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发明+王龙飞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借助生态位理论剖析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在世界多元文化体系中生存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武术资源现代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是指在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体系中,传统武术依据自身传承特点、技术特色、文化优势、潜在发展势能以及拳种流派发展需求状况,主动、积极选择而确定的结构和功能地位,划分为功能、时间、空间、营养生态位四个层面。基于此,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发展,须坚持“转变定位,异性进化”“突出个性,错位开发”“共生共荣,协调转化”“文化減负,政策优化”的对策,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承与传播。
关键词:传统武术 文化资源 生态位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2—0013—0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理念被引申到诸多相关学科领域,其内涵早已超越生物学的范畴。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生态学广泛彰显出其自身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征,是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的桥梁。[1]生态位、种群、生态因子是生态学重要的概念,伴随着生态学理论的社科化应用,普遍渗透并应用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教育、文化、艺术、组织行为学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2],开拓了人们研究人文社科项目的视野与角度。近年来,“生态位”理论被逐步引入到教育研究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之中,这在丰富、充实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同时,也为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国际传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生态位(niche)也称生态龛,被认为是生态学中最核心的概念[3],成为众多生态学理论工作者以及其它学科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和焦点。[4]当前,学界运用生态学对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较为多见,但从生态位视角出发位对武术文化的研究的还较少。因此,以传统武术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位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的概念,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的研究是学界亟需拓展的理论空间。
1 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概念的界定
武术文化生态系统于千百年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孕育而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因素组成的延传民族精神的综合整体,其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定性和规律性。从文化群落角度来看,精彩纷呈的诸多拳种是其组成部分,具有武术文化系统中的个体生态位特征;从各拳种普遍具有的文化结构特征来看,价值功能、技术体系、功法体系、战术理念、理论基础等,在武术文化系统和其子系统中,建构着生态学的结构和功能,占有着各自的生态位空间[5],对维护传统武术文化生态平衡,促进武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我们可以在区别传统文化生态学分析架构的基础上,对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进行初步界定。认为: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是指传统武术在区域民族文化资源体系中,依据自身传承特点、技术特色、文化优势、潜在发展势能以及拳种流派发展需求状况,主动、积极选择而确定的结构和功能地位。传统武术资源生态位是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本体特征和客观条件,其不同于生态学意义上的、以被动的自然选择和适应为特征的生物生态位,它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构成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本体特征和环境条件可以主动选择、相互匹配和优化设计。[6]结合生态位理论和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特征,确定其生态位构成因素主要为以下四部分。
1.1 武术文化资源价值层次——“功能生态位”
功能生态位(function niche)是指武术这一重要的民族瑰宝,经历漫长的文化积淀,凝聚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其价值作用依然明显。武术的功能和作用不仅受制于武术结构,表现出牢固的稳定性。[7]同时,它还充满着变动的色彩和符号,不断在社会的发展中寻求合理的节奏和生存栖息地。现当代武术文化资源价值构成主要包括:武术文化的固有价值,如强身健体价值、愉悦身心价值、技击实用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等。文化生态价值,如民族文化多样性价值、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天人合一”价值等。武术文化的衍生价值,如人际互动价值、美学审美价值、社会经济效益等。如图1。
1.2 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开发序位——“时间生态位”
时间生态位(temporal niche)是指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在时间上的分化。[8]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开发序位是指传统武术不同项目、同项目不同内容的开发顺序。开发传统武术资源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国家或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同时开发推广所有的拳种资源,故需从武术文化资源质量、地区集聚程度、开发难易程度、投资规模、文化内涵支撑力度、开发后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等多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评定优劣,确定开发的先后秩序和功能体系定位。避免全国遍地开花式的开发,保证开发推广的质量和深度。
1.3 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开发定位——“空间生态位”
空间生态位(spatial niche)是指每个种群在群落内中所处的空间位置。[9]武术文化资源开发定位必须立足于武术文化在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群落结构中的相对位置。美国学者默顿曾断言:“结构影响功能,功能影响结构”。[10]不同区域传统文化群落拥有结构和功能两种相辅相成的社会形态,并呈现出社会结构和功能不断更新的趋势。武术文化资源开发定位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武术在所处区域特色文化系统中的结构层次和位置,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以及传统武术项目资源本身的辐射范围和定向吸引力;结合区域内文化结构需求对武术资源进行空间定位;第二,武术自身也存在独立的结构体系,并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和作用。传统武术体系的结构主要包含这样一些组成要素,即师承系统、技术系统、兵器系统和理论系统等等。[11]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开发定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传统武术文化项目本身的价值层位;传统武术文化项目的知名度;认可度;对习练人群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难易度;区域文化中的结构层位。
1.4 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存需求——“营养生态位”
营养生态位(nutrition niche)是指根据营养情况划分的生态位。武术文化资源的营养生态位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营养”。第二,为传统武术文化习练者以及全体普通人们大众所能提供的“营养”。即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本身能够让习练者从中能获取各种价值和意义(营养)的大小,满足人们大众文化娱乐、审美、健身及文化等需求的程度。武术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其价值构成不能等同于一般性商品等资源,它的营养需求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功能特性,即健身性、健心性、防身性等的效用高低,同時,武术项目本身理论基础、技术新奇性、风格的独特性、审美的艺术性以及可供其开发推广使用的周边相关环境和措施等条件完善与否,都对传统武术文化项目的开发、推广及维系可持续发展态势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影响武术文化资源营养生态位的主要因素包括:传统武术文化当代价值大小、可传承性、武术文化创新力以及地域文化生态繁荣度、文化渗透力;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地位等。
2 生态位视野下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分化与剥离
当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不同拳种在推广和开发过程中,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在时间上存在分化与剥离现象。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在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吸纳熔铸传统文化内核于一体,其广泛涵盖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的特征,伴随这些学科的演进和成长,传统武术文化未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表现出历时性融摄后的固化和僵化,以及同现代科技、社会与文化相剥离的特点。从生态位的视角来看,传统武术各种社会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时间生态位占有情况不容乐观,成为阻碍其广泛传承和传播的关键要素。
2.2 挤占与缺失
从武术生态系统来看,精英传统武术传承人的逐步减少彰显了空间生态位的缺失。现代武术,尤其是以竞技武术为代表的改革创新成果,挤压了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为推动我国传统体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在延传千百年的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筛选、改革、创新,形成一整套以竞技为目的武术技术内容、训练方法、政策制度、竞赛规则、竞赛管理、运动理念[12],推动了竞技武术国内开展和国外推广,是当代武术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就。不仅形成了完善的竞技武术技法体系,还成立了以国际武术联合会为首的各级各类专门化武术组织,促成武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的辉煌。然而,传统武术文化则因竞技特性和政策导向,国内武术教练员、运动员鲜有关心传统武术命运,传承人越来越少,致使许多民族武术拳种濒临消失的边缘[13],在竞技武术的迅猛发展中丧失发展空间,逐步凋零。
2.3 模糊与消退
从国际体育生态来看,跆拳道、泰拳、空手道等国外武技类项目的传入,因其健身、防身、育人等功能的突显,吸引了大量的爱好者,传统武术无人问津。使以追求“天人合一”,重“意会”“体悟”的传统文化,在功能生态位层面的技击功能、文化价值、健身价值、教育价值、人际交流价值等方面定位模糊,致使传统武术文化逐渐淡出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视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在明末清初的发展成熟的诸多拳种,因“文化”包袱而步履艰难。他们受到封建宗法血缘观念的影响,使得体系在技术体系、理论基础、价值观念等方面故步自封、敝帚自珍,没有进行现代体育诸如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等领域的革新。这主要体现为拳种个体改革、创新所需营养以及提供给社会文化营养的缺失两方面。
3 生态位视野下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发展对策
“功能生态位”“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四者并非单一发生作用和影响,而是在当代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整理开发和推广过程中,呈普遍交织互动、共同作用的态势。个体功能定位偏颇,可以导致拓展空间、开发时序以及文化创新“营养”的匮乏;对传统武术拳种门派拳法技术、拳理基础和文化内涵的保守僵化,则会导致时间、空间、功能一系列问题和难题。因此,在生态位的视野下分析和研究传统武术文化当代传承,基于四种影响因子的逻辑和互动关系研究,提出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的未来发展对策。
3.1 转变定位,趋异进化
生态位理论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不同或相似物种必然进行空间、时间、营养或年龄等生态位的分异和分离。换句话来说,在同一群落生境中,物种之间与其相互争夺有限资源,不如适时地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获取更广泛的资源空间,利用尚未开发占用的资源。在生态位的趋异性进化过程中,各个物种在时间、空间、功能、资源占用方面总是以相互补充代替激烈的直接争夺,促使各个物种在群落内的和谐共处、合理有效地分配并占有有限资源。武术文化的弘扬和推广,可以借鉴利用趋异性进化规律。一方面,中国传统武术要注重不同拳种文化个性特点的彰显,立足民族、民间、区域个性转变功能意识,实现传播路径的“趋异性发展”和武术文化产品的“进化”。首先,以挖掘武术拳种流派特有的文化内涵作为出发点,突出地域文化多元性特征,强化特色技术和训练方法的开发、创新与阐释。避免拳种技术层面的趋同化特征过分彰显的同时,以技术风格、功能特色为基础,实现民族民间文化的功能多元化实践。传统拳种都蕴含丰富的技击意识,但在攻防实践中,并不能体现出精彩纷呈的拳种特色,“武林风”节目中的传统拳种格斗就是很好的例子。赛前介绍和演示的时候,各拳种风格独特、特色明显,与对手攻防格斗时,无论形意拳、八卦掌还是八极拳等,除了格斗的架势外,在技术上难以区分,沦为类“散打”却不如“散打”的现象,影响传统武术的文化形象,制约传播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攻防格斗实战和攻防格斗含义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体系。拳种的特色在走向竞技舞台追求优胜价值选择中,特色沦陷是必然趋势。因此,传统武术不同拳种的推广路径,应该牢固把握价值取向,避免技击功能位上的盲目竞争,而是应该牢固树立拳种意识、民族意识、健身意识,强调幸福感的培养,打造符合现代社会健身、审美需求的武术技术体系和风格特征,向体育与健康的层面进化,实现生态位空间的拓展。其次,在传统武术文化国际推广战略、个性化发展模式的选择策略、个体化的技战术风格品味上做努力,保证文化内涵趋异性进化的同时,积极主动开发每一独特拳种各自的特点,实现思想内涵的挖掘和创意开发宣传结合,丰富不同拳种文化产品,确保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系统内,在业已形成的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态序位基础上,提高传统武术文化的产品竞争力,着重开发武术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特色武术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拓宽传统武术文化生态位宽度,在当代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有利战略地位,实现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良性开发与传承。
3.2 突出个性,错位开发
依据生态位理论,不同拳种之间的生态位差异越大,共同发展的机率也就更大。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个性特征、艺术审美、文化内涵、受众群体等各个层面的直接碰撞和消耗。这正是错位发展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的关键。传统武术文化资源需要错位开发,不仅是多元化体育文化市场,对传统武术项目鲜明个性和显著差异性特征的要求,也是避免生态位重叠导致恶性竞争、拳种间寻求共存共进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错位开发,主要包括审美错位、观念错位、规模错位三个层面。第一,避免武术文化产品的低水平定位与重复开发。中国地域宽广,南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个性喜好等差异较为显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的武术流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与技法。针对这些区域环境和特征使各拳种在开发中形成不同审美风格。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应采取审美错位,发掘各个传统武术拳种的亮点,形成特色文化审美主体内容和衍生产品,吸引不同审美需求的习练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武术项目,促进武术人口的持续增长。第二,观念错位。避免传统武术“重感性体悟、轻理性分析”的练习指导思想对武术创新发展的制约。传统武术技术和理论体系,应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寻求发展的动力。综合运用现代科研方法、相关学科知识,指导和引领传统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功法体系、武德伦理体系、价值观念、场地、器材、服装、标识等一系列问题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4],实现主体在项目选定后的习练行为持续开展,维护武术习练人群的稳定,实现习练群体深层次、持久的选择错位和分化。第三,传统武术文化项目的开发规模错位,搭建适合自身成长和发展、能够彰显自身优势和个性的系统规模。在践行国家“文化强国战略”,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时,已然引发盲目开发、过度开发、不当开发的负面影响,应细化《战略》《意见》实施细则,根据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现状,合理、适当开发,避免因政绩工程、“传统文化热”的“盲目跟风”对传统文化系统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地方相关部门,应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武术文化摸底调查,筑基础、摆依据,脚踏实地开发和推广。普遍开展的拳种,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项目,可以进行大规模系统开发,传承情况不容乐观或小众的拳种如:苗族武术、板凳拳等则应立足现实,先改造再发展。盲目大规模的开发不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也会导致社会、经济、文化收益降低,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噱头”和“开幕式表演”。
3.3 共生共荣,协调转化
当前传统武术传承生态体现着一种不协调的声音。例如,为抢占市场空间,各个拳种流派之间盲目吹捧或相互诋毁以及各类武术学校、培训班之间的恶性竞争。这均彰顯出武术整体文化推进过程中管理与监督的的缺位。参照生态位的协调理论,各个相互竞争的拳种之间、武术馆校之间、武术之乡等区域武术文化群体、产业机构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竞争,可以转化为相互补充、借鉴,共同参与合作推广,促进武术的发展。因此,当前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策略,应该在鼓励武术创业基础上,通过国家教育、文化、商业、法律等政策的完善,引导传统武术在所在区域协调发展。首先,政府主导、社会协助,在深入了解、掌握区域范围内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状况的前提下,让所有武术拳种技术体系、训练手段、战术思想、伦理规范、武德礼仪程式、拳术理论等生存下来,再选择具有较高传承价值的项目进行优先开发和重点突破。如:可提倡优先发展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咏春拳等一些在国内、外已有较好推广和普及基础的拳种开始[15],然后对周边类型相异、特色明显、理论体系完善的传统武术项目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即,“全面关照、重点突破、带动发展、循序渐进”,促进区域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模式的创新改革,建立良好的区域文化共生共荣生态秩序,实现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协调发展。第二,提倡传统武术文化“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传播平台和资源,打造具有新时代地域特色武术文化项目,比如:“一校一拳”模式,可以在充分利用当地武术拳种资源、激发传承人和推广者文化意识、推进传统拳种体育课程化,保障传统武术的在地化传承与弘扬,打造地方精品武术文化,以引导转化拳种间的不当竞争。温县陈家沟太极拳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一种武术文化品牌,再如“少林寺”“武当山”“山东郓城”等知名武术地域的实践,为当代传统武术发展提供了实践参照。
3.4 文化减负,政策优化
传统武术文化丰富多样、底蕴深厚,每一个武术拳种都有其特色明显的理论基础、传承体系、演练风格以及技战术内容。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和促进了本拳种的历时性演进,但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不经加工的“文化”内容成了个体发展沉重的包袱和累赘。[16]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精简优化达到改变自身的目的,进而提高自身的生存与竞争能力,只有自身生存能力的增强和提高,才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纷繁复杂且变幻无穷的文化环境,应对世界文化发展格局的演变与重组。除了传统武术“文化减负”,其生态位的优化,还要建立在项目本体特征同文化、社会、经济等环境之间相互匹配的基础上。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承和利用,必须明确项目的优势所在,分清显优势和潜优势,通过对相关影响因子的调整和利用,优化拳种在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中的生态位。第一,传统武术项目的开发、传承和传播要主动寻求区域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优势地位;第二,完善传统武术项目的保护、传承所依赖的政策、制度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鼓励措施的完备程度;第三,加大传统武术项目的保护、传承所必要的经济支持力度,如国家对武术文化的物质激励,对“武术之乡”建立和优化职能方面必要的经济支持,保护静态武术文化资源、保护活态传承人及培养武术传承人等各方面的经费支持;第四,武术文化项目开发所必备的技术基础、传承方案、主管部门的决策和管理能力等要素的共同提升。通过对传统武术上述影响因子的优化配置,使传统武术文化在区域民族文化系统中占据有利的生态位,推动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传承和现代化发展。
4 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7]传统武术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资源宝库。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生态位的厘定和分析,是武术现代化改革的基础。在多元文化特质相互碰撞、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武术文化既需要各个不同拳种派别间实现协同进化、共生发展,也需要由内而外彻底改革,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相互适应、共同发展,维护武术文化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当代武术文化的竞争策略,不是简单地消灭或回避异质文化竞争,而是建立积极有效的竞争机制,迎接并有效处理竞争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双赢”或“共赢”作为战略目标,在世界民族文化大家庭中寻求自身的栖息地和生态位,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8]理念指导下的世界文化多元一体化、和谐共进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沈大维,曹利军,等.企业生态位维度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2):72-74.
[2]黄正泉.文化生态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03.
[3]李德志,刘科轶,臧润国,等.现代生态位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代表流派[J].林业科学,2006(8):88-94.
[4]周 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师生态位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230.
[5]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72-89.
[6]钱 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6.
[7]郑旭旭.中国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6-37.
[8][美]约翰·W.迪米克.媒介竞争与共存:生态位理论[M].王春枝,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8.
[9]张光宇,谢卫红,等.战略生态位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8.
[10][美]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M].唐少杰,齐 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172.
[11]范铜钢,虞定海.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14(6):86-92.
[12]唐芒果,蔡仲林. 传统武术赛事文化识别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35-38.
[13]王 岗,邱丕相.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3):61-66.
[14]郭玉成.武术标准化研究的概念、方法和体系——基于标准化学科视域的基础理论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1):56-61.
[15]李守培,郭玉成,张 勇.传统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的标准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3):65-71.
[16]范铜钢,虞定海.传统武术传承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71.
[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見[N].人民日报,2017-01-26(6).
[18]方李莉.费孝通晚年思想录——文化的传统与创造[M].长沙:岳麓书社,2005:85.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Niche
Guo Faming1 Wang Longfei2
(1. Sports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210023,China; 2. Research Center of Sports,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Taking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resourc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nic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colog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resource niche, does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al analysis of current ecological niche in the world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system,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maintenance and corrective mechanism in the ecological niche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the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the study suggests: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resources niche refers to the traditional wushu in the system of national culture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ccording to its own inheritance characteristic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wushu development needs and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osition, the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 promotion of time sequence and target location. The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Keywords:Traditional Wushu resources of culture ecological niche selection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