧性往往可以增强诗的感染力,这比观念的直白更接近一次开敞的愉悦.并对一首诗产生长久的迷恋。张杭将来自于生活原汁原味的场景进行戏剧化的转化,使诗与生活息息相通,形成生动的语言波澜。我们常常会读到由枯燥的词所堆砌的“好诗”,也常常读到毫无戏剧性的“段子”和“寓言”之作,那绝不是真正的诗。

小狗和三弟

陈家坪

我的腿曾狠狠地踢过一只小狗,

当它休克时我心里充满了内疚。

我想起小狗在追着我疯狂吼叫,

我的恐惧感一下子得到了释放。

我的手曾狠狠地打过三弟的后背,

三弟被击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我们在一起是玩追人的游戏,

最后暴力显露出了它的原型。

我的腿和我的手告诫我,

我曾经是一个野蛮的人。

乏圪把这野蛮写进了诗中,

希望能得到诗神的规训。

我的腿变成了一只小狗,

手也从三弟的后背缩回。

当我被生活狠狠地踢打,

小狗和三弟却给我安慰。

阿西推荐语:陈家坪是一个富有社会公义感的诗人,他的很多诗歌或直陈时弊,或进入终极层次的思忖,呈现出诗人哲学家的气质。但这首《小狗和三弟》却不是对时代所给予的“干预”,而写法上也过于“传统”,让人觉得有些缺失必要的“当下性”。但是,这确实是一首难得的真性情之作,字里行间没有任何文字的浮华,也没有技术上的埋伏,有的只是对“小狗”和“三弟”的歉意,对自己曾经“野蛮”行为进行的“诗神的规训”。诗最后落脚于人性的发现,而任何拥有人性美的表达永远都大受称赞。是的,这首诗甚至谈不上多么令人感动,但诗人的自我发现和坦诚却让我们的心头为之紧缩——好像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过往,就是曾经的无知和无爱。这首诗像一面镜子,照着每个人的真面目。这是一首平实的诗,几乎难以找到解读的入口,或者说本身就毋庸解读,已经完全构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只讀”,可惜的是这样明透的诗已越发鲜见。

沙丁鱼

张光昕

撬开铁皮罐盒,你衣领下的扣子

跟着脱落一颗。我的番茄汁浩荡,

一场好梦被刀叉叫醒。肉身鼓胀

在浓汤里收紧了一些。书桌洁净,

等待你留下几滴浓油。嘴角的酸

渴望掩盖游弋的历史,我深呼吸。

它们似乎葬身于爱情,头贴着脚;

它们用来比喻城市的交通和云层,

清早七点,我们跳进带轮的浴盆。

该有碗白米饭酬劳这艰辛的美味:

掰开两半馍,吸走一整年的幻觉,

我满口的玫瑰和葡萄。你的食指,

朝窗外点了点,老!我想停在这:

倒影停在这,泪水和衣裙停在这。

指尖的腥甜,投降于笔尖的白雪,

每过完一天,我就被你撕下一页。

满地揉皱的纸团,到底有什么用?

那些写后即废的诗,代替了晚餐。

我品尝你,你也吞掉我,沙丁鱼。

你掉落的小鳞片,我网起的大海。

阿西推荐语:这首诗开篇即为全诗定了个低音调,“掉落的衣扣”和“番茄汁”表明这是一首关于日常经验之诗。当诗人从梦中醒来,嗅到了沙丁鱼的浓香,神思便驰骋于“游弋的历史”。沙丁鱼的命运让诗人转念于“爱情”“城市的交通和云层”,沙丁鱼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隐喻。诗人感慨于庸常的“艰辛”和“一整年的幻觉”,那些“满口的玫瑰和葡萄”也黯然起来,有一种五味杂陈的味道。这首诗的意义就是对时光的歌颂或伤怀,或是对流逝的一次追索与祭奠。张光昕以沙丁鱼暗示生活的斑驳,暗示个体生命的羸弱与无助,让“泪水和衣襟”的瞬间“停在”某处。但诗人不想消沉哀怨,更不想无聊呤哦,当“笔尖的白雪”掠过丝丝凉意,一次次“被你撕下一页”之后,诗人便在与沙丁鱼的互否中重新确立了自己,并以诗“代替了晚餐”。这看起来是自我救赎,但立意远不止于此。诗人最后与沙丁鱼互相“吞掉”,并以角色转化的方式宣告——此前的一切便是“我网起的大海”。相对于当下流行的那种快闪式的分行体阅读物,张光昕的这首《沙丁鱼》显得有些烧脑,似乎仅仅为了寻找一位或评本不存在的读者而写。是的,这是一首考验读者耐心与耐力的诗,考验读者必要的想象力和拓扑本领,否则就无法与作者一起完成这首诗。这首诗的难度并不在于语言的艰涩,而在于对指向的辩识和确认。

冬天就要到了

阿西

冬天到来之前,尽量淡泊endprint

尽量保持平和与温顺

冬天到来之前,尽量缓慢

尽量保持静止与独立

冬天到来之前,多吸收阳光

尽量保持内心的明亮

哦,冬天就要到了

有些人将像落叶

被寒流裹挟着,消失掉

有些人将要生病

冬天就要到了

呼吸将受到阻力

走路的姿势将发生歪斜

嘴角上将要挂起冰凌

哦,冬天到了

说话要小声,别让坏人听见

坏人就在我们中间

阻止春天的到来

阿西推荐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一直是我最困难的事情,我的写作量虽然较大,却没有什么所谓的代表作。经常遇见的尴尬是,自己选定的总会被他人否定,而他人选出的“好诗”自己似乎也不会非常满意。把《冬天就要到了》放在这里,仅仅因为它更“好读”一些,当然也好批评一些。显然,这是一首浅白而缺少技术含量的诗,但我愿意让读者稍微缓冲一下对上述诗歌阅读的疲劳,有兴趣重新回味其中的某一首的精彩,并修补上被我遗漏或误读了的正解.

李磊/推荐

李磊(河北省作协诗歌艺委会常务副秘书长,诗人)

迷途的女人

翟永明

你是

一个迷途的女人

生来就如此 生来就

合体 相称 无依无靠

厌倦了生活你是

一个迷途的女人于你无损

人们一动不动而你

四处飘零

做你想做的事

在夜里梦游

发出一种受苦的声音你是

一个迷途的女人

驱车走过一个又一个城镇

从不停顿 看着最后的时辰

滴着血 一步步走过夫

甚至死亡也睁大眼睛注视你

人们修身养性

你却拒绝回家

这必定是你的本领 你是

一个迷途的女人

豆蔻年华 男人们为此覆没

而你 总不相信

一些谎言将使你痛哭

哭得足够伤心

迷人的冬天你婚姻失败

像个完成者去找老朋友

或者大同小异 你是

一个迷途的女人

于你无损

李磊推荐语:翟永明是我欣赏的当代女诗人之一,对我冲击最大的、最早的女性诗人就是她的《女人》组诗,这也是她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也正因为这些文字,才使“女性”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有了一个位置,才唤醒了女性闭锁在身体里的“自由”“和“平等”,她的诗歌突显了女性意识和力量。第一遍读到《迷途的女人》时,就觉得它像暗夜里床边的烛台,温暖而柔软;第二遍再读时,又觉得它满含了力量和撞击感。诗歌开头就决绝地直刺人心最软弱的部分,在最安静的夜里,把一个迷途的女人“无依无靠,厌倦了生活”的清苦、孤独的心境刻画出来。“你”不满足于“自由”,追求的是彻底解开精神的束缚,来追赶存在主义最高的境界。“迷途的女人”承受着“自由意识”冲破身体的苦痛,忍受着想要让“男人们为此覆没”而经受的心理磨难,还要反复告诉自己“一些谎言将使你痛哭/哭得足够伤心”。在走向“自由”的道路上,“迷途的女人”经历着“迷人的冬天你婚姻失败”这样最惨痛的伤害,伤口缝合再拨开,也许还会洒上泪水,那刺骨的疼痛终于让“你”醒悟了,“像个完成者去找老朋友/或者大同小异”。放眼在岁月长河里,“女人”学会了淡然面对一切因果,静坐大堂、手持菩提、默吟经书,所有的苦难和辛酸都是过眼烟云,因为“你是/一个迷途的女人/于你无损”。

独身女人的卧室(组诗节选)

伊蕾

1.镜子的魔术

你猜我认识的是谁

她是一个,又是许多个

在各个方向突然出现

又瞬間消隐

她目光直视

没有幸福的痕迹

她自言自语,没有声音

她肌肉健美,没有热气

她是立体,又是平面

她给你什么你也无法接受

她不能属于任何人

——她就是镜子中的我

整个世界除以二

剩下的一个单数

一个自由运动的独立的单子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精神实体

——她就是镜子中的我

我的木框镜子就在床头

它一天做一百次这样的魔术

你不来与我同居

2.土耳其浴室

这小屋裸体的素描太多

一个男同胞偶然推门

高叫“土耳其浴室”

他不知道在夏天我紧锁房门

我是这浴室名副其实的顾客

顾影自怜——

四肢很长,身材窈窕

臀部紧凑,肩膀斜削

碗状的乳房轻轻颤动

每一块肌肉都充满激情

我是我自己的模特

我创造了艺术,艺术创造了我

床上堆满了画册

袜子和短裤在桌子上

玻璃瓶里迎春花枯萎了

地上乱开着暗淡的金黄

软垫和靠背四面都是

每个角落都可以安然入睡

你不来与我同居

李磊推荐语:伊蕾早在70年代就开始活跃在诗坛,她真正在诗坛引起关注是1987年在《人民文学》(1.2期合刊)上发表了组诗《独身女人的卧室》以后,这组诗歌作品在当时的评价是毁誉不一,在今天又重读该作品,我还是觉得它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经典诗歌文本价值,它代表了“独身女人”的内心呓语,也是诗人所处的那一代独身女人甚至一大批独身女人追求的个体生命尊严、抵抗束缚、干预现实的精神,诗人承接、代替她们反射出要释放自我、建造自我的女性意识。我看到了诗人在语言中藏匿了自恋,或者自虐的情绪结点。伊蕾在这首诗里,用非常大胆的笔调写出一个独身女人追求精神自我、期盼爱情伟大、渴求身体解放的强烈生命欲望与独特的体验过程。我摘选了前面两节诗,是因为它们深深地刺痛了我一个“80后”女性的心灵和肉身。恍惚中总是还原这样一个画面:“她是一个,又是许多个/在各个方向突然出现/又瞬间消隐/她目光直视/没有幸福的痕迹”,这是第一节“镜子的魔术”赤裸裸的描摹,如果说到“现场感”,我想表达的是,这就是所有独身女人孤独而寂寞的生存状态,“她不能属于任何人/她就是镜子中的我”,空虚、无力感充斥着房间,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独身女人的内心和肉体。第二节“土耳其浴室”里,诗人不再矫作,她身体内爆发了强烈的震颤,把一组不做任何修饰和遮掩的文字跃然纸上,那本真的渴求被男性接受,或者被男性欣赏的心理纠结,在文字中发酵得愈发浓烈。有一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许片面,也许不是大雅之语,但它可以成为我表达《独身女人的卧室》的某种态度,在20世纪的今天,世俗的牢笼早已被冲破,女性追求爱和自己的权利不断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不躲避、不遮掩地走下去吧!endprint

橙子

颜梅玖

仿佛要强加给我一个真理

他让我闻闻他带来的橙子

说它来自他的故园

说其有甜美的香气

闻着它,就能想起很多往事

我捏着橙子:

里面确有我们需要的内容

而表皮并沒有什么气味

难道是他说了谎?

昏暗的灯光下

橙子闪着暗淡的光泽

像夜里一只冰凉的乳房

更像一个金黄的,可疑的念头

我有些恍惚

我想起了家乡的苹果

这时候,辽东半岛该有大雪

它们会被堆放在地窖里

幸福地挨挤在一起的,还有

大白菜和绿皮萝卜

以及我爱极了的土豆

而橙子,而橙子是新欢

甜蜜而酸涩的新欢

现在它是我的,无论它来自哪个枝头

当我剥开果皮,哦

细嫩多汁的橙子,流泪的橙子

性感的橙子

竭力用它的甜安抚我

李磊推荐语:选择这首小诗,是因为读它时能让我平静下来。认识梅姐姐许久了,最初喜欢她文字里的“痛”,那感受像分娩时的“阵痛”,一扎一扎的,间歇性的。日子久了,只要心中有了不爽的事情,就愿意和她说话,每次聊天总能梳理我的烦乱,化解我的忧惧。我们聊天是拉家常,不用防备,亦不用预设话题,就像橙子的表皮并没有什么气味,而剥开表皮后,却是多汁、性感,并且有能安抚我的甜。颜梅玖诗歌的语言总是选用最巧妙的表达,却满含对生活、生命的体悟,这种感受力是学不来的,她能把人生的痛楚放进笔端,带给我们的却是像天使飞过的瞬间,洒给人间的光一般温暖、甜蜜。

剥洋葱

唐小米

姑姑在剥洋葱

洋葱让姑姑流泪

洋葱因为开不出花委屈了一辈子

剥去旅居地、迁徙地、暂住地

姑姑要剥出洋葱的籍贯

剥去死掉的丈夫、打工的儿子、走失的狗

摔碎的鱼缸

姑姑要剥出洋葱的命运

一层一层,不停地

姑姑,像在掘开自己的坟

像要越来越快地

挖出自己

在这个村子,这个午饭时辰

有多少人在剥洋葱?

有多少人像姑姑一样

不停地

流着泪

李磊推荐语:唐小米的诗和她的人一样让人“过目不忘”,想本能地亲近她和她的文字。她的诗歌文本给我的印象是不夸大写作,不夸张现实的体验,她对生命的每一个感悟和每一个生活片断,都赋予了宏大的、惊心动魄的描摹。“剥洋葱”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诗歌讲述了姑姑一生跌宕起伏,始终不能安定下来的生活际遇,生活中经历的苦痛,一层一层,不停地剥开时,在更大的广角里,这些或悲或喜或苦或辣的生活和生命被叠压、被放大。唐小米的这首诗,每一字每一句都透出对身边生存窘状的关注,她客观淡然、不动声色地折射出,她期盼着生命中不时会闪出的新奇,她充当了圣神告诫人们,无论在泥泞还是辛辣中过活,都不能浇灭对生命的坚执。

我不能说

梁书正

那些佝偻身子蹲在屋前屋后的老人

他们心中的无助和荒凉。不能说

房梁上放着的,棺材的秘密

不能说,他们混浊的眼睛望向山坡时

是期待还是欣慰

不能说他们的祈求,是老天爷早点带走

不能说生养的村庄,像一片坟场

——哦,我真的不能这么比喻。就像

我不能说,我是借助奶奶的死

才得以回家一趟

是借助一座新坟,才了却一份乡愁

李磊推荐语:对于生死,很多诗人都具有独特的见识。或总结苦楚的人生终得以解脱,或归纳坎坷的生活际遇的心灵慰藉。无论怎样,透过人世的玻璃窗,都能望见下一个轮回里我们的来生。梁书正这首诗,在谈及死亡时语言并不凛冽,或者没有让人觉得恐惧,读第四节有一句“我不能说,我是借助奶奶的逝去/才得以回家一趟”时,我泪流满面,他这首短诗的力量强悍,是因为蕴藏了对奶奶的想念、对生死的释怀、对人生飘零的无奈。文本另一个侧面映射出渐渐远去的故乡、飘零在他乡的人、死去还不能回去的尸身。生养我们的村庄到头来要埋葬我们,虽然悲凉,但是,我认为是幸运的。卸下对死亡时的恐惧,亲人之间活在尘世时,为了拼出一碗饭、为了在他乡有罅隙思念故土,我们舍弃了长相厮守。有一天辞世而去、安静下来时,用一座新坟,了却一份乡愁!

深处

李南

我记忆的深处,藏着晚霞

我梦想的深处,藏着鲜花

我幸福的深处,藏着微笑

我爱情的深处,藏着冤家

土地的深处,藏着谷粒和黎民

歌声的深处,藏着百合和金刚

痛苦啊!唯有你藏在我命的深处

最深最深。

李磊推荐语:李南老师和我同在石家庄生活,但是,多年前还年少的我不敢和她侃侃而谈她诗歌里蕴藏的生活真谛和化解苦难的“法宝”。一直以来都是在她的文本“深处”寻找那份神秘和隐蔽的感觉,一次次去探秘深处的最深处是什么样的场景。后来,我们渐渐成了“忘年交”,李南老师总称我“小李磊”,这个称呼听起来像读她的诗歌一样,温暖而悠长。李南老师的这首《深处》力道适中,就是用“诗人的身份”在写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在说话”,平实中带给我无限的抒情感,就似河水的暗流急迫或悠荡!这首小诗对于我的刺激是从懵懂少年到近至中年,那些有关记忆、梦想、幸福、爱情……的瞬间,在此刻迅速拼凑在一起,它需要在人最平和、安静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翻阅,她的诗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股暖流汇进身体的每一支血管。endprint

诗人的语言是用心灵在呼唤,是朴实地抒写每一个瞬间,李南老师就是这样的写作者。不同的人生轨迹,到最后碾轧出来的痕迹永远是平行向前的,或浅、或深的沟壑都一样留存在心底最深处了。她当然也有“梦想”,也许关乎亲人,也许关乎爱情,她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用零散的幸福瞬间不断地填补这些沟坎。这背后是辛酸的坚持,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更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李南老师说自己不再年轻,但她在诗歌写作上,依然会纵身一跃地跳过去,用近乎完美的处理方式来回避所有的矛盾和苦楚。我赞叹她对人生的态度,也敬佩她文本里映射的信念,那是用大量的生活经验换来的意识形态,是最妥帖的艺术转化形式。现在三十而立的我已经长大,已然没有了专属少女的清纯透底,生活的摩擦让棱角变得不再“扎手”,叹息取代了个性。回归到我的诗歌创作上,这样的叹息也是生活留给我的幸福感悟,是深夜坐在灯下细品的人生味道,也是我写作路上最忠诚的朋友。

對不起

阿步

终于,找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继续抽烟

终于,最后的那支烟也熄灭了

四周,除过草木和飞虫,再无多余的眼睛

终于,可以开始哭了,痛快地哭

有多久,不曾端详自己伤心的模样了

又有多久,未曾打磨那些更加孤独的刺了

哭吧,哭过之后才会愉快

慢慢地哭,这个夜晚还浅,天先亮不了

李磊推荐语:阿步在河北是比较年轻、优秀的诗人,他的文字有很独特的原生性,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诗歌就像是着了魔、中了毒的精灵,在语言表达上他总能很好地完成同类小事件的概括力,这其中当然也不乏精神深度和抒情力量。最近我读到阿步的《对不起》这首诗,一个很直观的印象是,他长大了,不再是原来单纯的文本目的和角色扮演了。他的写作里不但开始讲究语言意境的表达,还有了大量的情感和生命参与。阿步试图建造自己的理想国度,他把悲苦的生活以及酒桌上的谈笑都藏匿在“偏僻的角落”,用孩子式的单纯向我们讲述他的伤心。文苯的后两节是个亮点,这几句虽然痛,但是透过文字本身,上升到诗歌写作要表达的意识反应上的话,还是让我们感觉到阿步对生命生出怜悯,虽然还很年轻也掺杂了他对生活的体悟。隐隐地感受到他对生活的让步和妥协,眼泪流在伤口上会让心也一起疼起来。活生生地呈现的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略有叛逆的少年,就算是粉刺痘也遮不住那张清澈的脸,脸上布满油彩在阳光照耀下跳着,或不羁地坏笑或成成地哭泣,抑或隐隐的痛楚。

致阿多尼斯

李磊

我之所以露出哀伤的眼神,是太阳的光芒

逃向大海的深处,那恶魔般的海啸吞没了温暖

高山不再耸立,树林里传来的不再是知更鸟的叫声

“在明天,蓝色的光会照亮我的小阁楼”

我甩开疲惫、卸下面具,在太阳升起之前

在神灵散开之前,逃离

逃离恶臭、腐烂的城市

哭泣、抽打,可能只有这样

才是“淋漓”,才会摧毁没有重量的肉身

潜逃、纵火,或许只有这样

才是“纯粹”,才会燃烧已经沉沦的思想

我用语言和格式,罗列爱情和苦难

李磊推荐语:应“诗人选诗”的邀约推荐一组稿子,才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喜欢、觉得好的诗歌作品推荐给大家。当然,根据栏目的设定只有十首诗,但是,还有很多很多好的诗人和作品,再有机会还会向大家推荐。我自己的这首“致阿多尼斯”是我研读阿多尼斯诗集时有感触写的,向这位伟大的诗人致敬。无论怎样的文本,无论怎样的意识体系,都是作者个体经验的真实表达,在当下中国诗歌的整体环境里,我更应该增强个体意识,强大自我经验转化的能力。我想说: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我们之间只有一支笔和一叠稿纸。endprint

猜你喜欢
首诗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如果我是阿根廷人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