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美术课程跨专业教学

2018-01-10 11:56夏眉莎杨京燕
现代园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夏眉莎 杨京燕

摘要: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课程之间的联系与依托原来越紧密,越来越重要,比如美术课程,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花艺设计等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关键词:关术;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高职各学科着力于专业化发展,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有效的整合,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多元化基础,不利于多元智能发展。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生态式发展,国务院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浙江省高校课堂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学校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健全教研组(室)、教研中心、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基层教学组织可按课程(群)或专业设立,可跨学科、跨院系交叉设立。”美术类教学是否也可以尝试跨学科、跨院系交叉学习,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否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现有的资源,在美术教学跨专业的同时,尝试让学生也来一次“跨界”,从园林设计到花艺设计,从花艺设计到茶艺课程,从构成设计到服饰造型等,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在“跨界”学习的同时,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自己的潜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构建美术课程跨专业有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亦译为“交叉学科”)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文献中,指的是超越一个单一的学科边界而进行的涉及2个或2个以上学科的知识创造与传播活动。美国国家科学院促进跨学科研究委员会认为,跨学科是指通过“整合2个及更多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的信息、数据、技术、根据、视角、概念以及理论,以促进基础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见,跨学科的本质特点是打破学科界线,它既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自学科领域内的交叉,也包括三类学科之间的交叉。

跨专业教学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思路,是基于教学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思考。它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跨专业教学改变了单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安排学习内容的状况,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授课对象来说,一是可以拓展自己的技能,二是能扩大就业面。如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多元交叉学科,既有艺术门类的特征,又具有工程技术的要求。优秀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体系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体系架构基础之上的,高职院校的专业门类细化、理工院的技术支持、人文学院人文精神的滋养对于园林设计专业都不可或缺。其必要性体现在:

1.1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升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美术课程与园林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分门别类进行的,教师“孤立”地教,学生“孤立”地学,往往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孤立、死板,不懂得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通过跨学科教学,教师可以以某一专业知识模块为出发点,建立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认识形成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认知,有利于学生学会系统性地看待问题,养成辩证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2有利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体系下,美术教师往往只专注于本学科知识的教学与研究,对学科外知识较少涉猎,往往会导致知识面狭窄,实际教学能力受制约,特别是面对某些学科交叉处综合性较强的知识时。实施跨学科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技能,拓展教学视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

2构建美术课程跨专业有效教学模式

美术课程跨专业教学注重对学生跨专业、多学科渗透的交叉教育培养。由于授课对象是来自不同专业或是不同学院的学生,其教学模式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通用性,它既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优化课程体系、课程整合、教学方式等教学活动的统筹规划者,又是影响整个“大类招生”中学生学习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知识重点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针对高职教育的开放性特征,以美术为基础而展开的不同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如园林美术、花艺美术、构成设计、综合美术等,以及选修课程、书法、美术鉴赏、化妆与服饰等,在其有效教学的探索途径中虽然存在与专业要求的相异性与特点,但又有其内在的共性。此类课程的教学本质最终还是回归到如何发现美,如何创造美,以期更好地为各自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进行改进,以实践互动为主要因素。高职院校美术课程跨专业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思路如下:

2.1明确教学目的,打破美术课程学科的界限,加强与专业学科的联系

教学与学习总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建立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多元智能结构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此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以造型训练与艺术欣赏相结合的模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美术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分离出了更多的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方向,如工业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网络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花艺设计等,这些不同设计门类的衍生适应并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基于此,美术课程教学中应不限于基础美术,需因专业而异,将不同的专业要求融入到美术课程教学中。同时,高职院校应突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融入美术等各种跨界元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并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发展规律,建立跨专业的课程。

2.2教学内容的选择跨专业、跨学科,构建多元的知识平台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美术基礎内容讲解的基础上延伸,结合专业知识点,让学生跳出单一美术课的框架,结合其他专业知识共同学习、融会贯通,为艺术课程构建多元的知识平台。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创新精神使得“跨专业”的尝试渗透多种艺术媒介、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成为可能。这种专业课外的隐性文化所带来的创新意识氛围远远胜于单纯的技术知识传授。

2.3有效整合多学科知识,开发跨学科教学资源

学生需求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前提,需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跨学科教育规划,针对高职教育的开放性特征,整合教学资源,将适合学生的多智能学习资源进行合理归类。组织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发挥各自特长,运用合作教学,满足学生在专业应用上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有效提高跨专业学习的教学效果。在《园林美术》、《花艺美术》的教学上,笔者在速写训练、手绘表现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学院的花房与盆景园等作为写生基地;针对园林专业的学生,强调线条、形体基础与风景手绘表现;针对花卉专业的学生,则更侧重构图与色彩的掌握,各花材的结构造型特点;同时,结合人文学院的茶艺实训室,穿插“茶席中的花艺设计”的跨专业课题,使学生体会更具人文修养的茶艺美学,提升自身的专业深度,让学生为今后的就业开拓更宽的空间。

2.4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

跨学科教学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多元化教育方式,因而,其教学评价也是多元的,以便全面反映评价对象。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多个维度和不同方式动员多个主体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智能发展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正向发展。实施多元评价要注意:(1)评价方式多元化。不局限于考试测试的分数,更多地注重学生智能发展的多个维度;不仅注重量化评价,更注重质性评价,例如引入档案袋评价、访谈等评价方式,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2)评价主体多元化。应发挥被评价者的主动性,让被评价者也参与评价,将评价过程由教师的个人裁决转变为教师、家长、同伴和学习者多方面参与的过程。(3)评价内容多元化。不能仅仅注重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多元智能,以及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结语

基于多元智能的跨专业教学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使得教学既能适合学生的智能特点,又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最终实现跨专业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