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平
课堂是什么?若以知识为本,课堂则是一个知识传输的场所,教师是传输知识的工具,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倘若这样理解课堂,那么教学则只见知识,不见“人”,而人的发展应是教学的起始目标,也是终极目标,“人”应该站在课中央。钱琳老师执教的《金老爷买钟》一课正体现了“人在课中央”的理念。
一、课堂是一段生命旅程
《金老爷买钟》是一个绘本故事。钱老师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活动,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图片和语言的描绘中,进入了故事情境,和金老爷一起买钟。在一次次买钟的过程中,学生仿佛就是金老爷——买钟,跑上跑下看时间,产生疑问,最终在钟表师傅的指点下认识了钟表。这一堂课不只是一个知识传输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成长的旅程,学生和教师的情感、思维和语言都得到发展与提升。
二、课堂是一种对话互动
钱老师的教学不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对话、互动交流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对话互动中生成知识。课堂中,对于“盘算”这个词语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告訴学生“盘算”的意思,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皱着眉头读一读描写金老爷思考的句子,在师生的对话中,学生明白了“盘算”的意思。教学中,对于“钟”和“表”的理解,教师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三次买钟、三次困惑中,在与金老爷和钟表匠的对话交流中,让学生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钟”和“表”的不同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在对话互动中生成的。
在对话互动中碰撞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钱老师在课堂中围绕金老爷看到家中不同楼层的钟显示的时间不一样这一困惑,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抓住“楼层不同”和“时间不同”等关键因素,让学生在对话互动中碰撞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对话互动中交流情感。语文教师应为学生言语和情感的同构共生而教。钱老师在教学中,紧扣绘本的特点,利用绘本的画面,再加上自身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始终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师生化身为金老爷或钟表师傅,一起为钟而困惑、烦恼、喜悦,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角色扮演和讲故事中交流情感,获得精神的生长。
在对话互动中习得语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了解言语的内容,更要习得言语的形式,这是语文教学本体性的任务。钱老师通过示范读和学生自由读,让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又通过学生讲故事和填空“我愿意做金老爷 里的钟,当 的时候,我就 。”让学生运用文本的语言,并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习得语言。
钱老师的课堂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互动,生成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语言,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三、课堂是一种生长
课堂四十分钟,教师要实现学生从前在状态向潜在状态的发展,体现一种生长性。
从“教结构”到“用结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学。钱老师在教学中围绕金老爷三次买钟的情节,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结构和过程结构。教学金老爷第一次、第二次买钟的故事是“教结构”,教师通过师生共同画示意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钟所在的位置及距离和表示时间的不同。教学金老爷第三次买钟是“用结构”,引导学生根据前两次买钟的示意图,自己完成示意图,从而习得“读—想—画—写”的方法结构与过程结构。
点拨引导促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可能会出现错误资源或者半成品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或适度的点拨与引导,把错误资源转化成正确资源,把半成品资源加工成成品资源。钱老师在教学“钟”和“表”的作用时,有的学生认为“表”可以替代“钟”。这时钱老师设计了一个填空“我愿意做金老爷 里的钟,当 的时候,我就 。”让学生说说、写写,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种巧妙的点拨,让学生体会“钟”的用途。这里的点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从二元对立走向辩证统一;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口头表达走向书面表达。
教师和学生始终站在课中央,课堂就能够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旅程,其精神生命就会不断生长。■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