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明|文
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效的采购成本管控,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物资采购成本中,采购价格的权重值较大,因此对采购价格的有效控制尤为关键。笔者在长期的采购管理实践中,基于对采购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探索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对物资采购价格进行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影响物资采购价格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本文所指的物资是企业生产与发展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备件的统称。基于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结合笔者的采购实践进行分析,发现物资采购价格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环节),即采购需求、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
采购需求包括采购物资数量和采购物资质量要求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采购数量与采购价格呈反比关系,采购数量越多,价格就会便宜;反之,采购数量越小,价格就会上升。
在企业物资采购实践活动中,常常把采购质量的需求分为品质要求、技术参数要求两个部分,品质要求指的是用户对物资的加工精度、含量等的要求,技术参数指的是用户对物资的技术经济指标等的要求。物资质量对采购价格的影响体现在品质要求和技术参数要求两个方面。其中品质要求对采购价格的影响比较直接,因为品质要求越高,制造成本就越高,产品价格相对就会较高。而技术参数的要求对采购价格的影响不是很直观,往往通过能满足用户技术参数需求的供应商数量,即采购渠道的宽窄来影响价格。通常而言,技术参数标准化、大众化,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供应商就多,采购渠道就宽,采购价格就容易降下来;反之,技术参数越个性化,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供应商就越少,采购渠道相对就窄,采购价格往往就会上升。
采购方式,是为实现采购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国有企业可选择的采购方式通常有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四种。不同的采购方式,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一样,供应商的报价策略也不一样。一般来说,竞争激烈,其报价就会低,反之,缺乏竞争,报价就会高。四种采购方式中,单一来源采购是无竞争的,往往供应商报价就高,而其他三种方式下,供应商报价相对就会低些。
此外,招标采购方式下,作为确定供货商重要因素的“价格分”的比重设置及计算方法,对采购价格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是,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此外,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明确规定,价格分应当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投标人的价格分统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投标报价得分=(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100,因此,在这些法规指引下,供应商的报价会压低。
供应商选择是指选择供应商参与采购方的招标等采购竞争。国有企业为了实现保供创效控储的采购目标,都建立稳定、可控的采购渠道,即通过长期的开发、引进,建立了合格供应商资源库,原则上询价、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采购方式,都会在入库的合格供应商中进行选择。同样在列的合格供应商,有的经营规模大、产品品质高,品牌信誉高,“等级”相对较高,有的“等级”则相对较低。
供应商的选择对采购价格的影响,体现在供应商选择的等级和选择的数量多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供应商等级越高,其产品制造成本就高,因此,其价格也会高,因此选择“等级”高的供应商,就会导致采购价格高一些;就供应商数量而言,选择参与的供应商多,竞争就激烈,供应商报价就会低,选择参与的供应商少,竞争的激烈程度就会降低,供应商报价就会高。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一套控制采购价格的办法,笔者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有效控制物资采购价格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上述影响物资采购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归纳总结,主要是三个方面的措施。
(1)采购数量批量化
采购数量需求计划,以形成批量采购,避免零散采购为原则,针对不同的物资采取相应的计划编制方式。
对于与生产处理量、产量直接关联的物资,如燃料、设备常规消耗件等,可以通过历年的消耗统计数据找出消耗规律,从而制定消耗定额,物资部门可根据处理量、产量计划及消耗定额制定年度采购数量需求计划。
对于与设备及厂房维护维修有关的物资,虽没有明显的消耗规律,但可以通过建立预防维修点检体制、总结历年设备及厂房维护维修需要的物资数量,以及横向对比各单位同类设备及厂房维护维修需要的物资数量等,制定批量采购计划。
(2)质量要求合理化
坚持两个原则提出采购质量要求,一是质量“合适”、避免功能过剩;二是能做到采购标准化物资的尽量做到标准化,能做到标准化参数的尽量做到标准化,逐步减少个性化需求。
关于功能过剩的现象,在采购实践活动中常常遇到,如矿用电动轮用柴汽油,根据天气气温变化选择-10号或零号,两种型号的柴油,只是凝固点不一样,价格方面-10号比零号柴油贵6%左右,通常只有气温在零度以下才用-10号柴油,其他时间用0号柴油即可,如果零度以上选用-10号,就是功能过剩,导致采购成本上升,此外,有些加工件的加工精度等级过高,也是功能过剩。
此外,在减少个性化需求方面,不仅是采购价格控制的需要,而且是法规要求的,即采购物资的技术参数不能有排他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实践证明,坚持采购的质量原则,有利于提高采购物资的“性价比”,即采购的消耗类物资在单位时间或单位产品(处理量)的“价格”消耗最低,以及采购的设备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在制定采购需求计划实践中,要做到质量要求合理化,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技术方面“把好关”,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对用户提出的非标质量要求、个性化需求等,进行技术认证;二是审批方面“设好关”,即凡是用户提出的金额较大的非标质量要求、个性化需求,一律增设用户主要领导审批环节;三是监督方面“公众关”,对用户提出的非标质量要求、个性化需求,在企业内部网和企业网站上公布,接受本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以及社会的监督。
所谓合规,就是采购方式的选择,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及国资监管部门关于国有企业采购的规定。合规选择采购方式,首要一条,就是优先选择招标采购方式,并在设计招标采购文件中的评标“价格分”时,适当提高价格分的比重,一般来说,标准通用物资价格分比重为85%以上,技术要求较为复杂的物资价格分比重可设置为50%以上,少数技术要求复杂的物资价格分比重也可设置为30%以上。
所谓合理,就是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采购方式的选择应有利于促进采购成本降低。
实践证明,四种采购方式的竞争激烈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因此,降低采购成本,应按采购方式竞争激烈程度,从高到低进行选择,既合规又合理。
此外,在采购实践活动中,有些采购方式可以混合使用,例如,在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中,可以引入招标采购中的要素评标法来确定供货商,如在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中设置价格分、技术分、商务分等。
优化供应商的选择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且尽可能多地选择供应商参与采购方的采购竞争。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就是要做到选择的供应商“等级”要高低搭配,或尽量选择经过实践证明能提供性价比较高产品的供应商。
合理的选择供应商的前提是,要建立丰富的合格供应商资源库,为此,企业应加大供应商的开发引进力度,一般来说,每一种物资的供应商至少三家以上。
江西铜业集团供应商资源库拥有足够可供选择的合格供应商,确保了每一次邀请招标、询价或竞争性谈判采购都有足够多的供应商参与采购竞争。而且选择的参与采购竞争的供应商,基本做到了高等级供应商和低等级供应商的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