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峰重走红军路

2018-01-12 14:42吴嘉陵
文史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通江巴中红军

吴嘉陵

1956年冬,为庆祝建军30周年,成都军区政治部组织艺术家前往四川东北部大巴山中原川陕革命根据地体验生活,写生创作。吴一峰(1907—1998)应邀参加,同军区的艺术家刘尉、王永年及画家赵蕴玉组成四人小组,刘尉任组长,吴一峰负责业务。他们在成都查阅相关资料,作好准备,即由成都出发。赵蕴玉在通江因病返回成都,其余三人则冒着风雪走完行程。

原川陕革命根据地包括今南江、通江、巴中等县市。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奇,人烟稀少,散布着当年留下的革命遗址、遗迹、遗物,流传着许多革命故事。这给吴一峰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

巴中县城坐落在大巴山南麓,四周山峰叠翠,田连阡陌,是当年川陕苏维政府所在地。吴一峰一行受到县文化馆的热情接待,得以参观馆内所藏文物,倾听详细讲解,从而对当年根据地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离开文化馆,他们顺道去南龛坡参观唐代遗迹,包括南龛石刻、造像和著名的严武颂(碑)。这些在四川文物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他们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模范县巴中的清江渡(今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访问。小镇只有“丁”字街道,林木繁茂,地形险要。当年在这里设有保卫局和军政大学,红军撤走后已被毁坏。他们继续往通江行,走到必经之地的大乐堂,只见几家小店和一所学校,背依危岩,由山麓往上有5公里的盘山羊肠小道,直达杀牛坪,地形十分险要。吴一峰他们向上攀登三千余步的台阶到达殺牛坪正中的最高峰,放眼四望,山峦起伏尽收眼底,是军事的制高点。当年红军以少数部队英勇扼守隘口,顽强作战,粉粹了川军组织的多次围攻。在这里,他们看见了残留的战壕和几座烈土墓,在不远处的一块石碑上刻着:“为保卫土地而战”。吴一峰身临其境,想象当年红军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大家在这里驻足写生、作记。

吴一峰一行走到米仓山东段南麓、大通江西岸的通江县城,访问老红军,了解当年禁运食盐入苏区,红军发动群众凿井熬盐的情况(当时经过努力,圆满地解决了根据地的食盐问题)。然后,他们走到大通江之滨的永安乡(又名苦草坝)。其后依山,悬岩壁立,四周为断崖,山顶上有田地,住着村民,只有三道寨门通往山下,形成天然雄堑,称得汉城。这里易守难攻,红军在此地设有造币厂、保卫局、储藏库和军事学校。吴一峰他们看见保存尚完好的遗址,忙着写生、作记。然后,他们下山,又上坡走到与得汉城隔江相望的罗坪。这里有一幢大瓦房,是当年红军造枪和手榴弹的兵工厂,保存完好。他们写生后,又踏着白雪翻山越岭走到王坪,只见一座高大坚固的斗笠形院子,有大小四十余间房屋,是当年红军的总医院。他们参观、写生后又走到医院后坪,看见巍然屹立着一座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红四方面军英雄烈士之墓”,两旁分别刻着“为革命而牺牲”“是工农的先躯”。碑的两个侧面还刻有步枪、盒子炮等浮雕,四周青松葱茏。大家在山顶上写生、作记时,突然天空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

大家似有所悟,都停下笔来一言不发,默默伫立于荒山峻岭之中。吴一峰后来有诗纪云:

寻幽绝登探云程,裂面寒风扣寨门。

雪压千山披素服,天公长孝吊忠魂。

(《登鸡子顶访红军遗迹》)

次日清晨,吃过早饭,由农民引导,他们冒着风雪,踏着积雪盈尺的山路翻越马鞍山,走过洪口镇,来到界溪沟。这里谷窄沟深,人烟稀少,一片荒山雪岭,是通江和万源的交界处。山越高积雪越深,越是寒冷。他们艰难地走过界溪沟,抵达王家坪高级农业合作的社社长家时,个个都成了冰人,又累又饿。主人热情接待,给他们烧水煮饭。吴一峰他们好像回到了温暖的家,饱餐了一顿,消除了饥饿和疲劳。

次日晨,天放晴,气温仍低,青山已银装素裹。早饭后,社长亲自带着吴一峰一行走屋后的小路,经过一个小坪时,对大家说:“这个地方叫大柏树,是当年红军入川时,首先驻扎的地方。”他边走边指点山寨,讲述红军在佛爷山、炮台山战斗和生活的情况。山路被积雪淹没,大家只能跟着野猪、野鹿的足迹前行。吴一峰穿的棕袜、单鞋已被雪水浸透,冰冷地刺痛双脚。为了收集创作素材,他顾不得眼前的困苦,又走了十余里山路,登上石门寨,一直攀登到山顶。山顶建有关帝庙、文昌宫、玄坛庙。他们入得庙来,未见和尚,只有一老妇看守。红军司令部曾设在这里,但没有留下什么文物。吴一峰见山顶上有两棵古老的苍松,巨大的枝干堆满白雪,被压得下垂,好像宋代画家马远画的《雪松图》的画面。山高雪深,全山玉树琼枝,仿佛置身于水晶宫里。雪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吴一峰所携色墨已凝冻,无法写生,只好用铅笔简单勾画数幅,将其美景牢记于心。他们继续走到万源县的竹峪关。区政府请了四位老红军给他们讲述当年亲历的战斗,真切而生动。吴一峰随即速写四幅画分送他们,直到黄昏才依依惜别。

吴一峰他们一月余的行程,虽然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山路陡滑,履步艰难,但是因为有目标,又有红军精神鼓舞,得以爬过一山又一山,走过一坡又一坡。由于得到那些觉悟高、又热情的老红军和山民们的帮助,他们圆满完成了这次采访、写生、收集创作素材的任务。

吴一峰回到成都后,即抓坚时间,整理画稿、笔记,创作出一批以红军题材为主的优秀作品。其中有数幅选送参加1957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美术展览”,获得好评。这之中巨幅《进军大巴山》展出后,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他的另一些作品发表于报刊上或收入其画集中。目前尚存的有:《赤化全川》《红军烈士墓》《红军战绩》《巴中清江渡》《通江大乐堂》《巴山积雪》等四十余幅。这些以传统技法描绘革命历史、描写现实山川美景的优秀作品,已成为那个年代、那个地域的历史画卷,供人们回忆、赏评。

作者系吴一峰先生之女endprint

猜你喜欢
通江巴中红军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通江县查处8件涉嫌侵犯“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案件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生态巴中的三张名片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调研巴中扶贫
杞麓湖 通江达海的地理传奇
四川通江得汉城 天铸铜城 雄镇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