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律意识视角下的网络暴力体会

2018-01-10 11:56张扬泽
祖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关系

张扬泽

摘要:公民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心理基础,我国近年来频发的网络暴力问题事件,其发生的主要的原因是网民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想要有效的在根本上解决网络暴力问题,首先要明确公民法律意识与网络暴力之间的关系,只有增强公民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引导公民使用合法手段行使自身权利,培养公民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促进网络环境的和谐建设。

关键词:公民法律意识 网络暴力 关系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然而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大量的网络暴力事件也随之而生。网络具有匿名性强、自由性广的特性,基于此法律无法有效监管网络暴力问题,这就需要从公民的法律意识入手,为此,针对如何控制网络暴力展开讨论。

一、网络暴力行为的特征

网络暴力就是指网民中的个体或者群体由于某种原因的引导,利用网络信息对某些人和某事件实施攻击的暴力行为,这些行为严重背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网络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行为中的一类,是网络行为缺少规范而失调的表现。常见的网络暴力行为包括对受害者进行言语上的攻击、人肉搜索公布其隐私,严重者将网络上的攻击延伸到现实世界,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网络上针对当事人发布的侮辱性、煽动性和攻击性的言论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网络暴力行为的起因和动机较为复杂,很多网民都是抱着维护正义、主持公道的目的,但是他们行为的实质却将事件发酵为违背道德的网络暴力事件,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参与网络暴力的网民多半用匿名的网络身份发表言论,进行攻击,仰仗网络的隐蔽性肆意妄为,对整体的网络言论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网络暴力与公民法律意识的关联

网络暴力事件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造成了网络环境的恶劣影响,形成了网络暴力的趋势,网络暴力事件发生愈发频繁。我国关于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一直处于空白,网络暴力也迟迟得不到网络暴力法律的监管,近年来关于如何让监管网络暴力成为了众多法律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即使有了相关法律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约束,也仍需要网民具备必须的法律意识,否则网络暴力行为不会停止,相关法律的执法力度也会受到影响。从网络暴力行为的本质上来看,网民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是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本原因,要解决网络暴力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三、网络暴力背景下如何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一)公民法律意识与网络暴力行为的关系

所谓公民意识就是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其主要表现在公民进行活动时在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心理素质与道德修养,公民意识是公民认识自身价值的基础,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前提条件。公民意识在建立法治国家制度过程中,作为重要的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但是,网络暴力行为的出现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破环了网络环境。在治理网络暴力行为的过程中,执法者希望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来遏制网络暴力行为,但实际上,立法只能让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在整体上的调控力度是微弱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民缺乏公民法律意识的问题,因此,即使加强执法力度也无法保证执法效果。首先应该明确法治的主体,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完全依赖法制建设来实现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是十分困难的。在建设法治社会时,应该注重塑造和培养起公民的法律意识,让每个公民都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法律的约束规范作用。从网络暴力的本质出发,产生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网民法律意识缺乏,无法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利用了互联网身份相对隐蔽的特性,在虚拟空间肆意的宣泄个人感情,揭露他人隐私、言语辱骂,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对他人造成严重的攻击和伤害。时至今日,互联网用户的现代公民法律意识仍没有建立起来,缺乏心理基础和法律意识成为网络暴力泛滥的主要原因。

(二)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往往建立在公民意识已经初步培养的前提条件之上,但是,在文明社会中公民必须通过参与公共的事件才能建立起这样的意识。公民法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中,社会的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普及,信息传播高速发展,公共性的新闻和话题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起热议,在网络上反响热烈。与此同时,关于社会道德、新闻时事、政府公信力以及社会正义等话题更是网民重点关注的对象。网络环境是以追求自由和公正为基础的,自由和公正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同时也是公民法治素养水平的体现。然而,网络的舆论既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和引导性,也有缺乏实地调查的事实基础。因此,在没有专业人士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网络舆论容易出现极端化的情况,网民们要么极端的赞扬,要么极端的抨击,最终的事实真相却并不清楚,从而形成了网络暴力。由此可得,网络暴力的形成根源在于网络平台上参与的互联网用户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网络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个匿名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匿名的身份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但是自由应该是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条件的,即使是在网络上,公民一样要为自己的言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公民社会中,公民最重要的就是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享有公民的权利。只有公民形成了承担责任的意识和享有权利的认识,才能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和责任的意识如果得不到普及是难以在网民中建立起来的,只有在真正的现实社会中,公民培养出公民法律意识,才能进一步改善网络环境的网络暴力行为。互联网用应当参与到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过程中去,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公民意识。

(三)如何培养公民法律意识

1.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要建设好民主法治的社会,需要公民具备开化性,公民要通过参与到公众事务中的实现对开化性的培养。从公民意识的形成方面来说,公民对于公众事务的社会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社会公众事件往往会在网络上进行发酵,形成不可控制的网络舆论,一些网络言论甚至会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从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角度来分析,大多数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是因为网民在缺乏事实调查的基础上就会参与到社会事务的讨论中,网络的舆论持续发酵,最终网民的热情演变成了极端的网络暴力,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影响,产生谣言或是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这也不利于事实真相的查明。网络暴力问题在于网民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讨论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网络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同时,网络言论环境也缺乏相应法律监管,形成了一片真空地带,为网络暴力的滋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对于网络言论的责任认定和承担,仅仅依靠法律的监管约束执法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将责任和权力贯彻和实践到网络中,才能让网民形成公民法律意识,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网络暴力问题。

2.培养公民的守法意识。法治社会要求公民在享有自身权利的同时,还需要自觉的履行自身的责任,遵纪守法是对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社会公民只有遵纪守法,才能够有权利追求自身的利益,民主法治的社会需要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共同建设,只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才能保证社会的井然有序。要实现对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制性要求实现是不可能的,更多的需要社会公民自觉遵守,公民应该具备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同样的,要推进网络环境的良好和谐建设,也需要网民在发表自身言论的同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3.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从理论上来说,公民责任就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积极自觉的履行公民的义务、承担公民的责任与享有自身的合法权益是相辅相成的。公民的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同样也是一脉相承的,缺乏责任感的权利意识会导致权利的过度使用,最终形成社会的秩序混亂。通过社会公民对于自身的责任感就能够了解其对责任的认识,公民既需要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也需要积极维护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只有公民行使了公民责任、承担了公民责任,才是真正的公民。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每一个公民都积极参与公众事务、履行公民责任才能建成现代的法制社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民的责任和法律意识的缺乏是造成网络暴力的根源。在网络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中,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监管约束,造成了很多网络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只有培养公民法律意识,让公民在网络中积极的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进一步遏止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关系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