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体会与思考

2018-01-12 15:47刘志学李古强王莎莎朱嘉卉董孟华
中国康复 2018年5期
关键词:治疗学医学康复

刘志学,李古强,王莎莎,朱嘉卉,董孟华

运动医学是一门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的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它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以达到防治伤病、保障运动者的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1]。不仅仅关系着运动员的成绩和健康,更关系着全民的健康。与其他学科相比,运动医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一门融研究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既是医学科学的分支,又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提高,康复产业日新月异,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也蓬勃发展[2-3]。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的《运动医学》,在很多高校列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对于培养掌握必须的运动损伤性疾病预防、康复知识与技能的康复治疗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年课程教学与改革探索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如下体会与思考。

1 教学内容上突出康复治疗学特点,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

1.1 基础部分与《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课程交叉,要实现基础内容的简化与复习过程 在《运动医学》课程中运动医学功能检查、运动对机体的影响两个章节,因为其中运动对心肺机能的检测以及运动对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等内容与前期《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关联紧密,所以可以给予内容上的融合,既可以实现基础内容的简化,又可以实现授课同时复习前期所学内容,加深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但对于和运动相关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又要给予着重讲解,如运动对代谢的影响中主要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部分,就要帮助学生再次复习和理解三大物质的代谢过程,尤其是三羧酸循环,以使学生对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更加清晰,对其后第四章常见运动性疾病(病症)中因代谢产物堆积而产生的各种症状与体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1.2 临床部分与《物理治疗学》充分融合,要突出康复治疗学专业内容 由于运动性疾病病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疗手段以物理因子为主,无论是第五章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概述,还是第六章常见运动性损伤各运动部位损伤后的治疗及处理,教材均着重介绍了运动疗法和理疗的干预性康复手段。我校运动医学于第五学期开课,与运动疗法学同时授课,在授课时,结合不同部位损伤特点,在运动疗法上给予重点讲解,从而实现了两门课程内容上的交叉与融合,加深对运动性损伤治疗手法的理解,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1.3 侧重体育学科部分,要实现运动医学特殊内容的分解与强化 运动医学中医疗体育及运动处方部分,是运动医学中的特殊内容部分,既有康复的内容(各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又有体育学科的特色,针对康复治疗学学生专业特点,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述医疗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将不同系统疾病的医疗体育及运动处方内容进行分解,分别结合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内容进行充实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运动处方实际操作环节的理解和把握。

2 教学方法上注重实验教学及临床实践案例的引入

2.1 基础部分章节实验教学的引入 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各院校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有关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相关设备,适当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从而不但可起到与运动学知识的交叉印证学习,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运动医学相关功能检查的理解。此外,对于运动对机体影响章节,我们还计划下一步开展相关生理学或病理生理学实验,以部分验证性或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来加深学生对运动生理代谢过程的掌握。

2.2 临床部分以实践案例教学为主,充分提高学习兴趣 运动医学本身就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即来自训练中出现的各种病症或损伤,加之根据专业的授课特点,我们以临床部分常见运动性疾病(病症)及常见运动损伤为重点,其中的各节内容都有很多临床案例可以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案例式教学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关节软骨损伤,借助骨关节外科病例,既可以使学生对损伤过程、损伤类型、手术方式、康复方法等形成连续性知识体系,也可以在案例中介绍最新临床治疗进展,开拓学生专业视野。

3 我校本课程教学改革实效

对于本课程教学,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采用以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后,对2015~2016学年、2016~2017学年2个年级146名学生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成绩对比分析。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学习兴趣较高(143,97.9%)、认为教学内容更加易于理解(144,98.6%)、与其他课程关联度更好(144,98.6%);与教改前2014~2015学年成绩对比,平均分提高8.9%。提示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部分成效,学生认可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4 有关《运动医学》课程的几点思考

4.1 《运动医学》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尚未被足够重视 运动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囊括了与运动有关的所有医学问题,诸如医务监督、运动创伤学、运动营养学及医疗体育等方面的应用理论和实践知识,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4]。但因为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开展较晚,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差别较大,运动医学在部分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未被足够重视,相关课程非必修课或未开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了康复在全民健康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极力倡导全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康复医学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5-6],现招收康复治疗学及运动康复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百余所,且以每年十余所的速度递增,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运动医学》以其服务对象广,预防康复价值大、易于推广等,从而更应该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应被列入专业课学习的内容之一。

4.2 《运动医学》教材内容应更加符合康复治疗学专业需要 当前,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医学》课程教材建设亦相对滞后,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供康复治疗学专业使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仅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系列涵盖《运动医学》(主编褚立希)课程,此外,还有针对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及运动康复与健康等专业使用的版本《运动医学》(人民体育出版社,王安利主编)、适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生及康复临床医师使用的《运动医学》参考书等。但由于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是康复治疗师,加之在课程计划中有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等医学基础知识的储备,所以在内容的编排上,笔者认为运动医学中的功能检查、运动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可进一步简略,而在常见运动性疾病(病症)、常见运动损伤部分,则应加大内容深度,并做到与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内容的互通与联系,治疗手段和手法的描述更具体、更细致,突出康复治疗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运动医学》课程内容教学需要,符合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4.3 课程体系中的教学计划安排有待优化 综合国内开设本课程的相关院校情况,大多数院校多开设在第5学期,但从课程实际内容及与其他课程的接续关系看,由于其内容涵盖物理治疗学与作业治疗学知识,所以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角度出发,以在第6学期开设为宜。

5 结语

运动医学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在保障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其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治疗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本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值得引起开设康复治疗学及运动康复等专业相关高校的重视。

猜你喜欢
治疗学医学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龙湖
长白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