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疆
手机长途漫游费就要取消了,然而还有一个现实问题要正视,那就是手机流量仍然分为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
7月27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确认,原本定于lo月1日取消的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将于9月1日提前取消。在政策催促下,三大运营商提前行动,混改当前和流量当道的事实再也无法回避。
从技术层面来说,目前国内漫游费成本也已“几乎为零”,并不需要比本地通话更多投入,这项已经伴随了手机用户23年的“化石费用”,早该取消,可为什么一拖再拖呢?问题就出在垄断上!
取消漫游,受惠几何?
收了23年的长途漫游费如今马上就要被取消了,然而这么多年来,我们是否曾真正闲下来认真想过长途费、漫游费有何区别和关系吗?
长途费、漫游費的收费模式是:如果用户在甲地开户办卡,拨打电话到乙地,就会被收长途费。如果甲地用户来到乙地,用在甲地开户办卡的手机打电话,就被收主叫漫游费;如果甲地用户来到乙地,用在甲地开户办卡的手机接电话,就被收被叫漫游费。本机离开开户地拨打其他地区号码,是“漫游+长途”。
总之,只要本机离开开户地使用,就要被收取漫游费。一般是主叫0.6元/分钟,被叫0.4元/分钟,每个地区可能有所不同。有用户误认为现行漫游费收取的0.6元/分钟的价格全是漫游费,实际上这个价格包括漫游和长途通话价格两部分。
长途漫游取消后,手机国内语音计费将由“四费”(本地、长途、漫游主叫、漫游被叫)统一为“一费”(主叫语音)。资费计算简化、套餐简化,这对用户、运营商都有好处。
有关专业人士表示,此次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主要会对非4G套餐用户产生影响。国内三大运营商几乎所有4G套餐都采用“长市漫一体化”(长途、市话、漫游一个价)的资费模式,这些套餐本就无所谓长途漫游。
现实中,对于目前很多用户办理并使用的4G号码,全国各地接、打电话计费都是一样的价格,已经没有长途、漫游费这个区别,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不一定能省下多少话费。而非4G套餐用户有必要格外留心此次调整后的话费变化。
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3.6亿户,4G用户保持稳步增长,总数达到8.88亿户,而2G、3G用户数量依旧庞大,超过4亿户。对于广大使用2G和3G套餐的用户来说,此次调整还是可以节省下出差、搬迁等在外地产生的长途漫游费的。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取消长途漫游费不一定意味着更实惠,目前部分运营商原有套餐中,仍有针对本地用户有一定优惠的套餐,这些用户中的一部分或许原本就没有长途漫游通话需求,不排除在长途漫游费取消之后,相应的套餐发生变化,对于原本没有长途漫游通话需求的用户,可能会带来影响,导致话费实际开销超过以往。
比如有些用户可能使用的是类似于10元本地随便打的套餐,他不出远门。结果取消漫游费以后,资费反而上涨了。曾有运营商员工透露,曾经有套餐原资费标准是市话0.11元/分钟,漫游0.14元/分钟,结果取消漫游费后,资费变成了统一0.15元/分钟。
漫游费的“身世”
要解释漫游费的来历,就要回到手机(那个时候叫“大哥大”)刚刚面世的时代。那时并没有数字蜂窝网络(GSM),老式的模拟手机信号很差,各地的模拟手机网络只能供当地的“大哥大”使用,出了当地基站的信号范围就用不了了。
如果你的手机卡是在A城注册的,而你要去B城旅游或出差,还想继续用老家A城的手机卡打电话。在如此这般隋况下,你首先就要打电话给A城相关运营商去申请,告诉他们你某个时间到达B城。这样A城相关方面会通知B城相关方面,这个号码的手机是我们的合法用户,某个时间它接你们B城的网络,你们B城方面要允许接入,并且提供服务,当然也要计费,然后把收费单子发给我们A城,我们A城方面来进行收费。
显而易见,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繁琐的沟通、调试环节,而“漫游费”便这样应运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漫游是一种比本地手机服务更高级的服务,电信运营商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所以要多收费。1994年原邮电部发布《关于加强移动电话机管理和调整移动电话资费标准的通知》,要求移动电话需收取每分钟0.6元的自动漫游费。到了2008年,工信部正式规定主叫每分钟0.6元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
不可否认的是,漫游费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平衡不同地区发展的差距,避免地区移动通信事业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张,为落后地区的通信建设提供一种额外资金。相关专家指出,我国东部地区无论在网络资源、用户数量和资费竞争上都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考虑到这种不平衡性,我国才决定收取国内手机漫游通话费。
即便同在发达的东部地区,也存在资源与利益分属的问题。比如你的手机卡是在北京注册的,某一段时间出差到了上海,当你在上海打电话,却是按照北京的费率标准收费。你占用了上海运营商的频段资源,却没有给他们缴费,这当然不可以!北京的运营商会收取你更高的话费,之后把多收的这部分分给上海的运营商,这就是“漫游费”的由头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因为不是所有的省市都像北京、上海那么发达、收入水平那么高,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投入也好、当地的运营成本也好(包括房租、水电费、员工的工资),都会有高低差异。因此某偏远地区的手机资费可能比起发达地区要便宜许多。如果没有漫游费的存在,等同于不同地区的运营商必须强制对异地手机卡“一视同仁”。很显然,这会导致某些地区的低资费手机号卡迅速蔓延全国,而其他原本高成本、高资费地区的运营商将会难以承受,同时也加大了对用户监管的难度。
据了解,计算长途漫游费基础和原理是这样的: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由手机(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及与市话网(PSTN)相连的线路等组成。为支持移动功能,移动通信系统内建立数据库,属地位置寄存器(HL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分别用于存储每台本地和外地手机的用户资料、服务信息等,他们相当于手机的“户口簿”。endprint
比如一部在A城注册的手机“漫游”进B城时,手机向B城的移动通信网络提出服务要求,B城相关方面看到这是一部“外来手机”,就会向它的老家A城方面询问,后者迅速将该手机的相关信息传给B城。B城的移动通信网络就会在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中为外来手机建立临时“户口簿”,并为漫游手机分配临时识别码,这样手机可以使用B城的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基于此生成相应的漫游费用。
漫游费背后的垄断力量
当中国的手机网络已经发展到数字2G时代末期——GSM网络早已不存在分省注册网络的问题了,无论走到哪个省市,手机都能自动连接上网络并且自动注册,再也不需要“预约漫游”。然而,漫游费却依然理直气壮地存在着。
理由是,各地移动基站建设、维护各自为政的状况并未改变,虽然不需要再麻烦地手动注册网络了,但当一位B城的手机用户来到A城的时候,他依然占用了A城分公司的网络频段,却并没有为A城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掏钱。因此,这时候漫游费继续收取,为的是照顾使用地的网络建设。
早在2007年,就有专家和媒体呼吁下调漫游费。2008年初,国家发改委专门组织了下调漫游费的听证会。2008年4月份,工信部制定了主叫0.6元/分钟、被叫0.4元/分钟的漫游通话费上限。
尽管近年国际国内漫游费均有调降,但依然是一项重要的收费项目。新华社2015年刊文剑指“漫游费”时提及,国内漫游费属于“人为收费”,运营商倒是赚得盆满钵满。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我国移动漫游费收入达718.5亿元,在国内移动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8%至10%。
对于国内手机漫游费,国际上早有共识——收费无凭无据,取消是大势所趋。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3G、4G甚至到今年狂热的5G的通信技术发展,漫游费早已被巨大用户基数摊薄,与本地通话成本相当,接近“零成本”。另一方面,允许人口自由流动的前提也包括取消长途漫游费。
在美国,同一个运营商跨地区打电话,既没有长途费也没有漫游费;欧洲各国早就没有国内漫游费,甚至今年6月15日起,取消了欧盟国家之间的漫游费;在日本国内使用手机,无论什么地方,接听都是免费,没有漫游费。在俄罗斯,该国反垄断局认为,俄罗斯四大通信运营商在该国国内征收漫游费违反了俄罗斯“竞争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要求他们在收到通知后立即进行整改,限时两周内取消国内漫游费。
总之,在国际上,取消漫游费已经是一种通行做法,除了美日欧俄,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等,均不收取国内移动漫游费。
我国漫游费用持续征收的关键问题就出在垄断上!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彻底消除国内漫游费的主要难点在于,作为垄断企业的三大运营商面对漫游费带来的利益,还没有在思想上认识到提速降费的重要性。
科技日报评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既定利益格局中,他們往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会逐渐失去活力和自我变革的动力。国内三大运营商便是如此。垄断让企业坐享其成、滋生惰性;垄断让企业固步自封、投鼠忌器。
目前我国电信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垄断不改、陋习难除,造成中国广大手机用户和人民群众在“手机话费”上的支出相当之高,可以说已经影响到了生活质量甚至社会的团结稳定。
有数据显示,中国地区的手机费已占居民收入的5.43%,而在年收入不到1万元的中低收入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达10.31%,手机资费每人每月平均为71.72元,这可谓是全球鲜见。
市场只要存在垄断,三大运营商就会在资费政策上彼此形成默契,以维护其共同的商业利益,这实际上是不可取的。相关专家指出,要通过打破垄断,鼓励、扶持、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形成宽带领域的良性竞争格局。同时,监管部门要主动引导社会监督,不断修正、完善相关政策,真正惠民利民便民。
取消漫游费的下一步
如果按照当前三大运营商的收入规模和用户规模,取消漫游费给手机用户带来的实惠,平均到每人身上会非常有限。运营商选择提前取消长途漫游费虽然是向用户让利,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送了一个顺水人情。手机长途漫游费就要取消了,然而,还有一个现实问题要正视,那就是手机流量仍然分为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
当前,传统的语音通话在社交APP、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普及的冲击下日渐式微,无论是对于用户还是对于运营商来说,重要度都在下降。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1至4月,三大运营商话音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9.6%。到了年中,即1-6月占比降至19.4%,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不论是贡献收入还是占总收入中的比重,三大运营商语音业务都处于下降态势。
和这个趋势相反的是三大运营商流量服务在快速增长,通过流量来通话早就成为了可能,流量成为用户的可替代选择。工信部本周发布今年上半年通信行业数据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3.6亿,其中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突破11亿。
根据相关统计,全国手机通话时长同比降4.7%,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同比降1.8%,而手机用户接人流量则同比暴增147.3%。以中国移动为例,2017年一季度,总通话分钟数较上年同期下降7.0%,而手机上网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其他两家运营商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上半年中国移动流量收入达1951.7亿元,同比增长26.7%,首超语音收入等传统业务收入的1204.4亿元,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而三大运营商上半年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74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3个百分点。
在传统的语音收入逐步式微的同时,流量成为了收费的新宠。财报显示,中国移动流量收入占比43.3%;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收入占比47%(仅指移动业务);中国联通非语音业务占比达到了73.1%。endprint
目前,语音和短信等传统通信业务已经不是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流量收入才是,从用户的角度而言,则意味着流量花销的不断增加,从而,广大用户对手机流量价格下降的渴望愈发迫切。
近期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大量的新套餐,语音资费简化,促销集中在流量,多样化流量套餐成为一大特点。明显能观察到本地流量、全国流量价格差距很大,全国流量30元500M,本省10元往往能购买到500M甚至800M数据流量。运营商将流量计费分为本地和全国,本地流量更便宜,全国流量赠送少,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也算是一种“流量漫游费”。
而现在人们对流量的需求早已多于通话,公众对于流量漫游费的敏感度,要比通话漫游费大得多。相较于长途漫游费,更重要的是运营商何时能取消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的区别。
对于很多人来说,出差在外如果全国流量用完,而本地流量仍然大量富余,或者,目前自己每月本地赠送的流量在其他省份用不了等这些尴尬的问题亟待解决。超出套餐之外的流量眼下收费并不便宜,通常一兆就需要两三毛。在智能手机时代,随随便便用几十兆是很快的事情。
取消长途费和漫游费无疑是利民之举,手机流量快速增长之下,何时流量能不区分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何时能真正盼来降价提速?这无疑是全国亿万用户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其实也已经部分实现了,以运营商和一些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的“合作电话卡”为例,它们本质上是全国统一经营的虚拟运营商,不受省级运营商的制约,因此没有漫游费,也不分省内省外流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其实也算是传统运营商“变相”自我加速革命,以适应新时代的消费需求。
更加可喜的是,提速降费似乎已经是运营商的新常态,以中国电信为例,两年来中国电信累计投资2300多亿元,加快网络建设,夯实提速降费基础。宽带接入速率连续两年分别提升了131%、95.6%,累计提升了3.65倍,目前平均接人速率已超过50Mbps。手机流量平均单价两年分别下降33%、36.6%。
青云QingCloud Insight 2017:云计算支撑未来商业图景
7月28日-29日,QingCloudInsight 2017云计算峰会在北京举行。有超过200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重量级嘉宾、CIO/CTO、工程师、开发者、技术爱好者出席本届峰会。青云QingCloud公司CEO黄允松在会上宣布,QingCloud正在构建一个更全面、更一体化的整体ICT交付体系,涵盖计算、存储、网络等全面的资源层,以及完整的骨干网服务,并通过AppCenter完成面向客户需求的应用与功能交付。此外,QingCloud携手合作伙伴发布IoT及M等联合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专注业务创新,借助云计算实现其商业价值,构建未来商业图景。
经过四年的发展,青云QingCloud已经从初创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领先核心技術的云服务标杆企业。回顾近一年的发展,QingCloud在产品技术领域持续创新,打造了多款具有超高性能和稳定性的产品,吸引了众多对计算和数据有着较高要求的企业级用户。目前,QingCloud为超过8万家企业提供IT服务。2016年,QingCloud实现了千万级人民币税后净利润,用自身的发展验证了云计算对于未来商业的价值。
黄允松表示:“青云QingCloud致力于将用户从复杂的流程及底层技术中彻底解放出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更稳定、更易用的平台。此外,我们还将联合众多合作伙伴,为最终用户交付更丰富的企业级应用。”
华润创业是QingCloud在综合消费品和零售服务领域的标杆用户。华润创业CIO郭华在演讲中指出,华创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针对旗下不同品牌自身的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信息化战略。在这一切的背后,是QingCloud平台为华创提供的最基础的保障。未来,华创将连接云、网、端,打通人、货、场,打造“在身边、有温度”的消费品品牌。
证券作为金融业的重要一环,其信息化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九州证券副总经理王海航在主题演讲中梳理了证券业信息化发展的脉络。他指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良好的信息架构与能力正在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九州证券的IT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QingCloud提供的底层支持。这也是我们选择QingCloud的主要原因。”
针对目前最热门的IoT及AT技术,青云QingCloud产品总监兼运营副总裁林源在大会上携手wrmode、ElMQ、轻停智能、Ruff、SENSORO等合作伙伴发布了IoT及AT联合解决方案,并表示“青云QingCloud将不断为合作伙伴提供最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持,努力推动合作伙伴之间的再整合,并将持续增加企业服务生态建设投入,联合更多合作伙伴繁荣企业应用的开发与交付市场。”
在29日上午的主论坛中,青云QingCloud CTO甘泉携研发团队发布了包括QingCloud物理主机服务、QingCloud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QingStor NeonSAN(Server SAN)、QingCloud统一云管理平台及QingCloudKubernetes容器服务在内的一系列云技术最新研发成果,并且宣布QingStot对象存储升级到全新的2.0版本。产品覆盖IaaS、paaS底层技术的升级,以及业务支撑服务能力的重大提升,标志着云计算真正具备承接企业核心生产系统的能力。同时,QingCloud还宣布将全面支持ARM架构,为用户提供极具性价比的底层服务。
除了主论坛,会议期间QingCloud还邀请了70多位技术专家、行业领袖共同打造了多场分论坛,包括《金融云架构与实践》《企事业数字化转型》《物联网(IoT)黑科技及场景落地实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内容涵盖区块链、大数据、AI、物联网等多个当下热门话题,为与会者带来最前沿的技术话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