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学中设计思维的运用实践解读

2018-01-10 15:18邱衍东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

邱衍东

【摘 要】在摄影教学中,主要是针对拍摄数据进行搭配,同时对构图取景进行全方位的实践练习。本文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总结出设计和摄影具有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摄影能够将视觉传递的图像制造出来。就整体而言,对设计思维进行全面的梳理,其形式以及构成在规律方面具有相似性。在摄影教学中,从素材积累、取景元素增减、物象归纳和节奏构成这几方面,对设计思维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摄影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摄影教学;设计思维;具体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213-01

在摄影教学中,主要是以摄影术为核心,同时针对感光材料的实际发展、成像原理、快门和景深区别进行讲解。要想使拍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应对摄影经验技巧进行全面掌握,进而将设计思维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本文将针对摄影教学中设计思维的运用实践进行探讨。

一、在摄影教学中放射状设计思维的应用实践

在摄影教学中,将设计思维贯穿其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独特的视角进行全面拍摄,进而才能捕捉到趣味性画面。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应运用放射状思维对物象进行归类以及整理。摄影设备较为关键,但对设备进行全面了解是重要前提。在摄影教学中,运用设计放射状思维,将复杂摄影物象带来的感受进行归纳。另外,还能将技术专长以及影像视觉回报进行有效发挥。

针对拍摄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摄影者提供了一定的手法,不需要动手进行绘画,进而将周围一些事物呈现出来。对于一些既定人物而言,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效积累,能够真正促进学生抓拍敏锐度的提升。

二、摄影教学中线性化思维方式的应用

在摄影时,要注重图元素的实际增减和取舍。相对而言,线性化思维方式主要是线性化的一种规则方式,具有较为清晰的主线,能够将思考过程进行全面串联。对于目标摄影导向来讲,应对画面元素进行合理的增减以及取舍。在这个环节中,摄影要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拍摄者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将线性化设计融入其中,数码设计以及手绘手法在视觉表现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反之,摄影能够利用一定的手段实现画面视觉。

欣赏一些著名摄影师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们对画面元素进行有效增减,是对下个环节的有利铺垫。摄影师在实际拍摄中将镜头以及拍摄手法进行全面组织以及变形,进而能够改造出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将构图取景元素进行有效增减,能够提高线性化思维模式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思维模式能够对摄影工具进行有效利用,进而真正實现取景构图的物象归纳。

三、摄影教学中矩阵式思维模式的有效应用

对于摄影艺术而言,具有着多种表现形式,矩阵式思维模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将物象元素进行有效规整,使物象在摄影镜头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在画面矩阵式整理中,其物象在构图以及颜色、美感方面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拍摄过程中,应掌握好取景物象的维度,将增减之后的维度物象进行沉淀,最终沉淀为矩阵,最后在矩阵中将主题内容进行有效补充。这样才能彰显画面内容,还能为画面主题增添一份色彩。

四、摄影教学中层次化思维模式的具体应用

在拍摄物体时,视觉元素是其主要的构成方式。相对而言,摄影主要是利用微妙光影进行有效对比,进而取得丰富的层次。在摄影教学中,将设计层次化进行有效运用,能够使摄影画面更加注重平面构成原理,促使点、线、面在元素构成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在拍摄画面色彩中,冷暖色调以及饱和度之间的对比具有一定的层次化,从一定意义上讲,画面构成规律以及设计思维视觉传达具有一致性。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对物象增加的掌控力,以及画面多元化构成的表现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摄影教学中,设计思维具有放射状、线性化、矩阵式和层次化这四种模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够使其在主题选择上具有选择性。运用独特的设计思维在摄影构图中进行取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另外,还能引导学生在实际拍摄中对物象进行全面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表现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曲阜贵,何燕真,张子广,涂保铭.关于摄影构图在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艺术科技,2015,2811:241+270.

[2]朵天林,张合斌,毛文.基于VRML的虚拟摄影构图教学研究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2:207-209.

[3]杨婕.新课程摄影摄像模块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有效性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及其对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活动的启发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浅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艺术理念