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炜虹
【关键词】 软陶;兴趣;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12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教学要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软陶艺术教学正是在这其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学科。因而也是丰富多彩和生动的造型训练课。软陶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创造美于自我,施净洁于人心。所以软陶艺术教学不仅可以作为学校课程的一种补充存在,也是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情操陶冶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学校专门组建了软陶教室,让软陶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七年级9个班进行了软陶艺术教育实践,下面就软陶艺术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直观感受,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软陶本身的魅力:软陶本身并不是陶瓷,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它有不粘手、不掉色、不开裂、 不起泡、软硬度可调节、手感极佳、韧性好、延展性好、可塑性强、安全无毒等特点,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优点为一身的新型手工艺创作材料。软陶可制作的东西有:1.饰物类:各种手链、项链、挂饰,好做又好玩。2.造型类:各种动物、花草、人物等,可任由发挥创造。3.蜡烛杯类:薄薄的一层软陶附着在玻璃杯上,烛光从软陶花玟间透射出温馨的光晕,夜晚点上,非常有趣。4.相框类:对设计留有无限空间。做好的软陶作品只要放在烤箱里经过120度烤制大约10分钟就可以定型了,定型以后就能防水、防霉、不退色、不开裂、可以永久保存。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有很多学生很想动手做一做,再加上老师给他们讲了软陶的魅力以后,一种新型的材料——软陶,在学生心中已不再陌生。
二、体验制作乐趣,挖掘多种创作素材
软陶艺术是用眼、脑、手、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所以软陶课就应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陶土及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悟其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出蕴含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软陶艺术作品来。开始阶段,教师可先安排几节临摹的课程,从最基本的制作入手:揉泥、捏泥、塑泥,让学生自主地把软陶泥在掌心搓圆、按扁、拉长、揉团等,体验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快感。由于学生制作能力有限,因此在軟陶制作内容上,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饰品制作。
开始上课时,教师在手腕上、脖子上戴上了用软陶制成的项链、手链。还自行制作了整套挂饰,如耳环、项链、手链等,设计了卡通化、平民化的手表带、手机袋、发卡,既好看好玩又非常实用。学生看到漂亮的陶珠加上简单的结绳就可以做成一件非常漂亮的软陶工艺品,于是大大激发了兴趣,马上就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教师可随后让他们拿出准备好的软陶泥,开始动手做。由于制作相对容易,加上之前观看的视频里有讲到一些各式陶珠的制作的方法,学生就不会有畏难心理,最后成品非常漂亮,同时对软陶手工艺课兴趣大大提高。
三、在简约中寻求创新,体现作品的个性化
软陶作品题材丰富个性化也是一大特点,从平面图案到立体造型都可以通过不同手法来进行创作。例如:在进行装饰画创作时,我们通过各种颜色泥条、泥片、泥球的组合拼贴,就像在画一幅立体的画,最终实现从普通的平面色彩画过渡到浅浮雕效果。在创作立体造型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总结。比如,软陶花的制作,自然界中的花形状多样,万紫千红。不亲身观察各种花的特点、造型,作品是很难表达出每种花的不同感觉的。软陶还经常用来制作各种卡通造型、装饰物、饰品饰物、迷你物品、人型塑像等。软陶艺术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陶泥的可塑性强。在软陶手教学中,如果只局限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摹仿,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扼杀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天性,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技法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的并用;鼓励学生运用绘画课中所学的知识与软陶相结合,并且告诉学生:“生活即艺术”,“生活即教材”,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软陶尽情地做出来,鼓励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材料和软陶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软陶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属于自己个性的软陶作品。
编辑: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