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铖铖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儿科, 安徽 芜湖 241001)
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婴儿CMPA腹泻的效果及对EOS、IgE及白介素水平的影响
黄铖铖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儿科, 安徽 芜湖 241001)
目的 探讨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性腹泻的效果及对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β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CMPA腹泻婴儿(收集时间:2015年6月—2016年6月),对照组45例患儿均停止原喂养方式,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方式、进行对症处理,研究组45例患儿同时给予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的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婴儿CMPA性腹泻效果肯定,同时显著的降低患儿血清中IL-4、IL-6、IL-1β、IgE水平及外周血EOS水平。
长双歧杆菌BBMN68;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腹泻
婴幼儿时期,因为胃肠道屏障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不发达,因此,如果婴儿直接接触牛奶蛋白,易出现肠胃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将牛奶蛋白作为“抗原”,以此引起婴儿异常或强烈的免疫反应,此种过敏反应也发生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是婴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源之一。CMPA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误诊率高,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甚至会使婴儿死亡[1]。
临床上治疗CMPA主要采用停止原喂养方式,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方式,此种替代喂养方式营养价值不高[2]。采用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儿童CMPA性腹泻,可在婴儿补充牛奶蛋白的同时给予治疗,完全避免损害牛奶蛋白的营养价值,保持机体对牛奶中正常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3]。本研究探讨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婴儿CMPA性腹泻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中多种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CMPA腹泻婴儿(收集时间:2015年6月—2016年6月),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月龄1~6个月,平均(3.4±1.5)个月,病程3~20天,平均(9.2±4.8)天,分娩方式:顺产15例,剖宫产30例,其中人工喂养37例,混合喂养8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3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月龄1~6个月,平均(3.2±1.7)个月,病程3~22天,平均(11.0±5.4)天,分娩方式:顺产13例,剖宫产32例,其中人工喂养35例,混合喂养10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37例。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CMPA腹泻婴儿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标准;(2)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皮疹等症状;(3)月龄≤6个月;(4)治疗前大便检查、血常规检测均未见异常;(5)食物激发试验均为阳性;(6)治疗前取得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1)合并出生缺陷;(2)伴有消化道或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疾病;(3)凝血系统疾病;(4)免疫系统疾病;(5)伴有家族性特异性皮炎。
1.3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根据需要予以卧床休息、吸氧、镇静、ICU监护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均停止原喂养方式,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方式、进行对症处理,研究组患儿同时给予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当患儿排便正常时,分别增加1/4剂量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和长双歧杆菌BBMN68继续进行治疗。
1.4喂养方法
采用奶瓶喂养方式进行喂养,当患儿有啼哭情况时,护士或家长辅助进行滴管或小汤勺进行喂养,喂养奶粉的同时应增加适量辅食。
1.5检查方法
术前术后分别抽取两组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5000 r/min离心35 min分取血清,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测。血清IL-4、IL-6、IL-1β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外周血EOS水平采用血清自动分析仪检测。
1.6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天、大便性状恢复,湿疹皮损减轻、数量减少80%以上;有效:腹泻次数减少至≤4次/天、大便性状有所恢复,湿疹皮损减轻、数量减少30%~80%;无效:治疗后腹泻症状未见缓解,皮疹皮损减少<30%。
1.7统计学方法
2.1两组患儿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外周血EOS、血清IL-4、IL-6、IL-1β、IgE水平比较
2.2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在婴儿饮食中,牛奶是最有营养的饮用品,但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因此当婴儿饮用牛奶时可能会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4]。其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1)胃肠道:频繁的胃食管返流,呕吐,腹泻,便秘并伴有红疹,便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皮肤: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面部水肿,荨麻疹等;(3)呼吸道:后鼻滴流性中耳炎、慢性咳嗽、哮喘;(4)全身:持续性腹部不适或腹痛,每日哭闹长达数小时,至少持续3周以上。如果CMPA儿童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大约一半的儿童会发展为多种食物并存性过敏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5]。
人体免疫系统需要特定的细胞因子共同参与调节过程,主要的调节因子有:各型淋巴细胞、BL-1、BL-2、花生四烯酸等[6]。目前认为,食物过敏是一种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消化中的食物产生抗原—抗体反应,机体进行错误识别后的结果。牛奶中主要含有多种球蛋白,对婴儿免疫系统来说则是异种抗原蛋白,有可能被识别为过敏原,而发生CMPA性腹泻[7]。白细胞介素-1β的血清水平主要通过刺激炎症和CMPA过敏原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环氧化酶2、磷脂酶C2、CO合酶、干扰素γ、黏附蛋白等效应蛋白的表达,在免疫调节及炎症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CMPA引起的急性腹泻反应有关[8]。IL-4、IL-6都是基因多显性多肽调节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细胞生长和分化等[9]。主要由活化的单核淋巴细胞产生,能促进炎症细胞的增殖,增加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开放较多的抗原结合位点,促进CMPA过敏急性期蛋白合成,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并加速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10]。本研究认为,IL-4和IL-6的升高可能与CMPA的各项临床表现有关。嗜酸性粒细胞(EOS)是CMPA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特异性作用于CMPA糖基化细胞分裂素,在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其含量可明显增多,能吞噬较多炎性因子[11]。
临床上,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方式可支持婴儿的正常发育。但是,由于一些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同时也对大豆蛋白有过敏的特性,且大豆蛋白生物可用性较低,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缺乏蛋白质而引起营养不良[12]。
长双歧杆菌BBMN68可治疗慢性腹泻。通过对应用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在应用2周后,患者排便数恢复正常,大便性质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且复发率低[13]。临床上,长双歧杆菌BBMN68作为治疗慢性腹泻的首选药物,在治疗婴儿CMPA中有抑制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患儿腹泻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减少,有利于患者在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同时,有效吸收牛奶蛋白,促进生长发育[14]。长双歧杆菌BBMN68主要作用有:①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婴幼儿胃肠道中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CMPA发生,发生腹泻等不良征象;②抗过敏炎症反应;③不与牛奶蛋白发生反应,在机体内可利用残余蛋白合成维生素、氨基酸,提高肠道内钙离子的吸收量;④降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防止EOS聚集;⑤提高牛奶蛋白的乳糖耐受性,促进消化;⑥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婴儿发育;⑦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控制发生腹泻反应[15]。
本研究中表1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均降低,说明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后,能显著降低过敏反应,从而使血清中过敏炎性因子含量降低,减少抗原-抗体结合性,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表2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说明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后,能显著改善疗效,降低患儿腹泻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长双歧杆菌BBMN68治疗婴儿CMPA性腹泻效果肯定,同时显著的降低患儿血清中IL-4、IL-6、IL-1β、IgE水平及外周血EOS水平。
[1] 唐鲁静,赵泓,陈洁. 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中的临床意义[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4):285-289.
[2] 孙明芳,江米足.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7):666-670.
[3] 拉姆卓嘎,皮壮,吕欣桐,等. 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在牛奶蛋白过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 32(4):567-569.
[4] 万盛华,李香莲,张双红,等. 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4例临床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17, 23(1):95-99.
[5] 张微,满朝新,王辉,等. 乳酸菌发酵降低牛乳蛋白过敏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 2017, 45(1):21-24.
[6] 梁敏,张立文,朱美华,等. 血清IgE测定对牛奶过敏婴儿的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7(6):618-622.
[7] 石径,许倩,罗永康. 乳酸杆菌产酶特性及蛋白酶对牛乳蛋白抗原性与过敏原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21(4):107-112.
[8] 张爱琳,段筱筠,任斐,等. 牛乳中主要过敏原的分离及其氨基酸成分分析[J]. 中国乳品工业, 2016, 44(12):4-6.
[9] 刘玲,李在玲. 新生儿食物过敏[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7(4):408-413.
[10] 汝成业,张娟,堵国成,等. 包埋固定化酶降解牛奶αs1-酪蛋白过敏性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 35(4):387-392.
[11] 王惠珊,盛晓阳,许春娣,等. 婴儿胃肠道常见问题筛查干预流程(二)——过度哭闹[J]. 临床儿科杂志, 2015, 33(2):199-200.
[12] 贾敏,张亦凡,张银志,等. 牛奶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36(12):385-389.
[13] 刘玲,李在玲. 新生儿食物过敏10例[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 31(2):112-115.
[14] 贾敏,张亦凡,张银志,等. 牛奶α-乳白蛋白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分析科学学报, 2015, 31(2):165-170.
[15] 李在玲. 食物过敏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7):481-485.
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BBMN68 on infantile diarrhea with CMPA and its effects on EOS, IgE and interleukin levels
HUANG Cheng-che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BBMN68 on infants with CMPA diarrhea and the effects of EOS, serum IgE, IL-4, IL-6 and IL-1 o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90 cases of CMPA in infants with diarrhea in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collection time: June 2015—June 2016), the control group of 45 cases were primary stop feeding, to the depth of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 feeding, symptomatic treatment, study group of 45 patients were given B.longum BBMN68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2 weeks later, serum EOS, IL-4, IL-6, IL-1, IgE level and clinical effect of beta.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EOS, IL-4, IL-6, IL-1 beta, IgE levels and the differe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of peripheral blood serum EOS, IL-4, IL-6, IL-1 beta, IgE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differe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eripheral blood serum EOS, IL-4, IL-6, IL-1 beta, IgE levels than before treatment in th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after treatment, study group was markedly effective in 40%, effective 53.33%, invalid 6.67%, the control group was 22.22%, effective 62.22%, invalid 15.56%,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BBMN68 on infants with CMPA diarrhea was positive, and the levels of IL-4, IL-6, IL-1, IgE and EO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MN68; neonatal; milk protein allergy; diarrhea
黄铖铖(1985—),女,安徽青阳人,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儿童保健工作。
R725.7
A
1004-7115(2018)01-0032-03
10.3969/j.issn.1004-7115.2018.01.009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