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新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急症之一,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疾病。长期高血压是诱发脑出血的常见原因,特别是高血压并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突然,病发病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到达高峰,病情严重出现意识障碍。治疗方法外科开颅手术或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不能清除颅内血肿,外科手术治疗能清除颅内血肿,手术创伤大,损伤正常脑组织。近年来,医学技术进步和发展,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手段。我科使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满意,将手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8例,行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男56例,女42例,高血压病史4~30年。脑实质出血量为35~100 mL,其中基底节出血51例,脑叶出血23例,脑室出血15例,小脑出血9例。98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选好合适长度,依据血肿清除术的步骤操作。根据头部CT定位避开血管、大脑主要功能区,确定穿刺点。经由头皮钻入血肿,接引流管,抽出血肿,注入尿激酶,闭管保留4小时,引流1~2天,手术后复查头部CT。监测血肿清除程度和脑组织受压情况。血肿清除70%~80%可以考虑拔管。剩余血肿在1~2周吸收。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
手术前心理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急。死亡率高危及生命。患者和家属对脑出血疾病了解不详细。患者会有紧张、恐惧不良情绪。手术前护理人员耐心对患者开展疾病知识的讲解,告知患者和家属医生技术熟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介绍手术成功病例,缓解患者和家属不安焦虑情绪,增强对疾病的自信心。
手术前辅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监测患者血压,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内,意识障碍的患者,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管,以免排尿不畅引发高颅压。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头部偏向监测。避免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或舌后坠引发窒息。口腔有分泌物或呕吐物立即清除,以免因呼吸不畅通加剧脑缺氧,情绪激动或有躁动患者约束护理或应用镇静剂。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吸氧心电监护。减少搬动,尽量减少头部震动,床头抬高30度角,减少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准备好手术需要物品。
手术中护理:依据患者手术部位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使用约束带固定,连接血压和血氧监测仪,持续低流量吸氧。手术操作台上准备好手术需要物品和药品,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监测血压的变化,避开血压波动过大影响脑血流灌注。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搬动患者身体时,夹闭引流管,避免颅压波动和逆行感染,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变化,立即通知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吸痰处理。高血压性脑出血伴有意识障碍、偏瘫和脑水肿。造成胃壁细胞粘液分泌降低,容易引发肠道感染,手术后做好胃管护理。做好引流管护理,防止引流管打折、受压扭曲、脱落,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保持床铺干净整洁。2~3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混着皮肤受压部位按摩,避免褥疮发生。
做好健康教育:患者进食高纤维蔬菜、水果,戒烟、戒酒,合理睡眠。坚持锻炼,心情愉快,定期来院复查。
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2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2.4天。护理组患者死亡3例(6%),对照组死亡5例(10%)。护理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护理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
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血肿吸收慢,有加重脑水肿,病情加重可能。随着技术和医疗设备更新,外科手术广泛应用。常见开颅手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疗法,创伤小、费用低、手术效果好,降低手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可迅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组织受压情况,减少脑组织损伤。微创手术期护理成为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李子坚,骆 实,许小兵,林发牧,仇尔宁.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3):183-185.
[2] 车玉琪.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