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杨
(陆军总院263临床部,北京 101100)
风险管理指的是识别、评估、归纳在治疗过程中潜在的一些风险,并根据具体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护理风险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时候,可能出现的一些潜在危险,并一直存在于就医的整个过程。血液透析中心相比其他科室有其独特性,及时将潜在危险解决,对于降低医患纠纷,提升就医质量效果显著。
本科室现有护士45人,年龄范围为20岁~49岁,平均年龄为33岁。现拥有5名中专学历护士,23名大专学历护士,19名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护士。现有15名护士,3名护理员,12名护理医师,15名主管护理医师。本科室是医院血液净化科室,现有57台血液净化机,肾脏血液替换机3台,每个月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患高达230例左右,需要血液透析次数为1750次左右,工作强度极大,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需要识别、评估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按照血液透析中心的特征,评估血液透析中心的风险因素,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1)透析器材
透析器材为病患血液透析的关键因素,临床血液透析的时候,HBeAg隐性患者一直在重复使用血液透析器,由于病患的床位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变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搞错透析器的情况。
(2)管道
血液透析至少需要4个小时,病患在血液透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由于针刺不牢、压力过大造成的透析仪器与管道、穿刺针与管道之间由于连接过松导致的滑落与受压。
(3)超过滤量
超过滤量指的是按照病患的身体重量设置不同的过滤量,一旦错误计算病患的身体重量,或者当完成一位病患的血液透析之后,在复位的情况下,直接复位另外一位病患则会导致过滤量不准确的现象。
(4)使用药物
病患在血液透析的时候,经常要用到抗凝剂,病患在完成血液透析之后,经常需要补充营养来配合药物,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然而由于病患每天的病情都是变化着的,一旦错误使用药物则会为病患带来不可弥补的损伤。
(5)血液透析并发症
病患在血液透析的时候,经常由于病情随时变化,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比如低血压、溶血以及出血等,若护理不到位,观察不仔细就极易将病患处于危险境地,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1)进一步规范风险管理,成立风险管理研究小组,制定防范风险措施
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护理部门颁发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并熟记各项应急预案,安排相应实操培训,使得科室的护理工作者不仅熟练记忆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也能过硬。按照血液透析中心存在风险的特点,规定科室中的护理工作者全要熟知风险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血液透析中心还应当根据可能出现风险的因素,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包括防止透析仪器错用,管道、穿刺针的脱离,超过率、用错药物、停电停水解决预案。防范透析仪器出现错误的具体措施为:当病患到相应的病床就位之后,应当与病人核对好病例名称,确认正确之后方能够将透析器取出,护理人员与病患再三确认之后方可安装预冲。当安装预冲之前,要求病患对机器进行检查,确认完好且能正常使用,确认预充过程中线路是否接通,消毒水是否妥当,透析器是否存在气泡等。在引血治疗之前,两名护理人员应当与病患确认正确之后,方可引血,护理人员还应签名负责。
(2)细节管理
护理过程中,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所以风险管理应当注重细节。护理工作者应当谨慎对待护理工作的每项操作与每个环节,对于护理风险提前了解,提前防范。比如:为防止穿刺针与管道脱落,在固定胶布的时候使用8条以上,并使用交叉固定的方法,随时检查管道和机器、透析器之间联系是否紧密,如若管道滑落应当采取的相关举措。若要防止超滤量,当在上针之前对机器进行全方位检查,当完成一位病患血液透析工作之后及时复位,当下一位病患上针之前应当及时检查机器,诊治之前准确测量患者身体重量,之后再确定过滤量,一旦出现任何异常及时告知医师。
(1)在管理风险过程中,预防是关键
由于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识别风险,并有目标性的予以解决。根据风险对象、环节以及范围,制定应急预案,将护理风险控制到最低。
(2)改变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主要是预防为主,及时识别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措施,及时分析出现风险的原因,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3)规范行为,提升质量
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患者,规范护理行为,保护患者权益。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护理工作者的职责、规范其行为,保护患者权益,降低风险,提升质量,使得患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