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椒 张慢
摘要:展览温室是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和科研等为一体的植物种植和展示空间,针对展览温室内特殊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对室内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展览温室内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展览温室;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策略
展览温室是在人工控制、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段布展各类珍奇植物,供人们进行休闲游赏、科普教育和从事植物相关研究的室内空间…。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形式,展览温室越来越成为一个综合性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展览温室内高温、高湿的内部环境特点,以及频繁地由室外移入不同植物等人为因素,导致温室内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且传播蔓延快、发生规律复杂,从而给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同时,展览温室内植物一旦感染病虫,其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都将受到影响,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全面认识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特点,是制定科学防治方案的前提,“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方针。同样,展览温室内园林植物病虫害也必须首先对其发生特点进行理性分析,且不能依靠单一手段来进行防治。
1展览温室内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展览温室内植物虫害发生特点
1.1.1温室害虫的发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了给植物创造一个适宜常年生长的环境,展览温室内部温度一般不低于20%,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上,风速较低,相对密闭的环境,导致室内害虫的天敌较少,这样特殊的环境条件,明显也有利于害虫在此活跃地进行取食、生长和扩散,尤其对于一些生活周期较短、繁殖迅速的害虫,如粉蚧、蚜虫等,可不受季节和外部气候的影响,终年在温室内繁殖为害。同时,一些在当地不常见或不适生的害虫种类,一旦随着苗木调运进入温室环境,也可能因躲避了某些外部不利的环境因素而在温室内生长和繁殖。
1.1.2温室害虫的发生规律不易掌握。基于展览温室内害虫的发生不受时间限制的特点,这些繁殖迅速、几乎不存在越冬现象的害虫在温室内往往存在着世代重叠现象,缺乏明显的发生规律,如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害虫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则很可能贻误了最佳防治时期。加之苗木调运频繁,温室内的主、次要害虫种类随之发生变化,新的害虫种类也在不断出现,因此无法制定准确的“害虫防治月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防治策略。
1.1.3刺吸性昆虫危害严重。由于展览温室内特殊的环境条件,且植物的养护管理较为精细,一般食叶害虫或蛀干害虫等为害较轻,只偶尔零星发生并能尽快控制其危害。而那些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如叶螨、蓟马和烟粉虱等,由于其为害初期较难被发现、抗药性较強、温室环境适宜、寄主广泛且集中等内外部因素,导致这类小型昆虫常常成为展览温室内的一大顽疾,很难将其根除。即使暂时将虫害维持在了经济阈值之内,如不能很好地控制虫源,则可能再度猖獗从而造成严重危害。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热带花果馆为例,每年圣诞节前夕都会用一品红来布展,烘托节日气氛,而这些一品红的叶背或多或少都附着有烟粉虱的卵、伪蛹或成虫,一旦随植株进入温室,便开始大量繁殖扩散,导致展馆内的其余植物,如鸭嘴花、扶桑等植株上的烟粉虱虫口密度也开始急剧上升。
1.2展览温室内植物病害发生特点
1.2.1煤污病发生较严重。由于展览温室内多发的刺吸性害虫,如蚜虫、介壳虫和烟粉虱等在为害过程中产生的蜜露会诱发煤污病,因此在有这类昆虫为害的植株上也常常伴随着煤污病的发生。另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种植过密的地方,煤污病发病较重,而展览温室的内部环境常常满足这样的发病条件,导致这类病害在温室发生普遍偏重,既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又降低其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
1.2.2同种植物的发病程度比室外严重。展览温室内温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大部分植物病原菌的侵染和传播,另外,温室内很多病原菌几乎不存在越冬、越夏的现象,常年均可发生,致使病原菌的累积数量较多。因此,在同种情况下,展览温室内植物的发病程度往往更重。
1.2.3多数为生理性病害。展览温室内的植物种类繁多,其原产地不同,生长习性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在进行植物配置和日常养护时,虽也会考虑其各自的习性特征,但仍难以确保都做到差异化对待、满足各类植物生长需求。因此在温室内常出现这些生理性病害:冬季开窗通风不当,使窗口附近的植物因温差过大而“感冒”。光照不足植株徒长或光照太强发生日灼;浇水不足或土壤质地原因使得表土以下土壤干旱,植物(尤其木本植物)缺水萎蔫等。
2展览温室内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2.1加强植物检疫
展览温室内的植物种类繁多、调运频繁,许多植物病虫害常常随种苗、介质、盆器等传播,一旦将带虫植株及介质等移入温室,往往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无论是从国外还是从国内其他省市引进的植物,都应从源头上严格把关,认真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植物检验检疫相关工作(包括内检和外检),从而把那些危险性有害生物杜绝于温室之外。
2.2改善温室环境条件
为了给植物创造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主要从温室内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等方面来控制。例如夏季可以在展览温室的外表喷洒涂层,遮荫的同时还能降低温室内温度,避免了夏季强光照和高温对植物的伤害;另外,种植苗木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有害生物的滋生和累积;避免植物定植或盆花摆放过密,以利于通风透光,减轻刺吸性害虫和煤污病等的发生;同时,根据植物生长习性,需在温室内为个别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创造适宜的小环境。
2.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以及生态学习性,园林绿化管理人员要了解这些基础的植物特性,并在温室内尽量模拟自然条件下各植物群落的生长,合理搭配不同植物,保证其组成能有效抑制病虫害散播且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长的种植结构,否则单纯治理病虫害而不顾植物自身生长需求和自身抵抗力则是治标不治本。合理配置不同的植物,能达到园林植物多层次、多样性的完美展示效果,又有利于减少来自病虫害的危害,有效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展览温室内尽量不要将烟粉虱偏爱的寄主植物如一品红、五色梅和曼陀罗种植在一起或成片种植,这样可以降低室内烟粉虱的虫口密度。
2.4研究和推广温室病虫害的自动化监测系统
展览温室一般采用自动气候控制系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然而,国内展览温室尚无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准确地定期评估植物的生物状态。在生产条件下,主要还依靠植保人员和养护人员定期观察植物,检查有无病虫害的发生。这样的监测形式,不仅存在劳动强度大、非实效性和效率低等问题,而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随着自动化水平提升,如能实现温室植物病虫害的智能化防治将极大程度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针对植物有害生物自动识别和计数系统进行研究的报道,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今后应加强这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温室植物病虫害的早期监测和预防提供有效途径和依据。
2.5重视和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人们追求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希望施用某些化学农药后,能很快看到杀虫效果。然而,施用化学农药不仅会污染环境,用药不当可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在展览温室这样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相对密闭的环境下容易对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生物防治的效果虽不如化学防治见效快,但我们不应忽视其绿色环保的特性和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作用。因此,国内应重视和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在展览温室的应用,尽量减少施用化学农药。例如,荷兰温室病虫害防治是采用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达90%以上。同时,通过合理的通风排湿等综合环境控制技术,使温室病虫害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3结语
展览温室内园林植物一旦感染病虫害,既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降低其观赏价值。因此,在培育过程中,对于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技术都有较高的理论和技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全面掌握温室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栽培管理、环境调控,同时加强植物检疫和生物防治等,从而将温室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