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围垦、不合理的水产养殖、过度采捕滩涂贝类、生物入侵、偷猎毒杀等问题,导致这一地区湿地严重退化和丧失。由于各地对海域的围垦仍在进行,预计未来我国滨海湿地滩涂面积丧失的速度还会加剧。
《滩涂殇歌》摄影作品中反映了人类改变河流、填海造田、渔民即将消失的现象,人类与大海的合作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让人类成为了一个掠夺者。滨海湿地不停地被蚕食,渔民与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据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已损失滨海湿地约219万公顷,天然红树林面积减少约73%,约80%珊瑚礁被破坏。滨海湿地的围垦和改造利用,不仅使湿地生物失去了栖息地,还直接影响到了沿岸渔业生产,同时导致沿岸生态环境恶化,海岸灾害增多。
滩涂湿地实则处处蕴藏生机,作为陆地向大海的自然过渡,健康的滨海湿地为人类提供食物、消除污染、吸收温室气体、减缓风暴造成的危害,还为数以千万计的候鸟提供赖以生存的空间。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使沿海地区的排污量迅速增加。而任意排放污染物,导致滨海湿地污染加剧。近年来,由于沿岸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近岸海域赤潮现象频繁发生,并呈不断上升态势。滨海湿地的污染不仅使沿岸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也影响了湿地环境,破坏了海岸景观。
《滩涂殇歌》摄影作品中的黄海的“黄泥汤”蕴藏着无限生机,是自然馈赠给人们和其他生灵的宝藏;退潮后滩涂湿地的“泥螺”,是渔民的生活来源,也是和他们共享一片湿地的候鸟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千百年来,滨海湿地看似荒芜的存在其实默默地为沿海的居民和动植物提供着生计和庇护。但滨海湿地依然在沿海开发的浪潮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望无际看似平静甚至荒凉的滨海湿地,实则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从近海岸线的滩涂到近海,湿地的馈赠养活了世世代代居住在海岸沿线的渔民。随着人“向海要地”的发展模式愈演愈烈,围垦快速吞噬着湿地,不仅迁飞候鸟等受到了生存威胁,渔民也被迫改变生存方式,他们或在当地寻找别的营生,或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围填海的低成本让“为了围垦而与海争地”的策略發生在很多沿海地区。高投入的城市建设和低使用率成为了与海争地的现象级产物之一,新建的城市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形如鬼城,只有因粗犷发展模式而不断退缩的滨海湿地成了唯一的牺牲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