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英
(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病时,患者表现为心脏骤停,高发室颤或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该疾病在院外突然发病的情况较为常见,故在发病后早期发现病情并抢救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保证良好预后。如在院外急救期间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抢救质量的效果显著[1]。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60例我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了调研,并总结结果如下。
选出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本院急诊科接受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观察组30例,男与女分别16例、1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是(56.13±3.1)岁;对照组30例,男与分别18例、12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是(52.02±3.5)岁。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进行对比发现(P>0.05)。本演技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辅以个性化护理,对策囊括了:
1.2.1 立即出诊。医院汇编标准的出诊准则,这一准则全方位考量了人文要素,在接到电话后应在简单了解病情后迅速派车,医务人员素质高,行动迅速,出诊后告知患者亲属,并引导其简易施行急救对策。
1.2.2 急救方面的护理。保障急救处于平静的环境之下,急救期间多与患者进行语言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其对于疾病治愈的信心,急救时应快速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做好急救护理记录[2]。
1.2.3 心理护理。发病后患者胸骨处压榨样疼痛,负面情绪较重,严重时甚至不配合诊治,影响急救效果,故在急救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迅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患者全方位信赖医护人员[3]。
1.2.4 转运方面的护理。通过急救患者的病情舒缓后,要马上把其转到医院予以更为全面的治疗,转运前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属开展交谈,告诉其转运至医院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家属同意后立即安排转运事宜,与医院联系安排床位,准备好接待患者,转运时尽量避免大幅度移动患者,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入院后做好交接工作,保证患者及时就诊,危重患者及时开放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抢救[4]。
对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
凭借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出诊耗时、急救耗时、住院耗时分别(49.54±15.1)s、(22.54±3.5)min、(2.01±0.2)h;对照组患者分别(90.75±33.8)s(t=8.267)、(46.12±5.6)min(t=9.358)、(3.14±0.8)h(t=9.357);观察组急救情况相较于对照组优(P<0.05)。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病情重,患者死亡率高,如在其发病后做好院前急救,患者的死亡率可降低45%,传统的院前急救只重视用药缓解病情,不重视急救时的护理,救治效果一般。在院前急救时加以个性化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患者配合急救;转运对于抢救的成功率影响较大,在此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早期发现并处理不良并发症,可保证转运顺利进行,缩短入院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个性化护理重视在急救期间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配合,家属了解患者具体病情状态,了解抢救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各项抢救操作顺利进行[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可有效提升抢救质量,提升患者在抢救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案。
[1] 刘 颖,赵 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3-15.
[2] 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3637-3638.
[3] 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
[4] 林桂珍,蓝惠兰,黎春常,等.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16-2317.
[5] 丁海静.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5):85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