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左
幺妹峰,在四姑娘山地区极其突出地伫立在那里,是每一位攀登者心中的梦想。我自己电脑的漂亮山峰文件夹中早就有一个子文件因它而立,用来收集自己无意看到或拍到的照片,可能是基于自己的攀登能力和经验的关系,在2017年之前从来没有一丝的欲望想要去尝试攀登它。我们之间没有太多的故事,没有那种第一眼见到就想要攀登的缘分,我承认这是一座漂亮的山峰,但可能真的是因为害怕,不敢靠近。
2017年初,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双桥沟和古古住在一起,聊起他在2016年底结束的幺妹攀登,详细了解了一些路线情况后才觉得也许我也有戏,才开始和昊昕谈起这个计划,古古也极力支持我们去摸摸路线,做一些尝试。
对于我和昊昕来说,我们都没有这种需要在攀登路线上消耗三天以上的长路线的攀登经验,而我甚至还没有6000米级山峰的攀登经验,以至于曾山总是开玩笑说:“你真的要把幺妹作为你的第一座6000米的山峰吗?”说完只是相视一笑,但我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的,想着以前期充分的海拔适应来弥补,选择一条相对简单的路线感受一下。
2017年10月到11月间,择机攀登幺妹的计划就这么顺其自然地定下来了,时间很快来到10月,有一位朋友的公司在听说我们的攀登计划后,帮我们海淘了厚羽绒服和露营袋,在此非常感谢他!
由于我们都没有到过幺妹脚下,想着根据照片判断路线,有些细节可能会观察不到,我们在10月19日对幺妹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目标是上到冰川上的C1营地观察路线起点。但当我们到达幺妹冰舌位置时,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冰川上就有十多次大大小小的落石,大的能有电视机大小,遂放弃了进入冰川的想法,昊昕想用无人机深入冰川观察,不料也坠机了。不过我们还是看清了过往攀登队伍起步的中央沟槽位置,在现在这个季节还在像瀑布一样流水,对于攀登路线来说天气太热了。
10月底,根据天气预报显示,四姑娘山地区将会有三次比较大的降雪,也伴随着大范围的降温,我们回到成都,安心等待下一个好天气窗口的出现。
11月1日,我们再次去到四姑娘山镇,那段时间正在举行四姑娘山越野跑,将本来的海拔适应计划从大峰改到了巴郎山垭口,3日回到四姑娘山镇与另一队(野人和洛桑)会合,洛桑这次已经是第三次尝试攀登幺妹峰,他对于路线应该说是相当熟悉了,他说找到了最简单的通往幺妹肩部冰川的路线,最高到达过6000米左右。前两次都是大队伍作战,并在路线上修建了路绳。我们两队商量后都决定赶上5日开始的那个好天气窗口开始攀登,从过往的攀登报告可以看出,山脊上的大风被多次提到,而这段时间在6000米左右,40节左右的风速已经是很好的福利了。
5日,为了不再苦哈哈的负重重复去往大本营的路,我们索性每人请了一个背夫帮我们运送装备到大本营,相比考察时候的大本营,半个月之后确实冷了不少,可以看见起步的中央沟槽已经結冰。根据了解的天气预报信息,在10日下午就会有大风天气,留给我们的攀登时间并不太多,后面的时间都会是在逐步的拔高,没有太多在营地休整适应的时间,好在还去了一趟巴郎山。
6日,我们继续拔高到冰川上,也就是路线起点下方的C1营地。幺妹峰的冰川远看感觉挺小,纵深其实挺大的,出发前对比过以前曾山拍摄的幺妹冰川的照片,这十几年间的变化相当明显,冰川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冰川看起来破碎,但裂缝并不算复杂,很容易找到去往C1的路。在C1营地的位置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起步的中央沟槽已经结冰,洛桑说他们每次上去的地方都是中央沟槽左边的一个岩石槽,冰川的严重退化令人唏嘘。看他们过去的照片,冰川与岩石根部接壤的位置在现在的一半以上,若是没有现在这条冰瀑,从中央沟槽起步的难度将非常大,这半个月的降温力度确实足够了。
在接近幺妹峰大本营的路上,一抹余晖正好穿过日月宝镜和五色的山脊线。
傍晚时,C1营地上方的冰川还出现了垮塌,听见声音赶紧往外看,冰川碎屑不停往下滚,还好我们的营地离得算远。
7日5点起床,趁着早上的寒冷,中央沟槽还算稳定的时候通过落石较严重的区域,但由于前几日降雪确实很多,沟槽下方都堆积着南壁上滑落的粉雪,走到冰壁下方那一段还费了一些劲。冰壁起步的地方,因为冰川与岩石接壤,产生了一条40厘米宽的“冰川背隙”,使起步的部分有接近两米的仰角,所幸难度不是很大,昊昕先锋第一段很快就过去了。一直往上,前三段都是在中央沟槽中攀爬,由于是两个队伍同时进行,野人和洛桑的组合就在一边,从第四段开始我们开始往左切入,等到洛桑上来时,他表示不太想继续攀登了,因为雪况不好,太松太耗时,所以他们一队随即选择了下撤,我和昊昕则继续攀登。因为前几日的大量降雪覆盖在了他们过去的岩石路段上,而且积雪并没有很好的沉降,有的地方一脚踢进去,大腿深的雪冰爪可以直接踢到下面的岩石,爬起来很是费劲,不过这些都在我和昊昕的接受范围之内,只是爬得慢了一些,此时时间已经是正午。
在第四段雪少一点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洛桑队伍在路线上放了两年的路绳,出发前曾山对我说的那句“不要使用路线上的东西”立刻在脑子里回响,确实有太多因为疏忽大意使用别人留下的变质绳子而造成的事故。
后面坡度开始变陡,达70度以上,沿着光板岩石中的一条细缝往上,冰爪的齿尖必须非常稳定才能压住岩石上的凸起,一只手稳住冰镐的同时,还需要另一只镐去抠出裂缝以便放置锚点。尽管没有了雪,但在这样的地形上攀登显得更慢,整个下午一直在这样的地形中过渡,爬了5~6段这样的岩石路线,回过头来想起古古说他们只爬了200米左右的岩石,我们这应该是超过了吧,有些地方干脆收起冰镐开始攀岩,有两段的结尾部分接近90度,爬起来感觉是仰角,还好岩石非常稳定,也没有进行行进间保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