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斌
(盘州市中医院,贵州 盘州 553537)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也被称之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在20~40岁的男性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患者发病后是以肛周疼痛、坠胀不适、大便秘结以及排尿不畅等为主要症状,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严重影响。为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对我科在2017年收治的部分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并将其疗效与传统的切开引流术进行对比;现将治疗过程及对比结果汇报如下。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92例,共计92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75例、17例;年龄集中在22~57岁范围内,平均(36.7±5.1)岁;低位肌间脓肿39例,高位肌间脓肿8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20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1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4例;病程在3~8天之间不等。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术前指导患者饮下2000 mL以上的温水,进行肠道清洁,并对肛管进行常规消毒,麻醉方式可选择局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实验组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在脓肿波动最明显的部位取一放射状切口,将周围脓液排尽,把腔内所有坏死组织清理干净,利用左手食指深入肛门齿状线上进行引导,利用右手将探针自切口深入其中,进行全方位寻找内口;如未能发现明显内口,则选择最薄弱位置将探针深入,之后将内口及脓腔切开。术后对创进行彻底冲洗,并留置引流纱条,使用凡士林油纱条进行换药来促进创面愈合;合理为患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治疗,在肛周脓肿部位将皮肤切开,利用止血钳进行钝性分离,进入脓腔之后将脓液排尽,利用刮匙将坏死、腐烂组织清除。术后处理及换药与实验组相同。
经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创面愈合良好,无不适感,则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创面愈合尚可,偶尔有不适感,则为有效;患者病情未见好转,或好转后复发,则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来分析此次研究数据,对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分别采用t值与x2值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中,有40例为治愈,5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45/46);参照组中,有29例为治愈,10例为有效,7例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78%(39/46),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中,均未见漏气、漏便、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实验组中,有2例遗留肛瘘,发生率为4.35%(2/46);参照组中,有10例遗留肛瘘,发生率为21.74%(10/46);实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肛周脓肿的病因有多种,包括肛门周围皮肤病、痔疮等感染性因素,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等手术因素,也有部分患者为医源性因素所致;其中以感染性因素居多。该类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发展为肛瘘,使其治疗更加困难。以往临床中主要是为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术将脓液排除、将坏死组织清除,但患者可能因治疗不彻底而需二次手术,也会使治疗时间延长[3]。与切开引流术比较,一期根治术的治疗更为彻底,具有操作简单、疗程短、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身心创伤。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进行中,不可盲目探查内口,应正确寻找并对内口进行处理,动作要轻缓;术中要为患者做好结扎止血处理,避免出现继发性大出血。对于脓肿较大的患者,可做多个小切口来进行引流;术后再配合有效的清创及换药,大多数患者都可获得理想疗效。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性及优势。
综上所述,应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可获得理想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