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治国
摘 要:高职院校武术教育是武术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武术技术定义的阐述为高职武术教育提供文本参考;通过对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以技术为本的理论诉求和实践诉求的分析给高职武术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明确高职院校武术教育以武术技术作为教育本体的重要性,为武术教育技术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武术教育 技术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2—0074—03
1 前言
武术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子系统,而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又是武术教育系统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是武术教育赖以发展和前进的重要阵地;没有高职院校武术教育的支撑,武术教育发展只能成为一种空话。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应当以快乐指南,以健康引领,以技术为本。武术技术是在高职院校传承中华武术的实践载体和根本所在。
2 技术、体育技术、运动技术与武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体育文化的频繁交流,武术也得以在世界上迅速发展。不过,目前世界上和中国的武术传播只是局限在包括太极拳、长拳在内的有限拳种的发展和传播,中国还有许多优秀拳种和器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与此同时,这些优秀拳种和器械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优良技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同时,技术的传承本身也是文化的传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技术不在了,也就无法寻找流失的传统武术文化。所以,要传承武术,首先要对武术技术加以传承、鉴别、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样才能为武术的长远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要传承武术,就要对武术技术加以了解,继而深化认识。
要继承和发展武术,对其技术的总结就不能不提到日程上;要传承武术技术,就有必要对技术有所界定,对武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做一个明晰的认定。这里简单地解释一下技术,以及由技术而来的体育技术、运动技术和武术技术的基本概念。
广义地讲,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2]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社会总体技术力量,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实体工具装备,也就是整个社会的技术人才、技术设备和技术资料。在某种程度上,技术是人们创造价值、体现价值、实现价值追求的具体操作工具,技术的根本是人们本质力量的展示,人自身价值的体现。一般地说,技术的发明是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物化,使可供应用的理论和知识变成现实。现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科学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运动技术的发展以及武术技术的传承要靠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拓宽了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充实了科学理论的内容,从而为进一步指导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育技术“是指人们改变或控制运动训练、竞赛及体育科研管理等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身体精神环境)的手段或活动。”[3]运动技术是体育技术的下位概念,是在体育范围内使用的。關于运动技术的定义,我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能充分发挥运动员体能,合理和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是人们通过特定的身体动作,以达到特定的运动目的的方法。”[4]运动技术自身的特点表现为:作用的对象是运动者自己的身体,如何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身体、扩大人体运动范围,发展运用专门运动器物的能力,提高运动者的身体动作效率是运动技术的主要目的。
武术技术是指构成武术运动的各种动作技巧与素材的总称,同时也是方法的总称。武术技术也是为了学会武术动作从而达到技击、健身、娱乐等目的的练习方法,武术技术既是动作素材的集合,也是方法的集合。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在技术这样一个宽泛的大集合下,体育技术作为体育领域的各种运动项目技术的总称是对各种运动技术的总括和包含,应当说各运动技术的发展反映了体育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然而,武术技术是个例外。武术有多种划分方法,按照传统和现代来划分,当然了,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并不是简单地时间划分,而是从内涵和发展阶段上来划分的。传统武术技术是不能用现代社会里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判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现代体育技术发展状况的武术技术指的是现代竞技武术技术,包括散打、套路以及推手和短兵等。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应当囊括传统武术教学和现代竞技武术教学,不能割裂传统和现代的逻辑联系来进行武术传承。在讨论武术技术教学时,应当既有传统武术技术,也有现代竞技武术技术,两者并行不悖。
3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技术为本
3.1 技术为本是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理论诉求
武术教学的本质任务决定了武术教学要以技术为本。教育事业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其本质任务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位一体的全面健康,武术教育担负着同样的使命。相比于体育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功能以及教学效果,武术教学有更加明显的传统人文和技术优势。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发展汲取了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的营养,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其追求和谐的健身价值具有西方体育无法比拟的特质。
现在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大多是由西方近代体育发端而来的体育运动,贵为“国球”的乒乓球是由英国人发明的,国家羽毛球队在国际比赛上摘金夺银,可是羽毛球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我国实力超群的现代体操运动项目是由德国人创始的,在我国开展普遍的一些体育运动很多都是西方体育运动项目。西方近代体育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体育精神反映的是西方文明的文化内核,崇尚速度、力量,追求人自身能力的极限发挥,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具有明显的竞争性特征。西方体育项目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竞技因素,海洋文明的扩张性在西方各个层面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在体育运动中表现为强烈的竞争性。然而,由西方工业文明孕育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却不能够解决由工业化过程带来的各种对人体的负面影响。“文明病”是工业化社会的典型症状,是伴随着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而来的精神空虚,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顽疾。西方竞技体育本身的竞争性加上人们工作的竞争压力使得人们无法从令人窒息的环境压力下解放出来。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缓解紧张压力的生活方式,所以,现代社会出现了休闲运动,出现了很多人们喜爱并坚持下去的体育休闲项目。除此之外,西方社会目前流行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也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这和武术本身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武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绵延长河中生存至今,其中蕴藏的丰富的文化、深邃的哲理以及独具特色的技击理念深得国外练习者青睐。中华武术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崇尚天人合一的修炼目标正暗合了当今社会的主流健身价值取向。
同样,武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不具有的价值属性。武术在树立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5]如今的中国教育虽然是“素质教育”,可是许多地区和学校并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就造成还有很多学生处在课业压力之下;同时,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激烈对抗和竞争性本来应当是好的刺激源,可以促使学生知难而上,发奋读书,可是和课业负担交叉作用到学生身上就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很多学生身心俱疲。武术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技击艺术的同时也能内心的平衡和宁静,可以让他们在学业和身体以及心理的锻炼上平衡发展、和谐共存。武术技术的传授过程本身也是武术理论的传播过程,学生对于技击性的动作是愿意学习的,就看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了;学生要学会一个技术,首先要让他们懂得这个技术的攻防涵义,这样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随之而起;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会一些套路之后,学生对武术的理解也会加深;对武术的认识加深又会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武术动作并以此来验证自己的认识,这是一个辩证的螺旋上升过程。
武术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这是武术内外兼修的修炼方式决定的。有理由相信以技术传承为纽带的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必定会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双向互动、健康快乐的教学过程。
3.2 技术为本是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实践诉求
传承和发扬武术也必须以技术为本。扎根于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沃土,虽历经朝代更替和天灾人祸而传承不息的中华武术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的奥妙,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深广、层次分明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常青树。在源远流长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中华武术摄养生理论之精华、收传统哲学之内涵、统兵医之奥妙、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众多的技术流派和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些技术和理论体系所包含的技击、健身、娱乐、交流等价值功能需要有层次、有步骤地继承和发扬。武术的很多优秀拳种流派和传统技术正面临崩溃的边缘,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消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广大武术教育工作者拿出巨大的实践勇气和无畏的创新精神来从事这项事业,因为技术的流失同时也是文化的灭亡;少了一种技术、一个流派,蕴藏在里面的哲理和文化也随之而去,不会再回来了。
武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技击性,没有技击就谈不上武术。从武术的本源能够看到武术的实践基础和应用价值决定了武术的技击本质。冷兵器时代的武术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来练,按照传统的要求来继承,套路、格斗、功法是一个整体,没有单纯的套路运动,也没有纯粹的格斗技术。单个的技术编成套路既便于记忆,又可以把单式提出来反复练习以求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能够在关键时刻克敌制胜,功法是为了给技击实战打下基础,能够使人内外兼修,不致因为练功而偏废了身体健康。在现代人的眼中,武术套路就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有人练了好些年的套路却在实战中不敌一些街头小混混。其实这不是套路的错,套路本身就是攻防技击动作的浓缩,关键在于学和用上。套路中是有一些为了便于连接而创编的没有实际技击作用的动作,可是许多单式动作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实战作用的,要体会动作的实际攻防含义方能见敌奏效。套路和技击本来是一体的,武术只是在近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了健身和表演欣赏的道路才慢慢失去了技击的功能。技击的本质没有在套路中体现出来,现在竞赛套路中的技术动作是艺术化的动作,是为了观众的欣赏而编排的。技击的本质也没有完全在散打中表现出来。近些年,国家的散打同国外的武技进行了多次交流,比如在同美国的拳击、泰国的泰拳等交流比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可是,散打不能代表中华武术,散打只能说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散打比赛是在规则的限制下进行的,这些规则使得许多武术中的传统技法无法使用。比如散打要带拳套,而中华武术的手法是非常丰富的,这样以来手上的动作就少了许多;散打比赛按照体重分级别比赛,这是参照了西方体育的公平精神和拳击比赛制度制定出来的,而中华武术的传统比赛打擂台不分年龄、体重、身高,只是按照技术实战水平的高低来分出胜负,这也是一种公平精神,只是不同于西方的竞技理念;散打中禁止使用反关节技术,这样就使踢、打、摔、拿中的“拿”无法使用;还有就是散打较多地引进了西方的训练方法,没有使用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不过这样训练的后果就是散打运动员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技击水平也跟着下降。而传统练功者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功力日渐深厚,这是因为传统武术的练功方法能够考虑到练与养的结合,做到内外兼修。正因为内外合一,所以武术修炼才多了一分和谐,少了几分戾气;武术的技术水平会随着修炼层次的升高而增加,不会像散打那样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影响技术的发挥。武术技术的最高追求目标是“道”,是武术技艺的最高追求境界,表现为习武者通过习武练拳的途径来获得武技水平的提高,进而获得一种超越性的生命体验。武术的意境、武术对道的追求都要通过技术的修行来达到,在技术层面上才能谈武术的传承、武术的发展。
高职院校武术教育过程也是武术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继承目标、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武术技术传授过程的顺利完成。武术技术是发展和继承的中介,是学生健身和健心的中间载体,同时也是武术过去和将来的完美阐释。高职院校武术教育要在快乐指南、健康引领的指引下为武术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这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健康要求,也是技术为本的内在规定性。
参考文献:
[1]高力翔,王 步.全球化视野下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核心理念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3):86.
[2]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5517/12502662.htm
[3]刘淑英.论体育运动中的技术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7.
[4]刘淑英.论体育运动中的技术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8.
[5]邱丕相,等.武術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2.
Wushu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ushu Technology Being Fundamental
Tian Zhiguo
(P.E.Dep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Hubei 363000,China)
Abstract: The position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technique and skills. How do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Wushu Morality education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 to this subject.
Keywords:Wushu Wushu Education Wushu Mor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