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言|文
1962年,朱德委员长视察云锡时,欣然写下“以锡为主、综合利用、重质重量、经济核算”的题词,成为激励云锡人砥砺奋进的座右铭。时至今日,云锡仍然聚焦锡主业,深耕锡行业,致力于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强产业,云锡现已成为世界锡行业“历史最悠久、资源最丰富、产业链最长、产业门类最齐全、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
企业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形势、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以锡为主的资源型企业,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尤为明显,在需求不振、产品价格下行的情况下,2012~2016年云锡连续4年巨额亏损,长期亏损给公司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再创锡业辉煌,云锡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翻身、十年创辉煌”的发展目标,按照“创新驱动、改革突破、开放合作、转型发展”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云锡干部职工,殚精竭虑,多措并举,全面创新改革,全力推动发展,企业发展稳步向好,继1月份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之后,今年上半年一举扭亏为赢,迎来了发展的转机,走上了发展的正轨。
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中)到云锡研发中心调研
今年2月初,云锡1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在众人的期盼和忐忑中新鲜出炉,1月份,云锡实现利润7000万元。盈利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同过去4年中动辄几亿元、十几亿元的亏损相比,经营业绩能够由负转正无疑已是巨大的进步。利润翻红一扫笼罩在云锡人心头的阴霾,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经济运行出现了一抹久违的亮色。
今年以来,按照云南省工业经济攻坚年、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年的安排部署,云锡紧紧围绕“改革、扭亏、转型”的工作主线,加大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力度,生产经营指标好于预期,超额完成了扭亏增盈进度目标,改革转型工作稳步推进,经济运行企稳向好。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四增一降一减”的特点。
四增: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5.75%;利税总额同比增长1388.94%;企业增加值同比增加91.09%;一降:6月末资产负债率比年初下降0.49个百分点。一减:经营预算目标未完成单位减少。21家直管单位中,完成预算目标的有18家单位,未完成预算目标的有3家单位,同比减少6家单位。多个主要经济运行指标的显著改善,是云锡经济运行稳步向好的重要表现。
上半年扭亏为盈业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是云锡人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同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一是紧紧围绕全年扭亏为盈的目标,强化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各项措施的实施,不断改善资源优质单位的生产经营条件,以锡业股份为代表的盈利单位进一步提升业绩。上半年,锡业股份实现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71倍,贡献了云锡上半年的大部分利润。在亏损端,千方百计止住房地产这个最大的“出血点”,抓住销售的有利时机,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困扰云锡多年的房地产巨额亏损得到有效遏制。对于持续亏损的非主营业务,实施整合重组,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亏损单位进一步减亏止损,有效控制了亏损面。二是扭住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增加开源节流举措,三项费用比预算减少5800万元,同比减少1.4%;三公经费比预算减少1080万元,同比减少5.6%。三是强化风险管控,严格对外投资项目的论证和决策,有效杜绝投资风险。加强市场研究和价格趋势预测分析,较好管控价格波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以上措施的大力实施,为云锡实现扭亏为盈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屯锡矿1360运输平台
华联锌因公司8000吨∕日选矿厂
锡业股份冶炼分公司成品车间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云锡把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
聚焦主业、全面创新、增强驱动,是云锡实施创新驱动的出发点和目标。为了加大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云锡提出了“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的创新发展思路。所谓“两中心”,就是按照国家和云南省的产业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世界级锡新材料研发中心和云南省级铟新材料中心;所谓“三基地”,就是立足于云锡现有的生产设施,采取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合作开发以及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建设锡材料生产基地、锡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和铟新材料生产基地。通过“两中心、三基地”建设,集中配置资源,搭建创新创造的高端平台,促进云南省由锡铟资源大省向锡铟工业强省转变,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在世界锡铟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经过积极运作和筹备,2017年4月7日,云锡“两中心”在昆明正式挂牌运行,开启了锡铟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平台建设的大门,标志着云锡实施创新驱动迈出了坚定和坚实的步伐。
同月12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率有关部门到云锡“两中心”调研,对云锡“两中心”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研发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寄望云锡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快创新驱动的步伐。
“两中心”是云锡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新产品孵化、人才培养、开放合作“五位一体”的创新研发中心,是云锡深加工研发能力的展示窗口、对外科技合作和政策争取的重要平台、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作为云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三基地”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重点以锡材公司为载体打造锡基新材料生产基地,以锡化工公司为载体打造锡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依托华联锌铟公司建设基础铟及高纯铟生产基地,最终达到建设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锡基新材料生产基地、锡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铟基新材料生产基地的目的。
“两中心”以“立足云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焊料研发平台、化工材料研发平台、铟化合物研发平台、高纯材料研发平台、靶材研发平台等五大研发平台,在锡、铟材料的七大主要应用领域:功能电子焊料、锡化工、锡、铟基合金、高纯材料、铟化合物、ITO靶材制备,针对新材料的基础应用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开展工作,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缩小与同行标杆企业的差距。
云锡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努力把“两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平台,在锡基新材料和铟基新材料两个研究领域,具备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发实力。未来一个时期,逐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锡新材料和铟新材料研发中心。
云锡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签订合作协议
云锡与国际锡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则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指针和根本遵循。
深化改革是破解发展之困、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作为具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老国企,云锡在所难免地存在着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和弊端,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用改革的手段去除弊端、改变机制、健全体制。云锡把深化改革作为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首要选项,认真遵循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着力从“调、转、破、立”四个维度加快推进深化改革。
分层级“调”。调整优化控股公司功能定位和组织架构,加快投资控股型公司顶层设计的落地实施。调整扭转传统的过度集权贪大的经营管控模式,精简管理层级,下放管理权限,努力实现扁平化管理。首批选择6家单位先行先试,全面实施“松绑放权”,激发二级单位独立自主经营的活力和动力。
有计划“转”。转观念,总结云锡多元化投资失败的深刻教训,切实转变盲目扩张、冒进投资的发展观念,将发展重心聚焦锡主业,将锡主业的发展动力锁定在深加工产业。加快产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市场推广,推动云锡产品产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度“破”。打破同类业务管理分散和低效的局面,围绕集约化协同发展的目标,实施了锡业股份个旧东部矿山采选一体化改革,完成了广元公司与大酒店的整合。破冰产销脱节的痼疾,按产购销一体化格局,推进营销体系改革。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大了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大力推进控股公司总部新一轮的“三定”和薪酬考核体系改革。
下决心“改”。围绕控股公司产业培育目标,改制成立了物流公司、前海融资租赁公司等并有序开展业务,为云锡贸易金融业务和科技服务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树立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板,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工作加快推进。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改善资产资本结构。利用锡材、锡化工等优势产业板块,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市场扩张提速发展。
云锡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子,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走符合时代特点的发展道路。通过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切实把经济发展的困难期变成转型升级的加速期,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以改革释放活力,用改革增加动力。
开放是一种胸怀,合作是一种态度。无论是站在世界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合作都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云锡新一届领导层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合作,以此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举措,作为云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开放、广泛合作”的理念已经成为云锡领导层的共识,成为下属相关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当前,云锡正以包容的态度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合作的力度。
在开放合作上,云锡敞开了大门,不断加大合作的力度,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加强同世界锡行业相关企业的合作。云锡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机遇,不断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去年以来,云锡分别同印尼蒂玛公司、马来西亚冶炼公司(MSC)、德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等加强了锡资源、锡冶炼、锡化工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质性进展,探索国际产能合作和海外产业布局。
加强同国际锡协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云锡与国际锡协的合作日益密切和加深。去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亚洲锡业周上,云锡与国际锡协(ITR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全面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将在焊料技术、PVC稳定剂、燃油催化剂、锡技术平台打造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拓展锡行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更高端更前沿的发展。
加强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2016年10月,云锡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签署《云锡控股建设银行关于三个具体投资标的的投资意向协议》等相关合作协议,全国首单地方国企市场化债转股花落云锡,对云锡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个时期,云锡市场化债转股的积极影响将会逐渐凸显,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将持续增强。
此外,云锡还持续加大了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锡业分会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寻求行业协会的理解、支持与帮助,推动行业自律和企业融合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云锡将围绕锡材锡化工、铟基系列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大力度推进并探寻与国内外领先的锡、铟新材料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主营产品高端化发展、高附加值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活力。围绕锡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强与美国铟泰公司的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借助德国巴斯夫公司、荷兰M&R电子废料回收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优势,快速提升云锡锡化工产业和锡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围绕亚洲新兴市场开拓,加强与印尼等国家锡生产企业的技术与市场合作,积极探索利用云锡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与合作企业资源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力度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标合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总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云锡改革发展过程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突出领导核心定位,确保作用发挥。在顶层设计上明确党的领导,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在运行机制上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适当增加进入董事会的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人数,使党的领导在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中更加强化。在决策程序上,进一步厘清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形成了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治理机制。
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云锡的贯彻执行;突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好“学做”结合,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
突出强基固本,筑牢战斗堡垒。认真落实“四个同步”“四个对接”要求,全面解决基层党组织“应建未建”问题,在各个层面构建起严密的党建网络。延伸党建“触角”,把党组织建到车间班组,充分发挥党支部推动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消除党建“盲区”,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党组织和党员组织生活及党的工作全覆盖。
突出党管干部原则,强化队伍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严格执行选人用人程序,坚持好干部标准,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经营、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按照“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要求,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各类人才“引培留用”机制创新,加大市场化、社会化选聘人才力度,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为云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干部和人才支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是一条坦途,在前进的征程中,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随时可能出现,对于历经130多年风雨的云锡来说,前行的信心执着而坚定,在砥砺奋进的新征程中,云锡人将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面对前行之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再创百年云锡新辉煌的豪迈之气,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企业集团,奋力书写云锡“振兴锡业、产业报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