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湘女”返故乡

2018-01-12 10:48
新传奇 2017年44期
关键词:兵团湖南代表

她们说,当初离开湖南西去新疆,有的只是一腔报国的热血。即便是听到“你们要把骨头埋在天山脚下”的铁血号召,她们的信心依然坚如磐石。她们是“八千湘女”,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女性传奇。

45位“八千湘女”代表67年后返乡

1950年至1952年,为了保卫和建设新疆,先后有近8000名湖南女青年应征入伍赴疆,她们扎根边疆、生儿育女,成为令后人敬重的第一代“戈壁母亲”,史称“八千湘女上天山”。

60多年过去,当年风华正茂的湘女,有些已不在人世,剩下的也都是耄耋老人。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再回到故乡湖南。

“她们是新中国建设史上最值得赞誉的女性群体之一,但其中许多人终其一生,再没有回到过家乡湖南。如今,当年的八千湘女只剩下400多人,但她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应当永远留存,成为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兵团妇联党组书记张智慧说。为此,今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兵团、湖南共同举办以“喜庆十九大·湘女回娘家”为主题的“八千湘女返乡”活动,让她们重新踏上三湘大地。

“湘女们想要回乡的愿望和热情非常高涨,通知发出去后,我们接到了一百多位湘女的报名电话,最终确定能来的有45人,因为身体原因,还有很多湘女来不了。”张智慧说。

10月28日,在欢迎“八千湘女”代表返乡的晚宴上,10位湘女唱起当年她们唱过的歌谣时,全场掌声雷动

乡音无改,乡情更浓

10月28日,阔别湖南67年之久的45位“八千湘女”代表回到了她们日思梦萦的家乡长沙。

当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这支平均年龄83岁的队伍,在机场行色匆匆的旅客中有些打眼。她们步履缓慢,但秩序井然。

85岁的湘女梁倩萍兴奋地和姐妹们打着招呼,尽管刚摔断的右手让她很不方便。梁倩萍的女儿梁红表示,准备动身来湖南的前两天,妈妈拉着她去买了好多东西,“牛肉干、干果……几大袋子,都是新疆的特产,准备带给湖南的亲人。”回家的台阶上,梁倩萍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妈妈送去医院的时候,妈妈的神情特别沉重,我知道,她是怕伤太重来不了”。

检查结果是骨折,上了夹板后,医生嘱咐在家静养,梁倩萍一听急了:“我后天要回湖南娘家的!”医生一听,乐了:“老革命实在想去就去吧,等两天可能会肿,有点疼,注意休息和锻炼。”

81岁的湘女谢树仁原本在医院住院,医生嘱咐:病情不能耽误,近期要转院进行手术。但谢树仁听到湖南要接湘女代表回乡的消息,坚持一定要来。

谢树仁可谓是湘女们的“精神领袖”。虽然年过八旬,但这位来自湖南宁乡的湘妹子颇有湖南人“霸得蛮”的风范,67年前选择进疆时的毅然与豪迈依然丝毫不减。

86岁的湘女易洪刚一出机场,就紧紧抱住湖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姜欣,声泪俱下。

上一次易洪见到来自家乡的亲人,还是在12年前——2005年湖南经济电视台去新疆寻找湘女,找到了易洪。抱着这位思乡情切、乡音不改的湘女,姜欣的眼眶也已泛红。

80岁的湘女欧阳美娜拉着姜欣的手亦是感慨万千:“我刚去新疆那个时候,想亲人,想妈妈,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要往家乡那个角度看,看到太阳快落山,心里那种酸楚,想妈妈那个感觉,就哭……”

“我在机场接她们时,她们拉着我的手,反反复复感谢家乡人民还记得她们,还把她们请回家。有一位大姐交给我一封信,是一位因病未能参加这次活动的湘女大姐写给我的,厚厚一迭,充满了感激、遗憾、回忆和想念,我看完后,热泪盈眶。”姜欣说,每位湘女都是一本厚厚的书,封面素简,内容丰盈,“她们的心中珍藏着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美丽故事。经过了沧海桑田岁月熏陶,如今她们虽然已是白发、皱纹、蹒跚,但却充满着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的豪情和丰富饱满的韵致”。

缅怀一代伟人

“毛主席啊,我们是当年按照您的指示,追随王震将军自愿支边去新疆的湘女,今天,我们终于回家来探望您了……”

10月29日,来自兵团的45名八千湘女代表,身穿整齐的蓝布装,佩戴着鲜艳的红花,来到位于湖南韶山的毛泽东广场,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

秋日的阳光下,毛泽东同志铜像巍然伫立,面带着慈祥的微笑,仿佛在注视着这些湘女们。67年前,她们都是面庞稚嫩的小姑娘,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敬献过花篮后,湘女们排成整齐的一队,集体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礼,高高举起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

“我离家时才13岁,妈妈把我送上火车,火车一鸣笛,我哇的一声就哭了,妈妈也哭了。”湘女欧阳美娜回忆道。

“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茫茫戈壁滩,只听指导员一声喊——湖南的女兵到了,大家快出来欢迎呀!话音刚落,那一个个隆起的土包下面、一条条凹陷的地沟里面钻出一个个男兵,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到来,那种情景至今刻在我们这些湘女的脑海里。”湘女谢树仁接过话茬,当年,在“有志青年到新疆去,为祖国大西北贡献青春”口号的感召下,一批批湘女义无反顾地奔赴天山南北,用青春和热血在西北边陲演绎了一段段巾帼传奇:第一个出现在共和国邮票上的兵团女拖拉机手张迪源,第一代女联合收割机手华淑媛姐妹……“劳动的双手能够翻天地,戈壁滩上盖花园”,西北边陲因为有了她们无私的奉献,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家乡人民的热情让我们非常感动,也诚挚地邀请娘家人来我们兵团做客,看看我们在戈壁滩上建造的花园,在沙漠里开垦出的绿洲,在冰山上凿出的大道。”湘女刘贤藻逢人就介绍兵团的历史和新疆的风土人情。

“那时候我们抱着扎下根、安下家的决心来新疆。这辈子吃过苦、流过泪,如今在新疆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回忆着曾经吃过的苦,欧阳美娜心里像蜜一样甜。

“哪头都是割舍不下的情。现在我家里四世同堂,一大家子全都留在了新疆。我们将继续响应党的号召,把根扎得更深,继续为建设边疆、稳定边疆作贡献。”湘女彭淑珍激动地说。

“我14岁多去的新疆从事劳动生产,当过通讯员,开过拖拉机,做过修理工。”今年80岁的李爱兰说,这是她65年来第一次回到家乡,觉得特别亲切。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直机关的退休老人周映芝说:“我们流过血,流过泪,流过汗,但我们从不后悔。虽说我们年轻时候受了苦,但现在享福了,感谢党,感谢毛主席。”

在随后举行的“喜庆十九大湘女回娘家”韶山行欢迎午宴上,曹炯芳代表湘潭市委、市政府欢迎湘女代表们来到湘潭叙乡情、听乡音、寻乡友。

他表示,“八千湘女”当初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责任担当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这次希望能通过湘女代表们把新疆和湖南、湘潭这份深深的情谊延续下去,不断发扬爱党、爱国、爱疆、爱湘的精神,共同把两地发展好、稳定好。

猜你喜欢
兵团湖南代表
兵团记忆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兵团记忆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三线建设在湖南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