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战编年史在卡萨布兰卡寻找二战

2018-01-11 19:26言鱼珈
世界博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卡萨布兰卡北非罗斯福

言鱼珈

导语:让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载入史册的真正原因是,二战时在此发生了一些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历史性事件。

《卡萨布兰卡》是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的,当时谁也不知道谁是战争的胜利者。事实上,在电影中,男主角里克被一个德国人问道:“你认为谁会赢得这场战争?”里克回答说:“我真的不知道。”但是这部电影用永不过时的政治阴谋,道德妥协,勇气和懦弱的故事娱乐和指导我们。

卡萨布兰卡的意思是白色之城,得名于众多雄伟壮观粉刷成白色的建筑,作为20世纪兴旺的港口,卡萨布兰卡在战略地位上非常重要, 随着战争延伸到欧洲以外,北非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从卡萨布兰卡的码头,离开的船只携带士兵前往法国作战,抵达的船只,带着难民逃离希特勒的铁蹄。所以,在德国和同盟国的战略设计中都把这个北非前哨放到了显著位置。

火炬行动

二战初期,法国迅速失败,美国没能向它提供援助,希特勒及其党羽们相信,与美国的战争也将很快结束。而大西洋沿岸的卡萨布兰卡将成为德国进攻的重要落脚点。德国人认为,通过使用法国的舰队和在其北非的海军基地,德国能够跨过大西洋对美国发起进攻。

于是,英美盟军先发制人,1942年11月8日著名的美国将军巴顿指挥美国远征军在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奥兰海岸登陆打响火炬行动,火炬行动最初被称为体育家行动,这是一场美国及大英帝国在1942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间入侵法属北非的军事行动。

要了解火炬行动,我们得了解维希政府的贝当元帅,他的海军上将达尔朗和法军的北非负责人马克西姆·韦甘德将军以及他们长期以来的勾心斗角。在电影的开头部分,一位持过期证件而被射杀的人民倒在贝当将军的肖像墙壁前,讽刺性十足。

73岁的韦甘德将军在退休后又担任维希政府的国防部长,他通过幕后操纵,防止法国的殖民地财产落入纳粹手中。 从这个上来说,韦甘德是一个非常令人敬佩的人物,但是韦甘德将军不愿意把法属摩洛哥的任何权力交给德国,也愿意与美国人合作。

而声名狼借的纳粹合作者达尔朗,是一个“好莱坞风格的恶棍”,盟军在火炬行动中试图安抚他,但他在摩洛哥的法国士兵和平民当中树敌太多,1942年圣诞节前夕,一个名叫费尔南德·波尼耶的22岁学生,拿着左轮手枪去办公室找他。这个年轻人射出了两发子弹,分别打在达尔朗的脸上和胸部,然后逃跑了。波尼耶被捕后被控犯下谋杀罪,但他在军事法庭上并不悔改,并宣称:“我已经解放了法国”。

在法属北非,约有20万听命于维希政府的法军,戴高乐将军称为“逃兵”,对英国人怀有强烈仇视情绪。《卡萨布兰卡》的结尾处,在飞机场,维希政府的雷诺队长把那瓶维希矿泉水直接丢进垃圾桶,他终于做出了选择。电影也算是真实再现了维希政府内部纳粹合作者与法国忠诚者之间的斗争。

巴顿将军利用计谋和军事力量在72小时内让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维希军队全部投降。虽然纳粹势力在北非并不是特别强大,但火炬行动,减轻了欧文·隆美尔的非洲大军对利比亚的虎视眈眈,阻止了纳粹在非洲边缘扩大立足点的意图。盟军在卡萨布兰卡取得的胜利提升了士气,同时粉碎了纳粹利用北非港口作为征服欧洲做跳板的策略。

卡萨布兰卡会议

卡萨布兰卡还与富兰克林·D·罗斯福,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温斯顿·丘吉尔和流亡的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有着紧密的联系。

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在卡萨布兰卡,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会议。卡萨布兰卡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包括在罗斯福的堅持下宣告同盟国唯一能够接受的条款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 排除了对“单独媾和”可能性的任何探测。会议结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月24日在卡萨布兰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反法西斯盟国将把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

就在会议前几个星期,罗斯福在新年夜为“美国和联合国的胜利”举杯,那天晚上,他在白宫欣赏了电影《卡萨布兰卡》的私人放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元旦这天,德国空军向卡萨布兰卡发起了轰炸,希望能够击沉停泊在港口的美国海军舰艇。这当然不会让巴顿动摇。不过巴顿将军有句名言,士兵军服上缺少一枚纽扣,对我而言,跟卡萨布兰卡港口的一只货轮遭到敌军潜艇击沉一样是灾难。

对于罗斯福来说,无条件的投降不是摧毁轴心国的平民,而是摧毁“那些以征服和征服别人为基础的国家哲学”。在盟军占领摩洛哥之后,他用法语发表了广播讲话:“我们来到你们中间只是为了消灭你们的敌人,不会伤害你们。”

然而,卡萨布兰卡会议最重要的决定是出兵西西里,这是丘吉尔坚持的,他要求参与“火炬”行动的军队在北非战役结束后即向西西里进军。作为画家的丘吉尔在整个二战期间,只画过一张写生,就是1943年1月,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之后画的“马拉克什城景色”,这张画他曾向参加会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展示过。

所以说让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载入史册的真正原因是,二战时在此发生了一些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历史性事件。如今的卡萨布兰卡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其实它的背后是一部二战时期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如果你发现好莱坞电影和卡萨布兰卡的真实历史之间存在差异,希望你不会感到震惊,因为到了今天,参观这座传说中的城市,你总会想起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和一场恋情的结束。endprint

猜你喜欢
卡萨布兰卡北非罗斯福
北非花园
北非路痴来集合
卡萨布兰卡——我的白色“恋人”
大数据视野下西亚北非与中国经贸合作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分析
北非印象·摩洛哥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时光流逝 真情驻留卡萨布兰卡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