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谊霖 唐红
摘要:道教文化是一种具备大众文化特性的宗教,其对建筑的影响同样巨大而深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是取其精华,它以精密周详的布局,纯熟的技艺,形成了诗情画意的独特的自然写意主义风景式园林,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意境美、含蓄美、自然美的内在气质。道教园林丰富了我国园林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道教文化;中国园林;影响
1道教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1.1道教的发展对园林的影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释并称三教,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教奉老子为祖师,主张清静无为。道教思想与华夏文明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中华的文化产生过根深蒂固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大转折,即是受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深入的时期。王羲之的“寄畅山水”和谢安的“寄傲林丘”都是把本身的精神追求与自然交融,把山水视为至善至美。也是以此种对山水的追寻,成就了特有的中国山水审美形态,也促成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艺术的生成。
1.2道教的自然观对园林自然风格形成的影响
老子以“道”为最高境界,以“尊道贵德,天人合一”为最高信仰,是以道为本的宇宙观。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同时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本法则。无为是道家根本的人生态度,“无为”观念折射到造園中,造园手法中便有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高方欲就厅台,低凹可开池沼”等。这种看似“无为”的追求其实包含着一种高于生命的追求。
中国造园历代总有文士参与,因此道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园林中,其中另一重要思想是贵柔、尚静,认为静是动之本。将道家的虚静观应用于中国园林中,多体现于水景的建造。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多以静态的水面作为园林布局中心,以形成质朴淡雅、含蓄深沉的园林氛围。
2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反映
古典园林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主张返璞归真。建筑不追求轴线对称,力求人工建筑能够顺应自然,使建筑和园景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以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因为“道”的基本品性乃是“朴”,美作为肯定“道”的自由形式,也应是自在天然而质朴无华的。
这类在宫苑里凿池筑岛,模拟东海神山,对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发展具有以下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既有大面积的主水太液池、昆明池等,也有很多不同大小的附属水体,丰富了景观空间。(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关系由过去的“一山一水一池一台”演变为“一池三山”。(3)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在从前仅以高台、建筑、道路和山体造园的基础上加入水体。丰富了造园手法,促进山水平衡,是传统园林趋于自然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1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国园林中的艺术表现
道家提出返璞归真,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人造的但是却有自然情趣的景观,同时这种手段也丰富了自然的空间氛围,它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花草树木都是顺应其天性生长,而即使是人工建造的也尽量做到和自然景物的契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2.2道家思想在造园元素上的体现
“无为”观念运用于造园中,就需要结合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考虑建筑、堆山、引水、植物配景等问题,既要注意尽量突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色,又要做到构园巧妙,恰到好处,其哲学与美学底蕴却在于道家的无为思想。
道家另一重要思想是“虚实相生”。虚实相对,虚实结合。而中国的传统园林传统布局方法中把实的建筑和虚的庭院空间放在一起看,导致他们的互相结合,从而成为一体。在景观营造中,就是山水的和谐组合,山硬水柔,但又都象征着广袤宽阔。所以选址时,有山有水处为佳,山无水不恬,水无山不媚。
3道教文化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植物的种植依据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种植。三五成丛,散聚自如,山水排列野趣横生,景色苍润。“道法自然”就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
“自”表示起点,自我,确定性,“然”表示同意,肯定。“自然”一词暗示了世界的运行遵循其独立的变化规律。在造园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道法自然的精髓所在。而现在国内一些新修的园林却难以把握简与繁的度,要么太简陋如菜地,要么太繁杂,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如何从原之初去追寻这返璞归真的“自然”,仍然是当今造园师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此外,传统园林古典中式风格,重视的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对礼数的讲究。中国园林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
4结语
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道教文化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建筑艺术的珍宝,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二者相互结合,取其精华,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效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地抒发着寄情山水,协调共生,以有限而取无限的思想境界。就如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一般,均已成为了历史的经典,这就是中华道教文化的伟大和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