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红
从4月底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攀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涨幅已接近1个百分点。且从目前趋势来看,6月份银行理财收益率还将继续升高。不仅如此,银行年中揽存任务也经受着巨大考验。近日,除了活期存款,近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有所上浮。相对于一些股份制银行及农商行、城商行,国有银行部分存款各种期限的浮动幅度相对要小一些。据梳理,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三个月到两年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35%、1.55%、1.75%、2.25%,较基准利率上浮7%到22%不等。除了一般存款,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和大额存单的收益率也有明显的提升,少数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甚至已“破5”。
中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看好
5月23日,在山东济南高新区的一家商业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小王刚刚收到总行下发的下一期理财产品发售表,相比于本期产品,24日开卖的同款理财收益率普遍上涨0.2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上涨了三四周,以这款300天的产品来讲,本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下期提高到了4.9%,而在一个月之前,年化收益率仅为4%-4.2%。”小王坦言,最近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迅速。
在山东威海银行,中长期理财产品最高已升至4.8%。“理财产品卖得不错,特别是一些老年人都已经‘弃存款买理财了,毕竟同期理财产品要比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了近3个百分点。”大堂经理介绍说。此外,在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业部,笔者也发现了部分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且普遍都可以买到,期限也多为半年以上。以平安银行为例,有三款正在发售的产品收益率超过5%,期限最短为182天,最长为273天。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升得很快,市场平均水平已在4.8%—5.1%之间,而去年12月份年终冲量季,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也不超过4.5%。”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岗负责人说,单从5月份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已经达到了2014年的最高水平,而且从央行逆回购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这些风向标来看,6月份理财收益率继续走高已是板上钉钉。
2017年即将过半,银行也将迎来MPA大考。那么,此次揽储大战是在为此“抢粮”吗? 对此,多位分析人士表示,揽储的原因众多,季末考核确实是其中之一。“一般到6月底,银行会有存贷比等流动性监测指标,所以会抢占存款市场。”有招行人士指出,随着季末考核的临近,商业银行抢存款的情况会更加激烈。另外,据了解,近期的监管检查和同业拆借的高利率等因素也对银行的存款利率有影响。
具体来看,由于一些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其发行的同业理财受到监管检查、资金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期限、资金都存在缺口,只能借助理财资金填补这一缺口。 在监管去通道、去嵌套、去同业套利的压力下,过去放类信贷的非标所能形成的存款在逐渐消失;同业理财增速下滑,季末回表内冲存款的作用也在减弱;而现在又即将面临二季度末的MPA考核,银行有很强的存款诉求。
利率市场化加剧
“從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还不至于像2013年那样严重,但目前各家银行流动性吃紧的问题已经充分显现,理财产品收益率随之走高只是一个表现。”一位城商行中层领导分析称,今年以来,央行释放出信号,货币政策有偏紧的倾向。与此同时,银监会密集发布多部监管新规,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目前银行比较“缺钱”。“监管倒逼银行进行合规化良性改革,但这个过程无疑会非常痛苦,以我们来讲,上个月要求后勤岗位人均背上几百万的揽存款任务。”
笔者在本地的多家银行机构了解到,目前从分行行长到支行后勤人员,普遍都有多则几亿少则一二百万的日均存款任务。“最近一直想找几个客户经理岗,我们的要求是3000万日均存款,可这一个月了也没找到合适的。”一家城商行分行的高管说。由本次“钱紧”引发的揽储抢客户局面,其背后的根源在于最近几年银行业正面临的巨变。当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各家银行已经逐步从高增长变成了稳发展,之前那种“躺着赚钱”的舒适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去年的奖金前几天才发下来,不过也是缩水很多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层领导说,在新的改革形势下,钱紧只是银行发展转型困难的一个表现,其背后的裁员降薪潮早已为人所知。
根据公开年报显示,全球最大银行、网点超过1.6万个的中国工商银行,2016年裁减了14090名柜员。同一年,中国建设银行的柜员人数减少了30007名,而中国农业银行则减少了10842名柜员。仅仅四大银行,在过去的2016年就减少了6万人,加上各种中小银行、信用社,银行业在2016年估计直接裁员数有10万人之多。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年,中国银行业的裁员风暴或许仍将持续。
此外,各家银行纷纷上调存款利率的行为,也引发业界对于银行或开展“价格战”的担忧。“目前各大银行调高存款利率是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认为,目前银行业同业公会也有自律协议,所谓的“变相提高利率”只要在自律协议允许的范围内上下浮动都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据了解,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就放开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融360提供的数据来看,目前绝大部分银行的定期存款上浮比例都没有超过50%。 游春表示,没有哪家银行敢带头掀起价格战。这种利率的调控只要在银行的承受范围内,经营主体都有选择的权利。 实际上,不仅是存款利率,在贷款方面也没有哪个银行会随便挑起价格战。有关专家以LPR(贷款基础利率)为例指出,他们的贷款利率是具有向下刚性的,银行不会随便提高这部分客户的贷款利率,因为一旦谁率先提高,谁就可能会率先失去这部分客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