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蕴秀毫为绽

2018-01-12 18:30查律
书画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书谱河山草书

文_ 查律

美术学博士、美学博士后

朱河山,寡言谈,中原人氏,自署“鸣一草堂”,专注是其个性中最大的特点。十来年前,我在南京艺术学院从徐利明老师攻读硕士学位,一日忽见河山兄于徐师处,是慕老师而来,随其进修,于是我俩隔墙而宿。那段时间与河山朝夕相处,读书、讨论、练习、互评,生活单纯而富热情。数年后我来北京大学读博士后,河山与我联系,方知道他结束了军旅生涯,举家寓居北京,仍以书法为业,初始时生活、学习极为不易。自信与坚毅是其最大的力量,终于硕果累累,在书法事业上成其所成,树其所树,其名通过作品渐为人知,露头角于书坛,令人感怀。

河山兄是个真书法人。何谓“真书法人”?此人为书法而来,书法因此人而显,人书无间。书法是传统文人的拿手好戏,在这个时代“文人”身份已然消解,毛笔书写已经退出实用领域,然而书法却以“艺术”的身份在场,成为新的领域与形态。当代书法应该是在传统基因下的新展现,其精神依据与本体内核并未因时而变异、转移。然而,当我们面对具体的现实,却发现在众多参与者笔下所呈现出来的书法整体形态呈现着扁平化、类型化以及时常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即是“真书法人”少之又少。一个大型展览投稿人数在两万左右,其中有多少“真书法人”?这是真正的书法繁荣与兴盛吗?有识之士自有真见。

非“真书法人”有两个表现:其一,不全是为书法而来;其二,书法无法因其而显。第一点又分两种情况:一则,借书法谋名谋利;二则,为一时之兴,并不对其负责任。如同恋爱、婚姻,皆不具有真情,缺少诚心与尊重。其二则是无由深入书法,有诚意能尊重,却无由深入理解,多执其表面,或隔靴搔痒,或扪窗斜窥,难得其真。其与书法,貌合神离,多自言自语,或自欺一世,抑或终难相守。

河山是“真书法人”,为书法而来自不用多说,我要说的是第二点—“书法因其而显”。这个“显”字有不同的层次与境界,有不同的范围与程度,需要不断跋涉与进阶。“显”有多广、有多深是量的问题,能不能“显”是质的问题。读河山的作品,让我感动的是鲜活与醇厚。“鲜活”即是活泼的,是生命在当下绽现;“醇厚”则是地道而精妙的。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是“显”的标志。书写的生命与精神在当下被激活,并在时间的延展中绽放与涌动。这是真正的书写,是“真书法人”之所为。

1.朱河山 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节录242cm×88cm2017

从事书法无非在临摹与创作之间轮转,“临”以充分感受书法之脉,“创”以检验临之有效性,同时尝试自我的开拓。河山的创作多为写意的草书,热烈奔放,但是其临摹则选择精静的范本。最近几年,师法最多的是苏轼行书以及孙过庭《书谱》。宋代书法以行书为主要特征,尽管宋四家中黄庭坚也以草书见长,但是经历了草书渐渐边缘化后的唐代,宋人与晋、六朝的草书已经很难相接了。因此黄庭坚的草书已经是基因渐变之后的结果,呈现为韵的执着与情的消退,有违汉末、魏晋草书兴盛之初由。河山对此非常清楚,作草书而避山谷是个极为明智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充分体现了其对书法本体的清醒认识。宋四家行书的书写,以苏黄为古法,以蔡米为今法,古今之异在于重内与重外,亦即质与态之别。苏轼对于书法史的意义即是对羲之古法的遥接,尽管两者字形形态相差较大,但是内理的一致性使苏轼能够留下《寒食诗》这样的旷世经典。河山对于苏轼的钟情是极有眼光的,但是历来学写苏轼能够成功的极少,如明吴宽这样已经不容易,但也仅为表面的把握,只是守与做减法。河山对于苏轼的把握正在离合之际。“合”是对原帖深入理解的必然,而“离”则是进出自如的表现。在对古帖的学习中处处以形迹为标准则成羁绊,表面上看似乎学得很到位,其实多“谨毛而失貌”,形似而神不似。形神俱得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也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的要求,最重要求“遗貌取神”。河山对苏轼书作朴厚中见精致,沉静中现真情的特征把握得极为到位。对于师法对象的“离”并不难,由着意而放意即“离”,但是“离”而有理,“离”而有度,“离”而不“离”却是难的。河山对于苏轼的“离”是一种超拔,对自我状态的超拔,对苏轼书作一定指向的超拔。这种超拔的书写显得更为洒脱,是对古帖粘滞阶段的超越。不伤其质,不离其神,而又有新意而呈新态,并非是一种约化的减法,而是一种不意的叠加。河山对于苏轼的离合亦时时不同,富于变化,时出新境。这就是对古的激活,富于无限的生机。

孙过庭《书谱》在近十多年来一直是书坛师法的重要对象,在历届有草书作品的大展中少不了这种风貌、体格的作品,也涌现了很多擅长此帖的书写者。《书谱》作为通向“二王”的桥梁,其意义极为明确。《书谱》所呈现出来的孙过庭对于自作书论的录书状态与“二王”的草书形态—尺牍有着极大的差异,显然只是一种守法的状态,偶有发挥自具情态,但是就其整体而言“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功能与呈现是有着较大局限的。当下学《书谱》者多斤斤于笔画的完整、结字的安适,却很少能够在此基础上往抒情达意上更做提升。当看到河山以《书谱》为基调所作的作品时,我极为欣喜,他对于《书谱》的师法完全超出了此帖本身带来的局限。其所作的《书谱》类作品有多种尝试,以凝练简约为倾向的有怀素《小草千字文》的作风;强化其笔画的块面特征的,又会呈现沈曾植的意味;重起轻收者,又多高古如章草;以之作大幅作品则保留了《书谱》对于单位空间的分割性特征,又不时掺入明人的情感表现法,呈现为时空变化的不断交织,敷演成整幅作品时,以乱石铺街的章法如宽阔大潮奔涌至目前。

河山对于前人师法的上述特点可以看出其目前对于书法的把握状态。首先,他对于书写中“法”与“意”关系的理解极为深入,知法而不为法所囿;同时,在从人之法与自我设法之间能够找到比较恰当的结合点。其次,河山师法的面很宽广。他虽然在一个时期有重点地攻某一个帖,但是同时参照不同年代、不同书家的作品,因此他能够较为自如地调用草书传统中的各种资源与视觉要素。也可以理解为他能够用不同书家成功的视角来解读重点师法的字帖,于是得到了极为丰硕而有益的收获。这就使其作书的路子很宽广,同时又具有深度,既保证了“鲜活”又不失“醇厚”。

河山的作品呈现了健康而又有活力的书写与人生状态,相信其在不断的进取过程中会越来越成熟,一个更为凝练而丰硕的自我将渐渐明晰起来。此生为书法而来,书法将因你而更显,人生的意义就在笔下。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2.朱河山 唐诗三首242cm×106cm2017

3.朱河山 唐王邕怀素上人草书歌节录180cm×91cm2017

4.朱河山 唐张旭诗三首255cm×70cm2017

5.朱河山 林散之诗二首255cm×70cm2017

6.朱河山 清吴庆坻蕉廊脞录节录32cm×25cm2017

猜你喜欢
书谱河山草书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七)
河山
摘《书谱》孙过庭句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孙过庭《书谱》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