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红
所谓的“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通过排查各类环境风险,分析各类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以及承受能力,制定并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同时,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一个全过程动态管理体系。[ ]
1、国家相关政策
当前,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同时还提出了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的要求。为响应意见精神,各环保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环保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4〕152号),通知要求认真落实环保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组织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
2、企业环境风险现状
2.1 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被动
目前,“重应急轻防范”是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特征,环境管理模式主要以事件驱动为主,还未完成向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我国缺乏完善的环境风险分析、评估与排序体系,导致企业及相关咨询机构无法有效地识别主要的环境风险因子及其管理优先级,也无法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类、分区及分级管理,因而最终只能通过对已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不断地完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
2.2 环境风险评价不规范
目前,已颁布的有关环境风险评价的规范标准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風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前者主要规定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属于技术层面;后者通过打分法和矩阵法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以利于政府对企业的环境风险实行分级化管理,属于管理层面。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及风险管理。在实际的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主要在源项分析、后果计算及风险计算和评价三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
(1)源项分析
源项分析主要是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泄漏量的计算包括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两相流泄漏及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在泄漏量的计算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有:忽略各种泄漏量计算的适用条件、相关参数取值存在主观性,如蒸发时间、风速等。
(2)后果计算
后果计算主要包括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计算和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计算。在实际操作中,多利用现行的风险预测软件,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有:适用范围界定不清,预测模式选择错误;预测人员未经培训,对软件不熟悉,造成预测错误;参数选择存在主观随意性;当预测超标时自行篡改数据造成预测结果错误等。
(3)风险计算和评价
风险值包括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简化分析法,危害的计算与评价区内因发生污染物致死确定性效应而致死的人数有关,而在现实中致死区域内的人群并不固定,存在计算不准确现象。
2.3 事故应急池设置不规范
目前,我国有关事故应急池容积确定的规范和标准较少,且规定的条款内容简略、不明确,无统一计算标准,使得计算事故应急池容积时存在争议[ ],以致于企业在建设事故应急池时容积无法准确界定,同时,专家及监管部门在审验过程中也无法给予明确的答复。
早期企业在规划时未考虑设置事故应急池,为满足后期事故应急需求,须补充设置事故应急池。但由于场地限制、既存管道系统无法与事故应急池适配、切换阀门设置不规范、管理未落实等问题,实际建设的事故应急池常常不能满足其基本功能。
2.4 应急物资管理不完善
对企业配备应急救援物资作出要求的标准较少,仅《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077-2013)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单位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进行了要求,而其他类型的应急物资配备没有明确要求。
企业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未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管理规定,未制定相关责任人,未制定年度应急救援物资计划,未建立入库、使用登记、检维修及保养、报废等台账。当发生事故时,存在应急救援物资无法正常使用或数量不足等现象。
2.5 环境预案演练不足
企业环境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多存在演练频率不足、演练范围局部、演练项目不全等现象。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多数企业无法做到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厂区规模的环境应急预案演练。且演练形式多为消防应急演练,而对于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更多要考虑的是,当发生尾气、物料、事故废水泄露等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如何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建议
针对上述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1)应加强企业人员的培训及应急演练。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从而指导完善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
(2)加强风险预测的学习。只有通过正确的风险预测,才能准确的排查出企业的环境风险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为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3)加强事故应急池管理。应制定统一的事故应急池规范及标准,对于早期企业应逐步完善事故应急池管理,对于新建企业规划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对事故应急池予以规划。
(4)加强企业应急物资的管理。企业应制定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关的台账,确保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物资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
(5)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环境事件的高发期,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环境风险管理的工具,可以有效地减轻企业因为环境事件引发的损失。
4、结束语
本文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分析探讨了我国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为改善和提高我国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